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命若琴弦的結果 展開

命若琴弦

圖書名稱

《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是史鐵生。

作者史鐵生曾發表文學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我與地壇》等。

內容梗概


《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生命的聲音,在輕輕地飛揚,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張藥方和琴弦,還剩下幾根,還只剩最後幾根了。那時就可以去抓藥了,然後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他的溫暖和熾熱的太陽,無數次夢想著的藍天、月亮和星星……還有呢?突然間心裡一陣空,空得深重。就只為了這些?還有什麼?他朦朧中所盼望的東西似乎比這要多得多……

作品目錄


愛情的命運
兄弟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午餐半小時
沒有太陽的角落
“傻人”的希望
綠色的夢
樹林里的上帝
綿綿的秋雨
神童
黑黑
小小說四篇
人間
巷口老樹下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白色的紙帆
夏天的玫瑰
老人
在一個冬天的晚上
白雲
命若琴弦[圖書名稱]
命若琴弦[圖書名稱]
奶奶的星星
足球
來到人間
命若琴弦
毒藥
我之舞
車神
草帽
小說三篇
一種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
鐘聲
第一人稱
別人
老屋小記
死國幻記
兩個故事
往事

作者簡介


史鐵生
史鐵生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他的《秋天的懷念》一文曾入選小學語文教材。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法學教授及其夫人》(處女作)、《老屋小記》、《奶奶的星星》、《來到人間》、《合歡樹》、《病隙碎筆》、《命若琴弦》、《原罪·宿命》、《鐘聲》、《我的丁一之旅》、《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中篇1或短篇4》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生平經歷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生於北京,1958年入北京東城區王大人衚衕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做工,后因癱瘓而停薪留職,回家養病。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後為北京作家協會駐會作家,一級作家職稱。1996年11月,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和象徵手法的結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從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顯出異乎尋常平淡而拙樸,屬意蘊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還創作了電影劇本《多夢時節》(與人合作)、《死神與少女》等,《死神與少女》屬於一種新的電影類型——詩電影,這為電影類型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這兩部影片都由林洪洞執導,《多夢時節》以其新穎的視角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電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死神與少女》以其對人生價值的探索於1989年獲保加利亞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與健康電影節榮譽獎。史鐵生著有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稱》《別人》《老屋小記》;中篇小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小說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運設計》《我與地壇》《牆下短記》《足球內外》;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一個人的記憶》《靈魂的事》《答自己問》《我與地壇》《病隙碎筆》《扶輪問路》長篇小說《務虛筆記》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搶救無效去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全文


命若琴弦 史鐵生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黑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象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
方圓幾百上千里這片大山中,峰巒疊嶂,溝壑縱橫,人煙稀疏,走一天才能見一片開闊地,有幾個村落。荒草叢中隨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隻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獸。山谷中常有鷂鷹盤旋。寂靜的群山沒有一點陰影,太陽正熱的凶。
“把三弦子抓在手裡。”老瞎子喊,在山間震起回聲。 “抓在手裡呢。”小瞎子回答。
“操心身上的汗把三弦子弄濕了。弄濕了晚上彈你的肋條!”
“抓在手裡呢。”
老少二人都赤著上身,各自拎了一條木棍探路,纏在腰間的粗布小褂已經被汗水濕潤了一大片起來的黃土乾的嗆人。這正是說書的旺季。天長,村子里的人吃罷晚飯都不呆在家裡;有的人晚飯也不在家吃,捧上碗至路邊去,或者到場院里。老瞎子想趕著多說書,整個熱季領著小瞎子一個村子緊走,一晚一晚緊說。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緊張、激動,心理算定:彈斷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這個夏天了,說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陽這會兒正平靜下來,光線開始變得深沉。遠遠近近的蟬鳴也舒緩了許多。
“小子!你不能走快點嗎?”老瞎子在前面喊,不回頭也不放慢腳步。小瞎子緊跑幾步,吊在屁股上的一 只大挎包叮啷哐啷地響,離老瞎子仍有幾丈。
“野鴿子都在窩裡飛啦。”
“什麼”小瞎子又緊走幾步。
“我說野鴿子都回窩了,你還不快走!”
“噢。”
“你又鼓搗我那 電匣子呢。”
“噫――!鬼動來。”
“那耳機子快讓你鼓搗壞了。”
“鬼動來!”
