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文化景區
法門寺文化景區
法門寺文化景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寶雞市90千米。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至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佔地1300畝,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雕塑組成。
2009年5月9日,法門寺文化景區建成對外開放。
2014年10月11日,經中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嚴格評審,寶雞市法門寺佛文化景區榮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英文:The 27th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在中國寶雞法門寺舉行,這是“世佛聯”大會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前,對全國醫護工作者持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
需提前一天在景區官網、官微或特定網路平台進行網站預約,景區實行實名制購票,採取無接觸網路購票刷身份證或簡訊二維碼入園。
每日接待遊客雖限額1500人次。
針對全國醫護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開園后至12.31可享受免景區首道大門票。憑藉相關證件景區售票窗口換票即可。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層,塔下設有地宮,地宮中存放著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槨,內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寶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法門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戰火紛繁的十六國和南北朝混戰時期屢遭破壞,特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採納崔浩的建議,禁佛教,毀佛經、佛像和塔寺,致使該寺舍利塔在劫難逃,成為廢墟。但當時仍有信徒不斷前來燒香敬佛,這裡被當時的人們稱為“聖冢”。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復阿育王寺和舍利塔。並於西魏恭帝元魏二年(555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法門寺由此名聲大振,始成為中國四大佛教勝地之一。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稱“成實道場”,舍利塔隨謂"成實道場合利塔"。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隋義寧二年(618年),改"成實道場"為"法門寺",塔也名為"法門寺舍利塔"。是年,法門寺不幸遭遇火焚,一片衝天火光后,僅剩塔基殘垣。
唐太宗貞觀五年(632年),歧州刺史張德亮在塔基上修築望雲殿,以殿代塔,殿樓4層。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迎佛骨於東都洛陽,供養3年後,於龍朔二年(662年)送歸法門寺地宮,並詔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門寺塔。唐高宗一次向寺院施捨錢5000貫、絹5000匹,皇族大臣也紛紛競相捐物獻錢,《法苑珠林》記載其盛況曰:”於時京邑內外道俗,連接二百裡間,往來相續”。張撰《無憂王寺真身塔銘》曾對重修的法門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載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無憂王寺”,塔名亦謂”無憂王寺真身寶塔"。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題舍利塔為"大聖真身寶塔",亦名"護國真身寶塔“。
後梁末帝龍德二年(922年),原唐節度使、岐王李茂貞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並在塔頂覆蓋綠色琉璃瓦。經過李茂貞的修築,4層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後期。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迎請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達到高潮。所謂迎請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宮中的佛骨迎入長安城皇宮瞻仰。最盛大的莫過於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此次迎請佛骨事先準備了兩年,當時從京城長安到法門寺兩百多裡間,車馬晝夜不絕,沿途都有飲食供應,叫做“無礙檀施”;迎請佛骨的儀仗車馬由甲胄鮮明,刀杖齊全的皇家御林軍導引,文武大臣護衛,名僧和尚擁奉,旌旗蔽日,鼓樂鼎沸,沿途站滿虔誠膜拜的善男信女。長安城內各街用綢緞結紮各種彩樓。懿宗皇帝也親御巡福門城樓迎拜頂禮,百官士眾則沿街禮拜迎候。佛骨先迎請到皇宮內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輪流供養。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爭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攜幼前來瞻仰,甚至有斷臂截指以示虔誠。自這次迎骨請佛骨之後,地宮關閉,與世隔絕1113年之久。法門寺在唐代也遭到過厄運,唐武宗在會昌五年(845年)大規模滅佛,史稱“會昌法難”。唐武宗曾下令毀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們準備了幾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製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秘藏起來。
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恢復到最大規模,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于山門之上。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藏經碑”中有寺僧抄寫大藏經5000卷之記載。金人也刻“詩碑”盛讚其寺塔:“三級風檐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
