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
秋毫之末
徠秋毫之末,漢語成語,拼音是qiū háo zhī mò,意思是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的尖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而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近義詞:無足輕重
反義詞:龐然大物
成語舉例:(1)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謹慎,不能出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之,不能讀作“zī”。
成語辨形:毫,不能寫作“豪”。
作賓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
神徠托於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總,其德優天地而和陰陽,節四時而調五行。《淮南子·原道訓》
《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即使是秋毫之末,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謹慎,不能出錯。
秋毫:秋天鳥獸新生的絨毛。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