老瞎子暗笑:你小子才活了幾天?“螞蟻打架我也聽得著。”老瞎子說。
小瞎子不爭辯了,悄悄把耳機子塞到挎包里去,跟在師父身後悶悶地走路。無盡無休的無聊的 路。
走了一陣子,小瞎子聽見有隻獾在地里啃莊稼,就使勁學狗叫,那隻獾 連滾帶爬地逃走了,他覺得有點開心,輕聲哼了幾句小調兒,哥哥呀妹妹的。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裡的狗 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又走了一會小瞎子又聽見不遠處有條蛇在遊動,彎腰摸了塊石頭砍過去,“嘩啦啦”一陣子高梁葉子響。老瞎子有點可憐他了,停下來等他。
“除了獾就是蛇。”小瞎子趕忙說,擔心師父罵他。
“有了莊稼地了,不遠了。”老瞎子把一個水壺遞給徒弟。
“干咱們這營生的,一輩子就是走。”老瞎子又說,“累不?”小瞎子不回答,知道師父最討厭他說累。
“我師父才冤呢。就是你師爺,才冤呢。東奔西走一輩子,到了兒沒彈夠一千根琴弦。”
小瞎子聽出師父這會兒心緒好,就問:“什麼上綠色的長乙(椅)?”
“什麼?噢,八成是一把椅子吧。”
“曲折的油狼(游廊)呢?”
“油狼?什麼油狼?”
“曲折的油狼。”
“不知道。”
“匣子里說的。”
“你就愛瞎聽那 些玩藝兒。聽那些玩藝兒有什麼用?天底下的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我就沒聽您說過,什麼跟咱們有關係。”小瞎子把“有”字說得重。
“琴!三弦琴!你爹讓你跟了我來,是為了讓你彈好三弦子,學會說書。”
小瞎子故意把水喝得咕嚕響。
再上路時小瞎子走在前頭。
大山的陰影在溝谷里鋪開來。地勢也漸漸的平緩,開闊。
接近村子的時候,老瞎子喊住小瞎子,在背陰的山腳下找到一個小泉眼,細細的泉水從石縫裡往外冒,淌下來,積成臉盆大小的水窪,周圍的野草長的茂盛,水流出幾十米便被乾渴的土地吸干。
“過來洗洗吧,洗洗你身臭汗味。”
小瞎子撥開野草在水窪邊蹲下,心裡還猜想著“曲折的油狼”。
“把渾身都洗洗。你那樣兒准象個小叫花子。”
“那你不就是個老叫花子了?”小瞎子把手按在水裡,嘻嘻的笑。
老瞎子也笑,雙手捧起水來往臉上潑。“可咱們不是叫花子,咱們有手藝。”
“這地方咱們好象來過。”小瞎子側耳聽著四周的動靜。
“可你的心思總不在學藝上。你這小子心太野。老人的話你從不著耳聽。”
“咱們準是來過這兒。”
“別打岔!你那三弦子彈的還差著遠呢。咱這命就在幾根琴弦上,我師父當年就這麼跟我說。”
泉水清涼涼的。小瞎子又哥哥妹妹的哼起來。老瞎子挺來氣:“我說什麼你聽見了嗎?”
“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您師父我師爺說的。我就聽過八百遍了。您師父還給您留下一張藥方,您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葯,吃了葯您就能看見東西了。我聽說過一千遍了。”
“你信不信?”
小瞎子不正面回答,說:“幹嘛非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葯呢?”
“那是藥引子。機靈鬼兒,吃藥得有藥引子!”
“一千根斷了的琴弦還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麼笑!你以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彈斷了的才成。”小瞎子不敢吱聲了,聽出師父又要動氣。每回就是這樣,師父容不得對這件事有懷疑。
老瞎子也沒再作聲,顯得有些激動,雙手搭在膝蓋上,兩顆頭一樣的眼珠結著蒼天,象是一根一根地回憶著那 些彈斷的琴弦。盼了多少年了呀,老瞎子想,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曬,挨了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彈,心裡總記著,得真正是一根一根盡心地彈斷了才成。現在快盼到了,絕出不了這個夏天了。老瞎子知道 自己又沒什麼能要命的病,活過這個夏天一點不成問題。“我比我師父可運氣多了,”他說,“我師父到了兒沒能睜開眼睛看一回。”
“咳!我知道這地方是哪兒了!”小瞎子忽然喊起來。
老瞎子這才動了動,抓起自己的琴來搖了搖,疊好的紙片碰在蛇皮上發出細微的響聲,那張藥方就在琴槽里。
“師父,這兒不是野羊嶺嗎?”小瞎子問。老瞎子沒搭理他,聽出這小子又不安穩了。
“前頭就是野羊坳,是不是,師父?”
“小子,過來給我擦擦背。”老瞎子說,把弓一樣的脊背彎給他。
“是不是野羊坳,師父?”