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衰落。明隆慶三年(1569年),鳳翔府發生地震,歷經數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年),地方紳士楊禹臣、黨萬良等捐資修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三級磚塔,高四十七米,棱以雕琢花磚砌成,拱角處懸掛鈴鐺。地面第一層塔門朝向南方,東、南、西、北四正面皆有精美石刻,分別是“浮屠耀日”、“真身寶塔”、“舍利飛霞”、“美陽重鎮”,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偏面分別嵌有乾、坎、良、震、巽、離、坤、兌八卦符文。塔的第二層至第八層均有斗拱、欄桿,自第九層起以青磚撥檐。塔身第二層至第十二層每層各設有8個佛龕,每龕供奉銅佛1至3尊,佛像旁放置經卷函匣,外罩鐵網。塔頂以青銅鑄造,三片相接成葫蘆形,上鑄“明萬曆三十七年造”8個楷字。綜觀整個舍利塔全貌,塔基邊長27米,高1.8米,塔基、身、頂三者相加后的寺塔高為60.25米,巍峨高聳,壯觀宏麗。明代隆慶年間修繕法門寺的工匠們曾在地宮中目睹盛裝佛骨的寶匣。據《扶風縣誌》記載:“明隆慶中,塔崩。啟其藏視之,深數丈,修制精工,金碧輝煌。水銀為池,泛金船其上。內匣貯佛骨,旁金袈裟尚存。”不過,工匠們在驚詫之餘,出於對佛祖的崇敬,並不敢擾動佛骨寶匣和地宮寶物,地宮隨後被封閉,在地宮之上建成新的寶塔。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關中地區再次發生地震,法門寺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不少佛像從佛龕中跌落地面。清同治元年(1862年),法門寺因動亂一度被攻佔,寺院也毀於大火之中。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在愛國志士、時任華北慈善會會長的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實業家李祖紳、李祖才兄弟捐資3萬元,又從各方募籌到2萬元,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歷程一年零四個月,於 1940年7月竣工。重修法門寺時,曾經有匠人偶然發現了地宮的一角。當時中國大地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戰火正熾,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西安,向其周邊逼近,到處是流離失所的災民,何況震驚世界的清東陵盜陵案剛發生了不過10年。為了確保地宮安全,主持法門寺重修工作的朱子橋先生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須立誓保守此秘密,決不讓外人尤其是貪婪的日本人知道,否則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事後證明,這些知情者確實是頂天立地的秦川漢子,一諾千金,果真無人將地宮秘密泄露出去。朱子橋等人又將地宮入口重新封閉起來,還對外謊稱塔下洞內毒蛇盤繞,根本無法進入。
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
1976年8月四川松潘發生大地震,震波波及到了扶風,法門寺塔西南面第二層砌磚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嚴重傾倒,此後,塔身又接連出現裂縫與垮塌,至1981年9月時,塔頂已自行跌落,只殘餘半個塔身孤零零地危立於殘破磚石台基之上。
1987年2月,由陝西省省寶雞市市扶風縣三級文物單位修建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的法門寺磚塔時,發現法門寺唐代地宮,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唐代文化寶藏,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供養舍利的大批唐代珍貴文物也得以面世。這是繼半坡、秦兵馬俑之後中國考古的一次重大新發現。
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級八角形塔樣式修建,磚塔也被改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
2006年05月25日,法門寺遺址作為南北朝至清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同年10月1日,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由西安曲江新區派出經營建設團隊,全面負責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同年10月16日上午的《法門寺文化景區開發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會議紀要》提出,征地拆遷工作,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和廣場所需徵用的土地,由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協調。
2007年4月16日,景區開發建設主體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建設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註冊資本7億元。
2009年5月9日法門寺文化景區建成對外開放。
山門廣場
佛光大道長1230米,寬108米,1代表這裡供奉著世界上唯一釋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舊兩座寶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寶的設計規劃,而0就是萬物一切所有的眾生。而108呢,比如說法師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顆,每撥去一顆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種煩惱。
佛光大道夜景
法門寺
俯瞰佛光大道
合十舍利塔
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一”表示佛祖與眾生無別,佛陀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的佛陀。“四”和“八”是夏曆四月初八,為佛之誕生,它象徵著和諧、安康、國泰民安的曠古盛世。
合十舍利塔地宮的佛祖和真身舍利
地宮中心,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化身佛,他的兩邊,侍立著阿難尊者、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化身佛身前,有一個舍利寶函,佛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在這個寶函之中。每逢重大佛教節日,寶函才升起展示,供人瞻仰聖物。
合十舍利塔二層,供奉著報身佛。再向上走來到54米處,可以看到唐塔內供奉著法身佛。合十舍利塔自下而上,供奉著佛教三身佛,寓意“三身法像,六重法界”,這便是人們理想的彼岸。
站在合十舍利塔上54米處,可以俯視整個文化景區,它分為佛、法、僧三區,融天、地、人為一體,匯眾生萬物於法門。
璞度坊書法“法門古剎,寶塔巍然”
法門寺唐代地宮於1987年發現,是世界上發現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地宮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僅等級高,品種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是研究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種學科提供了實物證據,對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法門寺地宮文物代表了唐文化的金字塔尖。
1987年4月3日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朝數位皇帝供奉的大唐絕世珍寶2499件,其中國寶級文物40件,一級以上文物148件,二級以上文物25件,三級文物62件。
為了科學開發佛教景區,保護文化旅遊資源,將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璀璨文明介紹給往來遊客,2006年5月,法門寺作為南北朝至清朝的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依託法門古寺而建,佔地1300餘畝的法門寺佛文化景區開工建設。
