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鎮

合肥市廬江縣下轄鎮

冶父山鎮是安徽是省合肥市廬江縣下轄鎮,地處廬江縣城東北郊,隸屬廬江縣,屬副縣級建制。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1°41'—31°53',東經117°31'—118°23'之間,面積154.47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全鎮38233人,轄區11個行政村,2個社區構成。

冶父山鎮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伏虎洞等,2012年,冶父山鎮實現財政收入4044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100萬元。

歷史沿革


冶父山鎮因春秋戰國時期,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為楚王鑄龍泉劍而得名。
1992年分屬冶山鄉、石山鄉。
1996年,冶山鄉面積74平方千米。
2000年,在冶山鄉的基礎上設鎮,更名為冶父山鎮。
2004年,冶父山鎮由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構成。
2005年,石山鄉與冶父山鎮合併成新的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冶父山鎮轄區11個行政村、2個社區構成,鎮政府駐胡家院。
社區:冶父山社區、石山社區。
行政村:幸福村羅崗村、大崗村、鋪崗村、明聖村、棲鳳嶺村、馬崗村、魏崗村、梁崗村、田埠村、三岔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冶父山鎮位於廬江縣城東北,鎮域154.47平方千米,位於北緯31°41'—31°53',東經117°31'—118°23'之間,距廬城3千米,東與白湖農場接壤,南與白湖鎮廬城鎮相鄰,西與廬城鎮毗連,北與白山鎮盛橋鎮交界。

地形地貌

冶父山鎮西部屬大別山余脈,地形為西南高、東北低。東挾黃(陂)、白(湖)二湖、北襟巢湖,圩畈相連;中多丘阜,縱橫起伏,沖塝相間。

氣候特徵

冶父山鎮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春秋溫和,陽光充沛,無霜期長,梅雨特徵顯著。多年平均氣溫為15.8℃。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截至2015年,冶父山鎮林地面積260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5%。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0%。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冶父山鎮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石、石英石、長石、鉛、鋅、高嶺土,尤以石灰石、鉛鋅礦儲量豐富,有開發潛力。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總人口56959人,其中農業人口54462人,非農業人口2490人,鄉村戶數14942戶,鄉村人口54099人,38233人(2017年)。
民族
截至2014年,冶父山鎮以漢族民族為主。
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

經濟


綜述

截至2012年,冶父山鎮全鎮實現全地域工農業總產值11.8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達到5.4億元,旅遊業收入達到6.5億,實現財政收入4044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100萬元。

第一產業

截至2012年,冶父山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87萬元,年養殖4000隻湖羊及50畝經濟林種植項目,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普遍超過4000元,少數農戶的人均純收入已超過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冶父山鎮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家,規上企業總數達11家。工業總產值54712萬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09%,占年度計劃32.2%,實現財政收入4044萬元,同比增長48.4%。

第三產業

截至2012年6月,冶父山風景區共接待遊客12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5億元。
截至2012年6月,現有民營企業860戶、個體工商戶1.28萬戶,註冊資本23.4億元,大部分為旅遊業,從業人員達6.22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8%,入庫稅金占工商稅收總量的77.58%。

社會


基礎設施

截至2012年,冶父山集鎮建有1.5千米的水泥路和綠化帶、下水道及道路、房屋的附屬設施,新建1.6萬平方米的停車場、日供水1100噸自來水廠和農貿市場、工業園區。石山集鎮查巴店佔地面積1.5平方千米,縱橫3條街道,分別建有辦公樓、教學樓等樓群。社區建有自來水廠1座。

教育

截至2012年,冶父山鎮由初級中學、石山初級中學、魏崗初級中學、廬北高級職業中學、田埠高級職業中學及29所小學,在職教職工333人,在校生6426人,校內建有教學樓、實驗室,各項教育設施齊備,石山中學和田埠職中的學制改革為農村培養了大量農業技術人員。

衛生

截至2012年,冶父山鎮有5所衛生院及55個衛生室,醫護人員103名,已經形成疾病預防、醫療和衛生保健體系。

社會保障

截至2012年,冶父山鎮對396戶散居五保戶進行了上門服務,健全了居住環境健康情況的檔案,落實了監管責任人。對12戶重點五保戶危房進行了修繕和改造。組織對全鎮五保戶、低保對象進行評議和聽證16場次,調出低保67戶212人。積極開展大病救助工作,截止5月底,共救助557人,共發放救助資金136540元。

旅遊


風景名勝

伏虎洞
伏虎洞位於冶父山巔西南,距伏虎寺不足百米,石階路上側。沿高數尺,深不滿丈,遊客須彎腰方能入內。據《冶父山志》載,伏虎禪師當年開山建剎時,曾與住此洞的老虎棲息一起形影不離。有詩為證:“古迹山深虎跡通,法幢人靜夜燈紅,支床睡破勞生夢,不信因緣為遠公。”當地民間傳,患有腰痛者,進山入洞采附近山竹,截成竹節支撐洞壁,腰疼即愈。伏虎洞前坡極陡,洞口朝陽,若逢西南風,風灌洞聲若虎嘯,音傳數里,古稱“虎洞吟風”,是冶父八景又一景觀。
冶父山鎮
冶父山鎮
響鼓嶺
響鼓嶺雅名叫步虛嶺,是雲麓宮后的一座山嶺,位於冶父山東側,據說登上此嶺,跺腳會發出類似擊鼓的聲音,因此得名響鼓嶺。響鼓嶺上建有一個亭子,名響鼓亭,登山累了可在此稍事休息。
關於響鼓嶺的來歷還有個民間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對情侶祝哥和桃姑常常來這山上約會,不幸桃姑被惡霸搶走,她誓死不從,自縊身亡。祝哥得知悲痛欲絕,在此嶺上嚎啕痛哭驚動山神,山神引桃姑精靈與祝哥相見,二人約定每年桃花開時就來嶺上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