“是!幹什麼?你別又鬧貓似的。”
小瞎子的心撲通撲通跳,老老實實給師父擦背。老瞎子覺出他擦得很有勁。
“野羊坳怎麼了?你別又叫驢似的會聞味兒。”
小瞎子心虛,不吭聲,不讓自己顯出興奮。
“又想什麼呢?別當我不知道你這心思。”
“又怎麼了我?”
“怎麼了你?上回你在這兒瘋得不夠?那妮子是什麼好貨!”老瞎子心想,也許不該再帶他到野羊坳來。可是野羊坳來。可是野羊坳是個大村子,年年在這兒生意都好,能說上半個多月。老瞎子恨不能立刻彈斷最後幾根琴弦。小瞎子嘴上嘟嘟囔囔的心卻飄飄的,想著野羊坳里那個尖聲細氣的小妮子。
“聽我一句話,不害你。”老瞎子說,“那號事靠不住。”
“什麼事?”
“少跟我貧嘴。你明白我說的什麼事。”
“我就沒聽您說過,什麼事靠得住。”小瞎子又偷偷地笑。
老瞎子沒理他,骨頭一樣的眼珠又對著蒼天。那兒,太陽正變成一汪血。
兩面脊背和山是一樣的黃褐色。一座已經老了,嶙峋瘦骨象是山根下裸露的基石。另一座正年青。老瞎子七十歲,小瞎子才十七。小瞎子十四歲上父親把他送到老瞎子這兒來,這是讓他學說書,這輩子好有個本事,將來可以獨自在世上活下去。
老瞎子說書已經說了五十多年。這一片偏僻荒涼的大山裡的人們都知道他:頭髮一天天變白,背一天天變駝,年年月月背一三弦琴滿世界走,逢上有願出錢的地方就動琴弦唱一晚上,給寂寞的山村帶來歡樂。開頭常是這麼幾句:“自從盤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害黎民。輕輕彈響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論,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動人心。”於是聽書的眾人喊起來,老的要聽董永賣身葬父,小的要聽武二郎夜走蜈蚣嶺,女人們想聽秦得蓮。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裡的孤靜全忘卻,不慌不忙地喝幾口水,待眾人的吵嚷聲鼎沸,便把琴弦一陣緊撥,唱到:“今日不把別人唱,單表公子小羅成。”或者:“茶也喝來煙也吸,唱一回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滿場立刻鴉雀無聲,老瞎子也全心沉到自己所說的書中去。
他會的老書數不盡。他還有一個電匣子,據說是花了大價錢從一個山外人手裡買來,為的是學些新詞兒,編些新曲兒。其實山裡人倒太在乎他說什麼唱什麼。人人都稱讚他那 三弦子彈得講究,輕輕漫漫的,飄飄洒洒的,瘋顛狂放的,那裡頭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靈。老瞎子的嗓子能學出世上所有的聲音。男人、女人、颳風下雨、獸啼禽鳴。不知道他腦子裡能呈現出什麼景象,他一落生就瞎了眼睛,從沒過這個世界。
小瞎子可以算見過世界,但只有三年,那時還不懂事。他對說書和彈琴並無多少興趣,父親把他送來的時候費盡了唇舌,好說歹說連哄帶騙,最後不如說是那個電匣子把他留住。他抱著電匣子聽得入神,甚至沒發覺父親什麼時候離去。
這隻神奇的匣子永遠令他著迷,遙遠的地方和稀奇古怪的事物使他幻想不絕,憑著三年朦朧的記憶,補充著萬物的色彩和形象。譬如海,匣子里說藍天就象大海,他記得藍天,於是想象出滿天排開的水鍋。再譬如漂亮的姑娘,匣子里說就象盛開的花朵,他實在不相信會是那樣,母親的靈柩被抬到遠山上去的時候,路上正開遍著野花,他永遠記得卻永遠不願意去想。但他願意想姑娘,越來越願意想;尤其是野羊坳的那個尖聲細氣的小妮子,總讓他心裡盪起波瀾,直到有一回匣子里唱道,“姑娘的眼睛就象太陽”,這下他才找到了一個貼切的形象,想起母親在紅透的夕陽中向他走來的樣子。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