法門寺文化景區項目總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分為東區佛文化展示區與西區綜合服務區兩大板塊,整體區域規劃依託佛文化資源和地域文化資源為發展基礎。佛文化展示區,以佛家千年傳承之佛、法、僧“三寶”為總綱,依歷史地位而據,融天、地、人為體,將佛、法、僧三區成“品”字形布局。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莊嚴肅穆、氣勢恢宏,供奉著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供僧俗四眾瞻禮朝拜的10萬人廣場象徵著和諧安康、國泰民安的曠古盛世。以當代法門學研究和科技發展成果為基礎的法區,全面展現世界佛教兩千五百年、中國佛教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及唐代地宮珍寶之精華;以大唐法門寺瑰琳宮二十四院為藍本的僧區,再現唐代法門寺的壯麗景觀。
1990年,由寶雞法門寺發起與陝西社科聯共同組織了“首屆國際法門寺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百餘人出席會議,會上成立了法門寺文化研究會。至2013年已經舉辦過數十次。
法門寺文化景區
2004年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第九大奇迹”。
2011年2月28日,法門寺博物館被授予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2014年3月28日,習總書記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特別提到“1987年,在中國陝西的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美輪美奐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法門寺地宮珍寶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2014年4月18日,中國佛教代表團與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主席潘·瓦那密提在泰國世佛聯總部共同宣布,第27屆世佛聯大會將在中國寶雞法門寺舉行。法門寺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The 27th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在中國寶雞市法門寺舉行。這是“世佛聯”大會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世佛聯”大會截至2014年已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舉辦過26次。
2014年10月11日,法門寺佛文化景區榮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法門寺文化景區不僅對維護國家文化、文物安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歷史研究、科學研究、創作借鑒和觀摩鑒賞,發揮其社會價值具有深刻意義。也將為弘揚佛文化的優秀精神和普世價值,為中國的和諧文化培育、精神文明建設、道德情操提升、情感情緒引導提供精神資源和歷史借鑒,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重要的貢獻,也將成為促進國際文化交往與交流的渠道和平台。
法門寺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考古、歷史、藝術、佛教四大領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佛教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2014年10月,第27屆世佛聯大會開幕式在法門寺的盛大召開,更是世界佛教界對法門寺重要地位的認可。
法門寺文化景區不僅向世界全昭示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雄心壯志,展示著今日中國的盛世和諧與繁榮富強,也將朝著舉世聞名的佛文化聖地、全球佛教朝聖中心邁進。
法門寺地宮是20世紀中國乃至全世界現代考古最重大的發現之一,是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出土的佛祖真身舍利和大唐寶藏創造了十項世界之最。
第一最:法門寺佛指舍利,是世界上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第二最: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第三最:地宮文物陳列方式,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羅遺規。
第四最:地宮27000多枚錢幣中,13枚玳瑁開元通寶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絕無僅有的玳瑁幣。
第五最:地宮出土的整套宮廷茶具,是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
第六最:地宮中出土的雙輪十二環大錫杖,長1.96米,是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形最大、等級最高、製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第七最: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並有碑文證實的秘色瓷器。
第八最:地宮中發現的700多件絲織品,幾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絲綢品類和絲織工藝,堪稱唐代絲綢的寶庫,是唐代絲綢考古的空前大發現。
第九最:盛裝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世界上發現的製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
第十最: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上面鏨刻金剛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羅,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羅壇場。
門票實行一票制,旺季120元(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90元(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9日),可參觀法門寺院、法門寺博物館、合十舍利塔等景區內的全部景點,凡持學生證均可享受半價優惠。
旺季:8:30—19:00 淡季:9:00—18:00
寶雞—— 法門寺景區線路
高速:
1、乘坐寶雞長途汽車站到扶風汽車站的高速班車,始發早6:20,末班18:40,每15分鐘一班次,90分鐘路程,票價22元/票。
2、在扶風汽車站轉乘前往法門寺景區的車,班車或拼坐麵包車,票價3元,10分鐘路程。
低速
乘坐寶雞長途汽車站到法門寺院班車,始發早7:30,末班16:30,每1小時一班次,走關中環線,150分鐘路程,票價19元/票。
西安——法門寺景區線路:(以下線路均走高速,路程2小時)
1、盛唐之旅
發車地點:大唐芙蓉園西門
發車時間: 8:00——11:00
經停地點:大雁塔北廣場東側停車場
返程時間:14:30——16:00
2、公交車線路
游2(西安火車站——法門寺)(每日3班次)
發車地點:西安火車站東廣場
發車時間: 7:00——10:00
返程時間:13:00——16:00
3、城西客運站線路(西安城西客運站——法門寺院)
發車時間:
第一班:早上 8:45—9:00
第二班:中午11:00—11:30
第三班:下午16:00—16:20
法門寺院——西安城西客運站
發車時間:
第一班:早上 5:25
第二班:下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