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脾

遊走脾

遊走脾指脾臟脫離正常解剖位置游移活動於腹盆腔的其他部位。遊走脾甚少見,以中年女性多見。中年以上經產婦產後發病率較高,兒童期也有發生。遊走脾多因先天性脾蒂或脾周韌帶缺如,或腫大的脾牽拉使韌帶鬆弛或腹肌薄弱等造成。遊走脾主臨床表現為腹部包塊,常引起相鄰臟器的壓迫癥狀,發生脾蒂扭轉可出現劇烈腹痛。遊走脾治療可採取手法複位,但易複發,以手術治療為主。嚴重者可出現脾扭轉、脾梗死、急性腹腔內出血、急性腹膜炎、局部膿腫。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病因


● 多因先天性脾蒂或脾周韌帶缺如,或腫大的脾牽拉使韌帶鬆弛或腹肌薄弱等造成。

癥狀


● 可無明顯自覺癥狀,但也可能發覺腹內有能移動的腫物,重者可感覺左上腹不適或疼痛,卧床時消失,起立時加重。
● 常引起相鄰臟器的壓迫癥狀,主要壓迫胃部,可有噁心嘔吐、脹悶和噯氣等癥狀;壓迫腸道可引起停止排氣、排便;壓迫盆腔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暢或便秘癥狀;膀胱或子宮受壓可有排尿困難或月經不調等癥狀。
● 發生脾蒂扭轉可出現劇烈腹痛,嚴重時伴休克。

檢查


● 確診脾扭轉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左上腹或腹盆腔其餘位置觸及壓痛性腫塊。
● 脾臟壞死時可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等腹膜炎體征,可發熱。

影像學檢查

● B超:左膈下正常脾臟消失,而在腹盆腔觸及包塊處呈現脾臟影像。
● CT檢查提示腹盆腔其他部位看見脾臟的影像。

診斷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本病。
● 遊走脾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包塊,常引起相鄰臟器壓迫癥狀。發生脾蒂扭轉可出現劇烈腹痛。
● 左上腹壓痛性腫塊,伴觸痛。脾臟壞死時可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等腹膜炎體征,可發熱。
● B超和CT檢查提示左膈下正常脾臟消失,而在腹盆腔觸及包塊處呈現脾臟影。

鑒別診斷


● 遊走脾需要與脾囊腫、脾膿腫、脾腫瘤、急性脾周圍炎等疾病鑒別。
● 當出現左上腹疼痛,或觸及腹盆腔包塊,應及時就診於醫院。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結果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遊走脾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 對於體態消瘦者可選擇手法複位,腹帶稍加壓力外固定,但易複發。
● 癥狀不重,脾大和脾功能亢進不嚴重者可行脾固定術。
● 育齡期婦女,癥狀較重,盆腔部位遊走者甚至發生脾壞死者,應積極手術切除脾臟。

危害


● 遊走脾可導致脾扭轉、脾梗死,導致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預后


● 部分脾切除患者血栓形成概率增高,可能與脾切除后血小板急劇增高有關。
● 極少數患者可能發生脾切除后暴發性感染,是最兇險的臨床綜合征,可能與年齡有關,終生有發病可能,但多發生於術后數周以及數年,特別是5歲以下的小兒。病死率約為60%~80%。

預防


● 增加營養,鍛煉腹肌,用腹帶外固定。
● 避免大幅度體位改變。
● 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