也總有一些東西小瞎子無從想象,譬如“曲折的油狼”。
這天晚上,小瞎子跟著師父在野羊坳說書。又聽見那小妮子站在離他不遠處尖聲細氣地說笑。書正說到緊要處――“羅成回馬再交戰,大膽蘇烈又興兵。蘇烈大刀如流水,羅成長槍似騰雲,好似海中龍吊寶,猶如深山虎爭林。又戰七日並牙夜,羅成清茶無點唇……”老瞎子把琴彈得如雨驟風疾,字字句句唱得鏗鏘,小瞎子卻心猿意馬,手底下早亂了套數……
野羊嶺上有一座小廟,離野羊坳村二里地,師徒二人就在這裡住下。石頭砌的院牆已經殘斷不全,幾間小殿堂也歪斜欲傾百孔千瘡,唯正中一間尚可遮蔽風雨,大約是因為這一間中畢竟還供奉著神靈。豐尊泥像早脫盡了塵世的彩飾,還一身黃土本色返樸歸真了,認不出是佛是道。院里院外、房頂牆頭都長滿荒藤野草,蓊蓊鬱郁倒有生氣。老瞎子每日到野羊坳說書都住在這兒。
散了書已經不早,老瞎子在下殿里安頓行李,小瞎子在側殿的檐下生火燒水。去年砌下的灶火稍加修整就可以用。小瞎子蹶著屁股吹火,柴草不幹嗆得他滿院里轉著圈咳嗽。老瞎子在正殿里數叨他:“我看你能幹好什麼。”
“柴濕嘛。”
“我沒說這事。我說的是你的琴,今兒晚上的琴你彈成了什麼。”
小瞎子不敢接這話茬,吸足了幾口氣又跪到灶火前去,鼓著腮幫子一通猛吹。“你要是不想干這行,就趁早給你爹捎信把你領回去。老這麼鬧貓鬧狗的可不行,要鬧回家鬧去。”
小瞎子咳嗽從灶火邊跳開,幾步躥到院子另一頭,呼嗤呼嗤大喘氣,嘴裡一邊罵。
“說什麼呢?”
“我罵這火。”
“有你那麼吹火的?”
“那怎麼吹?”
“怎麼吹?哼,”老瞎子頓了頓,又說,“你就當這灶火是那妮子的臉!”
小瞎子又不敢搭腔了,跪到灶火前去再吹,心想:真的,不知道蘭秀兒的臉什麼樣。那個尖聲細氣的小妮子叫蘭秀兒。
“那 要是妮子的臉,我看你不用教也會吹。”老瞎子說。
小瞎子笑起來,越笑越咳嗽。
“笑什麼笑!”
“您吹過妮子的臉?”
老瞎子一時語塞。小瞎子笑得坐在地上。“日他媽。”老瞎子罵道,笑笑,然後變了臉色,再不言語。
灶膛里騰的一聲,火旺起來。小瞎子再去添柴,一心想著蘭秀兒。才散了書的那會兒,蘭秀兒擠到他跟前來小聲說:“哎,上回你答應我什麼來?”師父就在旁邊,他沒敢吭聲。人群擠來擠去,一會兒又把蘭秀兒擠到他身邊。“噫,上回吃人家的煮雞蛋倒白吃了?”蘭秀兒說,聲音比上回大。這時候師父正忙著跟幾個老漢拉話。他趕緊說:“噓――,我記著呢。”蘭秀兒又把聲音壓低:“你答應給我聽電匣子你還沒給我聽。”“噓――我記著呢。”幸虧那會兒人聲嘈雜。
正殿里好半天沒有動靜。之後,琴聲響了,老瞎子又上好了一根新弦,他本來應該高興的,來野羊坳頭一晚 就又彈斷一根琴弦,可是那琴聲卻低沉、零亂。
小瞎子漸漸聽出琴聲不對,在院里喊:“水開了,師父。”
沒有回答。琴聲一陣緊似一陣了。
小瞎子端了一盆熱 水進來。放在師父跟前,故意嘻嘻笑著說:“您今兒晚還想彈斷一根是怎麼著?”
老瞎了沒聽見,這會兒他自己的往事都在心中。琴聲煩躁不安,象是年年曠野里的風雨,象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象是奔奔忙忙不知所歸的腳步聲。小瞎子有點害怕了:師父很久不這樣了,師父一這樣就要犯病,頭疼、心口疼、渾身疼,會幾個月爬不起炕來。
“師父,您先洗腳吧。”
琴聲不停。
“師父,您該洗腳了。”小瞎子的聲音發抖。
琴聲不停。
“師父!”
琴聲戛然而止,老瞎子嘆了口氣。小瞎子鬆了口 氣。老瞎子洗腳,小瞎子乖乖地坐在他身身邊。
“睡去吧,”老瞎子說,“今兒格夠累的了。”
“您呢?”
“你先睡,我得好好泡泡腳。人上了歲數毛病多。”老瞎子故意說得輕鬆。
“我等您 一塊兒睡。”
山深夜靜,有一點風,牆頭的草葉子響。夜貓子在遠處哀哀地叫。聽得見野羊坳里偶爾有幾聲狗吠,又引得孩子哭。月亮升起來,白光透過殘損的窗欞進了殿堂,照見兩個瞎子和三尊神像。
“等我幹嘛,時候不早了。”
“你甭擔心我,我怎麼也不怎麼,”老瞎子又說。
“聽見沒有,小子?”
