低位肛瘺

低位肛瘺

低位肛瘺是一種較常見的外科疾病。低位肛瘺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正常人的直腸、肛管,是通向肛門的。如果直腸或肛管,和肛門周圍的皮膚相通了,就稱為肛瘺。肛瘺由內口、瘺管、外口三個部分組成。瘺管經過肛門外括約肌皮下部或肛門內括約肌下緣,內口常在齒狀線附近,稱為低位肛瘺(外括約肌圍繞著肛管,它可以保持肛管在不排便時閉合,又能在排便時開放肛管)。低位肛瘺主要表現為肛周皮膚出現一個或多個破口,會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引起皮膚潮濕、瘙癢,有時可形成濕疹。如果外口癒合,瘺管中可形成膿腫,可引起疼痛、發熱、寒戰、乏力等不適。低位肛瘺極少自愈,主要通過手術治療。低位肛瘺如果不及時處理,引發感染,可導致直腸陰道瘺、急性會陰筋膜炎等,重者可導致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的肛瘺,還可能會發生癌變。低位肛瘺經手術治療后,多數可以治癒。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肛腸科或外科

病因


● 大部分肛瘺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在肛圍皮膚形成外口,形成肛瘺。
● 以下疾病也可引起肛瘺,但較少見。
● 結核。
● 潰瘍性結腸炎。
● 克羅恩病。
● 直腸肛管癌。
● 肛管外傷感染。

癥狀


● 本病主要表現為肛周皮膚出現一個或多個破口,會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引起皮膚潮濕、瘙癢,有時可形成濕疹。如果外口癒合,瘺管中可形成膿腫,可引起疼痛、發熱、寒戰、乏力等不適。

典型表現

● 肛周皮膚出現一個或多個破口,會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

其他表現

● 肛門周圍皮膚潮濕、瘙癢,有時還會有濕疹。
● 肛周疼痛。
● 發熱。
● 寒戰。
● 乏力。

檢查


● 肛門指診、磁共振檢查,可以幫助診斷疾病。
● 肛門指診
● ● 醫生先會觀察肛門及其周圍皮膚,然後通過直腸指診,確定肛瘺內口位置,同時還會檢查肛門和直腸內是否有腫塊或其他異常。
● 磁共振檢查
● ● 能確定瘺管內口的位置和數目,還可以清晰地顯示出瘺管與外括約肌的關係。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肛門指診,可以進行診斷。
● 肛周皮膚出現一個或多個破口,會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
● 肛門指診:可以摸到肛瘺內口,而且內口處有輕度壓痛,有時可摸到硬結樣內口及索樣瘺管。

鑒別診斷


● 低位肛瘺,需要與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相鑒別。
● 如果肛周皮膚出現一個或多個破口,會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應及時到醫院掛號就診。
● 醫生通過肛門指診、磁共振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本病極少自愈,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將瘺管切開或切除。

手術治療

● 常用術式有:
● 瘺管切開術
● 掛線療法
● 肛瘺切除術

日常護理

● 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局部皮膚瘙癢時不可用指甲抓撓。
● 術后飲食應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暢。

危害


● 本病如果及時不處理,引發感染,可導致直腸陰道瘺、急性會陰筋膜炎等,重者可導致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 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的肛瘺,還可能會發生癌變。

預后


● 經手術治療后,多數可以治癒。

預防


● 本病多是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所引起的,積極治療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可有效預防肛瘺發生。
● 積極治療便秘和腹瀉,對預防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和肛瘺也有一定幫助。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排便通暢,保持肛門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