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片形吸蟲病
小兒片形吸蟲病
小兒片形吸蟲病是人體感染片形吸蟲引起的疾病。片形吸蟲又稱牛羊肝吸蟲,是寄生於哺乳動物肝臟膽管內的大型吸蟲。目前已發現有9種,以肝片形吸蟲和巨片形吸蟲2種最為主要。肝片形吸蟲的中間宿主是淡水椎實螺。人體感染與生活條件和衛生習慣有關,主要是生吃或口含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小兒片形吸蟲病的主要表現為不規則發熱、右上腹痛、食慾缺乏、腹脹、腹瀉或便秘、蕁麻疹、皮膚和鞏膜黃染、面色蒼白等。小兒片形吸蟲病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如果不治療本病可能引發肝硬化、梗阻性黃疸等併發症。小兒片形吸蟲病經過及時有效治療后,可緩解癥狀。
● 兒科、感染科
● 本病是傳染病,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 傳染源
● ● 牛、羊等食草動物是最重要的傳染源。病人和其他哺乳動物亦可以傳播此病,且為有效保蟲宿主。
● 傳播途徑
● ● 肝片形吸蟲的中間宿主是淡水椎實螺。人體感染與生活條件和衛生習慣有關,主要是生吃或口含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
● 易感人群
● ● 人群普遍易感。
● 不規則發熱(38~40℃)。
● 全腹痛,后固定為右上腹痛。
● 肝臟腫大。
● 食慾缺乏。
● 腹脹、腹瀉或便秘。
● 上述癥狀可持續4個月左右而消退並逐漸進入慢性期。
● 不規則發熱。
● 反覆蕁麻疹。
● 皮膚和鞏膜黃染。
● 面色蒼白。
● 吞咽困難。
● 呼吸困難。
● 耳聾。
● 窒息。
● 確診小兒片形吸蟲病主要依靠血常規、糞便常規、肝功能測定、病原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等。
● 可以提示機體是否發生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 檢查有無寄生蟲感染。
● 檢查肝功能有無損害。
● 檢查腸道有無蟲卵。
● 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 醫生診斷小兒片形吸蟲病,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血常規、糞便常規、病原學檢查、免疫學檢查、肝臟彩超來確診。
● 病史:有口含或生食水生植物習慣史。
● 典型癥狀:較長期不規則發熱、腹痛、進行性肝大、皮膚和鞏膜黃染。
● 血常規: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加。
● 糞便常規、病原學檢查:可見蟲卵。
● 免疫學檢查:呈陽性。
● 肝臟彩超:肝臟內有結節狀陰影。
● 一些疾病也會出現不規則發熱、腹痛、皮膚和鞏膜黃染等癥狀,容易與小兒片形吸蟲病混淆,這些疾病有華支睾吸蟲病、后睾吸蟲病、薑片蟲病、並殖吸蟲病、阿米巴性或細菌性肝膿腫、肝包蟲病、其他原因導致的肝膽疾病等。
● 如果出現以上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小兒片形吸蟲病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 治療本病常用藥物有吡喹酮、三氯苯達唑等,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合併的細菌感染。
● 手術治療梗阻性黃疸等。
● 小兒片形吸蟲病可造成膽管纖維化以致肝硬化,也可因成蟲或膽管結石形成使膽管阻塞引起梗阻性黃疸,進而發展成為肝硬化。
● 小兒片形吸蟲病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是否有併發症、身體基礎情況等。總的來說,經過及時有效治療后,可緩解癥狀。
●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清潔的生活環境。
● 不吃生食,不飲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