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靜脈炎

淺靜脈炎

淺靜脈炎是指發生於淺靜脈的炎症。常見於青壯年。淺靜脈炎是由靜脈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患有風濕類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表現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也可出現觸痛條索狀物或串珠樣硬結等。淺靜脈炎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如不及時治療,可蔓延至深靜脈,引發深靜脈血栓,甚至肺栓塞等。淺靜脈炎經積極治療可緩解癥狀。

就診科室


● 血管外科(周圍血管病科)

病因


● 靜脈血流緩慢,如長期卧床、心力衰竭、腫瘤壓迫、靜脈曲張及靜脈瘤的患者。
● 靜脈壁損傷,如有靜脈注入硬化劑、高滲溶液、抗腫瘤藥物、24小時靜脈插管、腫瘤細胞侵犯及細菌感染的患者。
● 血液高凝狀態,如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
● 患有風濕類疾病的人,風濕侵犯血管壁引起血管發炎,在此基礎上形成血栓,此類靜脈炎往往呈遊走性,治療較為困難。

癥狀


● 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
● 出現觸痛條索狀物或串珠樣硬結。

檢查


● 確診淺靜脈炎主要依靠血常規、血管超聲檢查、凝血功能等檢查。
●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有無異常情況,可提示有無感染情況,有助於診斷及治療。
● 血管超聲檢查,查看病變部位血管走行是否正常、深靜脈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栓的部位,有助於診斷和判斷疾病嚴重程度。
● 凝血功能,檢查需抽取血液,查看纖維蛋白原、血漿D-二聚體水平是否升高。

診斷


● 醫生確診淺靜脈炎主要依據典型癥狀、血常規、血管超聲檢查、凝血功能等。
● 癥狀: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還可出現觸痛條索狀物或串珠樣硬結等。
●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
● 血管超聲檢查:查看病變部位血管走行是否正常、檢查發現同側和/或對側無癥狀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及部位。
● 凝血功能:可有纖維蛋白原、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蜂窩組織炎、淋巴管炎、丹毒等急性皮膚感染性疾病等進行鑒別。

治療


● 淺靜脈炎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

藥物治療

● 廣泛或進行性淺靜脈炎及深靜脈血栓應給予抗凝治療。
● 外用類肝素軟膏、抗炎藥物軟膏,內服促進靜脈迴流等活血化瘀藥物。
● 疼痛嚴重者,給予止痛劑治療。
● 有炎症者可給予抗生素治療,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應給予大量抗生素治療。
● 中醫中藥治療。

手術治療

● 發生肺栓塞危險者可行近端靜脈結紮。
● 出現肢體壞疽者需行截肢(趾)手術。
● 四肢有殘留結節條狀物而時常疼痛者,可以手術切除。

其他治療

● 硫酸鎂局部濕敷、多磺酸黏多糖軟膏局部塗抹等治療。
● 引起水腫者,可穿彈性襪。

危害


● 如不及時治療,可蔓延至深靜脈,引發深靜脈血栓,甚至肺栓塞等。

預后


● 淺靜脈炎經積極治療,可緩解癥狀。

預防


● 避免久站或久坐, 常練習足背屈運動,或者適當的散步。
● 避免不良生的活習慣,如上廁所時看書報,蹲踞時間長會給下肢靜脈增加過多的負擔,造成血管內血液淤滯。
● 應養成運動習慣,如散步、快走、騎腳踏車、跑步或跑步機等。
● 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增加下肢靜脈負擔。
● 注意避免四肢、軀幹等好發部位的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