小瞎子到底年輕,已經睡著。老瞎子推推他讓他躺好,他嘴裡咕囔了幾句倒頭睡去。老瞎子給他蓋被子時,從那身日漸發育的筋肉上覺出,這孩子到了要想那 些事的年齡,非得有一段苦日子過不可了。唉,這事誰也替不了誰。
老瞎子再把琴抱在懷裡,摩挲著根根繃緊的琴弦。心裡使勁念叨:又斷了一根了,又斷了一根了。再搖搖琴槽,有輕微的紙和蛇皮的磨擦聲,唯獨這事能為他排憂解煩。一輩子的願望。
小瞎子作了一個好夢。醒來嚇了一跳,雞已經叫了。他一骨碌爬起來聽聽,師父下睡得香,心說還好。他摸到那個大挎包,悄悄地掏出電匣子,躡手躡腳出了門。
往野羊坳方向走了一會兒,他才覺 出不對頭,雞叫聲漸漸停歇,野羊坳里還是靜靜的沒有人聲。他愣了一會兒,雞才叫頭遍嗎?靈機一動扭開電匣子。電匣子里也是靜悄悄。現在是半夜。他半夜裡聽過匣子,什麼都沒有。這匣子對他來說還是個表。只要扭開一聽,便知道是幾點鐘,什麼時候有什麼節目都是一定的。
小瞎子回到廟裡,老瞎子正翻身。
“幹嘛哪?”
“撒尿去了。”小瞎子說。
一上午,師父逼著他練琴。直到響午飯後,小瞎子才瞅機會溜出廟來,溜進野羊坳。雞也在樹蔭下打盹,豬也在牆根下說著夢話,太陽又熱得凶,村子里很安靜。
小瞎子踩著磨盤,扒著蘭秀兒家的牆頭輕聲喊:“蘭秀兒――蘭秀兒――”
屋裡傳出雷似的鼾聲。
他猶豫了片刻,把聲音稍稍抬高:“蘭秀兒――!蘭秀兒!”
狗叫起來。屋裡鼾聲停了,一個悶聲悶氣的聲音問:“誰呀?”
小瞎子不敢回答,把腦袋從牆 頭上縮下來。屋裡吧唧了一陣嘴,又響起鼾聲。
他嘆口氣,從靡盤上下來怏怏地往回走。忽聽見身後嘎吱一聲院門響,隨即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向他跑來。
“猜是誰?”尖聲細氣。小瞎子的眼睛被一雙柔軟的小手捂上了。――這才多餘呢。蘭秀兒不到十五歲,認真說還是孩子。
“蘭秀兒!”
“電匣子拿來沒?”
小瞎子掀開衣襟,匣子掛在腰上。“噓――,別在這兒,找個沒人的地方聽去。”
“咋啦?”
“回頭招好些人。”
“咋啦?”
“那麼多人聽,費電。”
兩個人東拐西彎,來到山背後那 眼小泉邊。小瞎子忽然 想起件事,問蘭秀兒:“你見過曲折的油狼嗎?”
“啥?”
“曲折的油狼。”
“曲折的油狼?”
“知道嗎?”
“你知道?”
“當然。還有綠色的長椅。就一把椅子。”“椅子誰不知道。”
“那曲折的油狼呢?”
蘭秀兒搖搖頭,有點崇拜小瞎子了。小瞎子這才鄭重其事地扭開電匣子,一支歡快的樂曲在山溝里飄蕩。
地方又涼快又沒有人來打擾。
“這是‘步步高’。”小瞎子說,跳著哼。一會兒又換了支曲子,叫“旱天雷”,小瞎子還能跟著哼。蘭秀兒覺得很慚愧。
“這曲子也叫‘和尚思妻’。”
蘭秀兒笑起來:瞎騙人!“
“你信不信?”
“不信。”
“愛信不信。這匣子里說的古怪事多啦。”小瞎子玩著涼涼的泉水,想了一會兒。“你知道什麼叫接吻嗎?”
“你說什麼叫?”
這回輪到小瞎子笑,光笑不答。蘭秀兒明白准不是好話,紅著臉不再問。
音樂播完了一個女人說,“現在是講衛生節目。”
“啥?”蘭秀兒沒聽清。
“講衛生。”
“是什麼?”
“嗯――,你頭髮上有虱子嗎?”
“去――,別動!”
