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翻

子宮內翻

子宮內翻是指子宮底部向宮腔內陷入,嚴重者自宮頸翻出。子宮內翻是產科極其危重的產後併發症之一,多發生在第三產程及產後24小時內,可分為急性子宮內翻和慢性子宮內翻。子宮內翻多數由於第三產程處理不當,但其先決條件必須有子宮壁鬆弛和子宮頸擴張存在。子宮內翻主要癥狀為持續性下腹痛、陰道流血和難以解釋的休克。鎮靜、鎮痛、抗休克、預防感染是子宮內翻成功救治的前提,選擇合適的複位方法是治療的關鍵。子宮內翻若不能及時發現及正確處理,往往因休克、出血導致產婦短期內死亡,死亡率高達15%。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子宮內翻處理的關鍵,如治療及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 促成子宮內翻的因素如下。
● 第三產程處理不當
● ● 助產者強拉胎盤、臍帶,加上用力按壓鬆弛的子宮底部,多見於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產婦。
● 子宮壁鬆弛或先天性子宮發育不良
● ● 產程中頻繁屏氣腹壓增加,促使子宮內翻。
● 臍帶因素
● ● 臍帶過短或纏繞,受過度牽拉。
● 其他因素
● ●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使用硫酸鎂使子宮鬆弛,此外,初產婦、站立分娩、產婦過度衰弱等均可促使子宮內翻。

癥狀


● 產婦在第三產程或第三產程后出現下腹持續性疼痛,伴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嚴重時可出現難以解釋的大出血、休克癥狀,應想到子宮內翻的可能,需及時行陰道檢查明確診斷。

需要做哪些檢查確診子宮內翻


● 陰道檢查
● ● 可發現有暗紅色粗糙球體向外凸出,可在恥骨聯合上方捫及子宮體凹陷。
● 超聲檢查
● ● 對子宮內翻的診斷有意義。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陰道檢查及輔助檢查可以確診。

病史和產程處理

● 既往有子宮內翻病史,合併子宮發育不良、雙胎妊娠、羊水過多、急產、臍帶過短等,第三產程用力牽拉臍帶、過度按壓宮底等。

臨床表現

● 下腹持續性腹痛:急性子宮內翻患者腹痛在第三產程出現,腹痛劇烈難以忍受,可引起休克;慢性子宮內翻僅表現為下腹墜脹痛或陰道墜脹感。
● 陰道流血:急性子宮內翻出現大量陰道出血,嚴重時引起休克;慢性子宮內翻僅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
● 難以解釋的休克:多見於急性子宮內翻患者。
● 感染:多見於慢性子宮內翻或急性子宮內翻複位后。

陰道檢查

● 可發現有暗紅色粗糙球體向外凸出,可在恥骨聯合上方捫及子宮體凹陷。

腹部檢查

● 無法捫及正常產後的子宮宮底。

超聲檢查

● 對子宮內翻的診斷很有意義。

鑒別診斷


● 子宮內翻需要和子宮黏膜下肌瘤以及產後子宮脫垂相鑒別。
● 根據陰道檢查、腹部檢查、超聲檢查可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


● 鎮靜、鎮痛、抗休克、預防感染是子宮內翻成功救治的前提,選擇合適的複位方法是治療的關鍵。
● 手法複位
● ● 包括陰道徒手複位、經陰道水壓複位等。
● 手術複位
● ● 包括經腹手術複位、經陰道手術複位等。
● 術后藥物應用
● ● 宮縮劑:是防止子宮再翻出的保障。
● ● 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

危害


● 子宮內翻屬於產科極其危重的產後併發症之一,若不能及時發現及正確處理,往往因休克、出血導致產婦短期內死亡,死亡率高達15%。

治療后的效果如何


● 能夠早期識別、及時子宮複位的患者,一般預后較好。

預防


● 加強女性自我健康意識,避免過多流產、引產,減少胎盤因素所致的子宮內翻。
● 正確處理第三產程,避免過度或暴力牽拉臍帶、按壓宮底。
● 早期識別有子宮內翻高危因素孕產婦,加以預防。

參考文獻


● [1] 漆洪波。急性子宮內翻的診斷與處理 .《中國產科急救電子雜誌》,2017,6(1):32-35.
● [2] 王 琴,何 勤,劉 麗。急性子宮內翻經陰道手法複位成功4例報道.《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