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慈善堂
三灣慈善堂
慈善堂,位於叄灣庄管內之脫山仔庄,新建當時稱觀音廟。建於清道光21年,主祀觀音佛祖,副祀叄寶、韋馱菩薩、十八羅漢。創建時間,文獻記載不一,堂內記載為清道光21年(西元1841年),另有一說,創建於清光緒1年(西元1875年),據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表示,慈善堂是一座承襲來自大陸南海普陀山的佛堂。
目錄
慈善堂,位於叄灣庄管內之脫山仔庄,新建當時稱觀音廟。建於清道光21年,主祀觀音佛祖,副祀叄寶、韋馱菩薩、十八羅漢。創建時間,文獻記載不一,堂內記載為清道光21年(西元1841年),另有一說,創建於清光緒1年(西元1875年),據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表示,慈善堂是一座承襲來自大陸南海普陀山的佛堂。
清嘉慶、道光年間,粵東移民紛紛渡海來台,入墾中港肚地區,林洪嘗等29人組成名為「十七股半」的拓墾組織,其中張永廣一股,拓墾叄灣庄管內脫山仔庄(今叄灣鄉北埔村下林坪地區)。為祈求平安順利,張永廣在自家供奉大陸塬鄉帶來之觀世音菩薩瓷像,後來族人張叄福(法號普田)創建為廟,供庄民膜拜,信徒日眾。
清同治12年(西元1873年),由舉人林洪香及墾戶張肇基、藍祥麟等人發起募捐修繕增建。張叄福(法號普田)之子張琳賜(法號普身)、張澄榮兄弟捐獻建廟用地7分,建材則來自大陸塬鄉。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2月,張琳賜遺孀將座落脫山仔庄之山場埔田壹甲伍分捐給慈善堂,充作慈善堂奉佛香燈之用。是項捐贈,經當時新竹縣令方祖蔭勒石示諭。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新竹州大地震時,雖然該鄉地區受災嚴重,惟慈善堂僅燕尾屋棟震毀及部份磚牆震裂,損失不重。
民國75年(西元1986年)於舊廟之後方改建新廟,民國78年(西元1989年)春安位,座西朝東;后舊廟被拆除。慈善堂,供奉著當地的信仰觀音娘娘,只是注意看看這些神像,全都是石頭雕刻的,不同於一般木刻的神像,這裡的石頭神像,不僅有400年的歷史,更隨著客家人開墾渡海叄灣。叄十幾尊石頭神像跟著張姓人家,渡海到叄灣開墾定居,如今這間廟宇的石碑上,便記載著當年,張姓人家捐地的故事,其中康熙年間的聖旨,更成為廟裡的鎮廟之寶。而因為叄灣鄉公所種植花田,讓這裡常常有遊覽車,到這裡賞花遊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