小瞎子趕忙縮回手來,趕忙解釋:“要有就是不講衛生。”
“我才沒有。”蘭秀兒抓抓 頭,覺得有些刺立,“噫――瞧你自個兒吧!”蘭秀兒一把搬過小瞎子的頭。“看我捉幾個大的。”
這時候聽見老瞎子在半山上喊:“小子,還不給我回來!該做飯了,吃罷飯還得去說書!”他已經站在那兒聽了好一會兒了。
野羊坳里已經昏暗,羊叫、驢叫、狗叫、孩子們叫,處處起了炊煙,野羊嶺上還有一線殘陽,小廟正在那淡薄的光中,沒有聲響。
小瞎子又蹶著屁股燒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憑著聽覺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撿出來。
“今天的柴挺干。”小瞎了說。
“嗯。”
“還是燜飯?”
“嗯。”
小瞎子這會兒精神百倍,很想找些話說,但是知道師父的氣還沒消,心說還是少找罵。兩個人默默地干著自己的事,又默默地一塊兒把飯做熟。嶺上也沒了陽光。
小瞎子盛了一碗小米飯,先給師父:“您吃吧。”聲音怯怯的,無比馴順。
老瞎子終於開了腔:“小子,你聽我一句行不?”
“嗯。”小瞎子往嘴裡扒拉飯,回答得含糊。
“你要是不願意聽,我就不說。”
“誰說不願意聽了?我說‘嗯’!”
“我是過來人,總比你知道的多。”
小瞎子悶頭扒拉飯。
“我經過那 號事。”
“什麼事?”
“又跟我貧嘴!”老瞎子把筷子往灶台上一摔。
“蘭秀兒光是想聽聽電匣子。我們光是一塊兒聽電匣子來。”
“還有呢?”
“沒有了。”
“沒有了?”
“我還問她見過曲折的油狼。”
“我沒問你這個。”
“後來,後來,”小瞎子不那麼氣壯了,“不知怎麼一下就說起了虱子……”
“還有呢?”
“沒了,真沒了!”
兩個人又默默地吃飯。老瞎子帶了這徒弟好幾年,知道這孩子不會撒謊,這孩子最讓人放心的地方就是誠實、厚道。
“聽我一句話,保准對你沒壞處。以後離她遠點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相信……”
“師爺?說蘭秀兒?”
“什麼蘭秀兒,那 會兒還沒她呢,那會兒有你們呢……”老瞎子陰鬱的臉又轉向暮色濃重的天際,骨頭一樣白色的眼珠不住地轉動,不知道在那兒他想能“看”見什麼。許久,小瞎子說:“今兒晚上您多半又能彈斷一根琴弦,”想讓師父高興些。
這天晚上師徒在野羊坳說書。“上回說到羅成死,三魂七魄赴幽冥,聽歌君子莫嘈 嚷,列位蝗我道下文。羅成陰魂出地府,一陣旋風就起身,旋風一陣來得快,長安不遠面前存……”老瞎子的琴聲也亂,小瞎子的琴聲也亂,小瞎子回憶著那比柔軟的小手捂在自己臉上的感覺,還有自己 的頭被蘭秀兒搬過去的滋味。老瞎子想起的事情更多……
夜裡老瞎子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多少往事在他耳邊喧器,在他心頭動蕩,身體里彷彿有什麼東西要爆炸。壞了,要犯病,他想。頭昏,胸口憋悶,渾身緊巴巴的難受。他坐起來,對自己叨咕:“可別犯病,一犯病今年不甭想彈夠那 些琴弦了。”他又摸到琴。要能叮叮噹噹隨心所欲地瘋彈一陣,心頭的憂傷或許就能平息耳邊的往事或許 就會消散。可是小瞎子正睡得香甜。
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 張藥方和琴弦:還剩下幾根,還只剩最後幾根了。那時就可以去抓藥了,然後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她的溫暖和熾熱的太陽,無數次夢想著的藍天和月亮和星星……還有呢?還有什麼?他朦朧中所盼望的東西似乎比這要多得多……
夜風在山裡遊盪。
貓頭鷹又在凄哀地叫。
不過現在他老了,無論如何沒年活頭了,失去的,已經永遠失去了,他象是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為了最後能看一眼世界,這值得嗎?他問自己。
小瞎子在夢裡笑,在夢裡說:“那是一把椅子,蘭秀兒……”
老瞎子靜靜地坐著,靜靜地坐著的還有那三尊分不清是佛是道的泥像。
雞叫頭遍的時候老瞎子決定,天一亮就帶這孩子離開野羊坳。否則這孩子受不了,他自己也受不了。蘭秀兒不壞,可這事會怎麼結局,老瞎子比誰都“看”得清楚。雞叫二遍,老瞎子開始收拾行李。
可是一早起來小瞎子病了,肚子疼,隨即又發燒。老瞎子只好把行期推遲。
一連好幾天,老瞎子無論是燒火、淘米、撿柴,還是給小瞎子挖葯、煎藥,心裡總在說:“值得,當然值得。”要是不這麼反反覆復對自己說身上的力氣幾乎就要垮掉。“我非要最後看一眼不可。”“要不怎麼著?就這麼死了去?”“再說就只剩下最後幾根了。”後面三句都是理由。老瞎子又冷靜下來,天天晚還到野羊坳去說書。
這一下小瞎子倒來了福氣。每天晚上師父到嶺下去了,蘭秀兒就貓似的輕輕跳進廟裡來聽匣子。蘭秀兒還帶來熟的雞蛋,條件是得讓她親手去扭那匣子的開關。“往哪邊扭?”“往右”“扭不動。”“往右,笨貨,不知道哪邊是右哇?”?“咔噠”一下,無論是什麼便響起來,無論是什麼倆人都愛聽。
又過了幾天,老瞎子又彈斷了三根弦。
這一晚,老瞎子在野羊坳里自彈自唱:“不表羅成投胎事,又唱秦王李世民。秦王一聽雙淚流,可憐 愛卿喪殘身,你死一乘風破浪 打緊,缺少扶朝上將軍……”
野羊坳上的小廟裡這時更熱鬧。電匣子的音量開得挺大,又是孩子哭,又是大人喊,轟隆隆地又響炮,嘀嘀噠吹地又吹號。月光照進正殿,小瞎子躺著啃雞蛋,蘭秀兒坐在他旁邊。兩個人都聽得興奮,時而大笑,時而稀里糊塗莫名其妙。
“這匣子你師父哪賣來?”
“從一個山外頭的人手裡。”
“你們到山外頭去過?”蘭秀兒問。
“沒。我早晚要去一回就是,坐坐火車。”
“火車?”
“火車你也不知道?笨貨。”
“噢,知道知道,冒煙哩是不是?”
過了一會兒蘭秀兒又說:“保不准我就得到山外頭去。”語調有些惶。
“是嗎?”小瞎子一挺坐起來,“那你到底瞧瞧曲折的油狼是什麼。”
“你說是不是山外頭的人都有電匣子?”
“誰知道。我說你聽清楚沒有?曲、折、的、油、狼,這東西就在山外頭。”
“那我得跟他們要一個電匣子。”蘭秀兒自言自語地想心事。
“要一個?”小瞎子笑兩聲,然後住氣,然後大笑:“你幹嘛不要倆?你可真本事大。你知道這匣子幾千塊錢一個?把你賣了吧,怕也換不來。”
蘭秀兒心裡正委屈,一把揪住小瞎子的耳朵使勁擰,罵道:“好你死瞎子。”
兩個人在堂殿里扭打起來。三尊泥像袖手旁觀幫不上忙,兩個年青的正在發育的身體碰撞在一起,糾纏在一起,一個把一個壓進身下,一會兒又顛倒過來,罵聲變成笑聲。匣子在一邊唱。
打了好一陣子,兩個人都累得住手,心怦怦跳,躺著喘氣,不言聲兒,誰卻也不願意再拉開距離,蘭秀兒呼出的氣吹在小瞎子的臉上,小瞎子感到了誘惑,並且想起那天吹火時師父說的話,就往蘭秀兒臉上吹氣。蘭秀兒並不躲。
“嘿,”小瞎子小聲說,“你知道接吻是什麼了嗎?”
“是什麼?”蘭秀兒的聲音也小。
小瞎子對著蘭秀兒的耳朵告訴她。蘭秀兒不說話。老瞎子回來之前,他們試著親了嘴兒,滋味真不壞……
就是這天晚上,老瞎子彈斷了最後兩根琴弦。兩根弦一齊斷了。他沒料到。他幾乎是連跑帶爬地上了野羊嶺,回到小廟裡。小瞎子嚇了一跳:“怎麼了,師父?”
老瞎子喘吁吁地坐在那兒,說不出話。小瞎子有些犯嘀咕:莫非是他和蘭秀兒乾的事讓師父知道了?
老瞎子這才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輩子的辛苦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麼都是值得的。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藥。”
“明天?”
“明天。”
“又斷了一根了?”
“兩根。兩根都斷了。”
老瞎子把那 兩根弦卸下來,放在手裡揉搓了一會兒,然後把他們併到另外的九百九十八根去,綁成一捆。
“明天就走?”
“天一亮就動身。”
小瞎子心裡一陣發涼。老瞎子開始剝琴槽上的蛇皮。
“可我的病還沒好利索。”小瞎子小聲叨咕。
“噢,我想過了,你就先留在這兒,我用不了十天就回來。”
小瞎子喜出望外。
“你一個人行不?”
“行!”小瞎子緊忙說。
老瞎子早忘了蘭秀兒的事。“吃的、喝的、燒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該學著自個兒出去說回書。行嗎?”
“行。”小瞎子覺得有點對不住師父。
蛇皮剝開了,老瞎子從琴槽中取出一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紙條。他想起這藥方進琴槽時,自己才二十歲,便覺得渾身上下都好象冷。
小瞎子也把那藥方放在手裡摸了一會兒,也有了幾分肅穆。
“你師爺一輩子才冤呢。”
“他彈斷了多少根?”
“他本來能彈夠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彈斷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說最多十天就回來。誰也沒想到他竟去了那麼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時已經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連接著白色的群山。沒有聲息,處處也沒有生氣,空曠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頂發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躦動得顯著。他蹣蹣跚跚地爬上野羊嶺,廟院中衰草瑟瑟,竄出一隻狐狸,倉惶逃遠。
村裡人告訴他,小瞎子已經走了些日子。
“我告訴他等我回來。”
“不知道他幹嘛就走了。”
“他沒說去哪兒,留下什麼話沒?”
“他說讓您甭找他。”
“什麼時候走的?”
人們想了好久,都說是在蘭秀兒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裡便一切全明白。
眾人勸老瞎子留下來,這麼冰天雪地的上哪去?不如在野羊坳說一冬天書。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們見琴柄上空蕩蕩已經沒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啞了,完全變了個人。他說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還想著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張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藥方原來是一張無字的白紙。他不信,請了多少識字而又誠實的人幫他看,人人都說那果真是一張無字的白紙。老瞎子在藥鋪前的台階上坐了一會兒,他以為是一會兒,其實已經幾天幾夜,骨頭一樣的眼珠在詢問蒼天,臉色也變成骨頭一樣的蒼白。有人以為他是瘋了,安慰他,勸他。老瞎子苦笑:七十歲了再瘋還有什麼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動彈,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象一根不能拉緊的琴弦,再難彈出悅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斷了,準確地說,是有一端空無所系了。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也要兩 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現在發現那目的原來是空的。老瞎子在一個小客店裡住了很久,覺得身體里的一切都在熄滅。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彈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皚皚群山,在地之間躦動著一個黑點。走近時,老瞎子的身身影彎得如一痤橋。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處境。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來,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沒有了目標。
他一路走,便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緻勃勃的翻山、走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弦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老瞎子想起他師父臨終時的情景。他師父把那張自己沒用上的藥方封進他的琴槽。“您別死,再活幾年,您就能睜眼看一回了。”說這話時他還是個孩子。他師父久久不言語,最後說:“記住,人的命就象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不錯,那意思就是說: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老瞎子知道怎麼對自己的徒弟說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訴小瞎子嗎?老瞎子又試著振作起來,可還是不行,總擺脫不掉那無字的白紙……
在深山裡,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動不動,想那麼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絕不是裝出來的悲衰。老瞎子把他拖進一個山洞,他已無力反抗。老瞎子撿了些柴,打起一堆火。
小瞎子漸漸有了哭聲。老瞎子放了心,任他盡情盡意地哭。只要還能哭就還有救,只要還能哭就有哭夠的時候。
小瞎子哭了幾天幾夜,老瞎子就那麼一聲不吭地守著。火光和哭聲驚動了野免子、山雞、野羊和狐狸和鷂鷹……
終於小瞎子說話了:“幹嘛咱們是瞎子!”
“就因為咱們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終於小瞎子又說:“我想睜開眼看看,師父,我想睜開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
“你真那麼想嗎?”
“真想,真想――”
老瞎子把篝火撥得更旺些。
雪停了。鉛灰色的天空中,太陽象一面閃光的小鏡子,鷂鷹在平穩地滑翔。
“那就彈你的琴弦,”老瞎子說,“一根一根儘力地彈吧。”
“師父,您的葯抓來了?”小瞎子如夢方醒。
“記住,得真正是彈斷的才成。”
“您已經看見了嗎?師父,您現在看得見了?”
小瞎子掙扎著起來,伸手去摸師父的眼窩。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給我,我把這藥方給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現在才懂了師父當年對他說的話――你的命就在這琴弦上。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怎麼是一千二,師父?”
“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老瞎子想:這孩子再怎麼彈吧,還能彈斷一千二百根?永遠扯緊歡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無字的白紙……
這地方偏僻荒涼,群山不斷。荒草叢中隨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隻野免、狐狸,或者其它小野獸。山谷中鷂鷹在盤旋。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始: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八五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