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
用人工材料修建的蓄水設施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滲作用的蓄水設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積重要工程設施。目前淡水資源缺乏,水體污染和生態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蓄水池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的節水系統,有效地緩解了水資源短缺,解決了城市防洪和排水問題。
根據其地形和土質條件可以修建在地上或地下,即分為開敝式和封閉式兩大類,按形狀特點又可分為圓形和矩形兩種,因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磚池、漿砌石池、混凝土池等。蓄水池布置原則和水窖基本相同。
開敞式圓形蓄水池:池體由池底和池牆2部分組成,池底經原狀土夯實后,用水泥砂漿砌石平鋪,再在其上澆築混凝土。池牆有漿砌石、砌磚和混凝土3種形式可根據當地建築材料選用。結構特點:受力條件好相對封閉式蓄水池其單位投資較小;因不設頂蓋而易於建造成較大容量的池子。
開敞式矩形蓄水池:這種形式的蓄水池依其用料不同可分為磚砌式、漿砌石式和混凝土式3種。其池體組成、附屬設施配置和牆體結構與圓形水池相同。它的結構特點是受力條件不如圓形的好,尤其拐角的地方是薄弱處,需做加固與防滲處,特別是要注意防止重量較大的側牆與相對單薄的池底之間產生不均勻沉陷而導致斷裂。
封閉式圖形蓄水池:這種形式相當於在開敞式圓形蓄水池之上加設頂蓋,以起保溫和防蒸發作用。為減輕荷重和節省投資,頂蓋宜採用薄殼型混凝土拱板或肋拱板,池體應儘可能地布設在地面以下,以減少池牆的厚度和工程量。
封閉式矩形蓄水池:這種形式相當於在開敞式矩形蓄水池之上加一頂蓋。頂蓋多採用混凝土空心板或肋拱板空心板之上依當地氣候條件和使用要求設置一定厚度的保溫層和覆蓋層。這種矩形池相對於封閉式圓形池的最大優點就是適應性強,一般可以根據地形和蓄水量的要求選取不同的規格尺寸,從而使蓄水量的變幅較大。
蓄水池應建於高程;居住相對集中、用水困難的自然村;有自然來水(天然降雨)面積並可修建引水溝;地勢平坦或前後無滑移的高坎;山窪能自流灌溉;要求地層緻密堅實、不漏水;避開污染源;切忌在散粒體、坡積物、滑坡體、裂隙發育的亂石窖上建池。
(1)飲用水池容積的確定
根據徑流情況採用日調節方式確定,滿足:
式中,V為飲用水池容積;N為確定的需水人數;T為用水定額。
(2)灌溉水池容量確定
有條件的儘可能按抗旱天數法確定,一般地區按灌溉定額確定,滿足:
式中,V為水池容量;q為日需水量;n為灌溉周期();m為灌溉面積;k為水利用係數,取0.85。
池體由四部分構成:①池身。一般用磚、條石、混凝土預製塊漿砌,水泥砂漿抹面而成。壁厚0.25m,襯砌材料為M7.5水泥砂漿,表層用M10水泥砂漿抹面,最後加蓋,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溝。②泄水口。設置於池壁的正常蓄水位處。③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應高於地面0.25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內,一般用磚、條石、混凝土預製塊漿砌而成。④池底。池底一般採用鍋底形,C15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勻,澆築用機械振搗,做到密實平整,厚度,表面用M10水泥砂漿抹面。在池底澆築的同時應砌側牆基礎磚,以使側牆基礎與池底混凝土連接為一體。為便於水池清洗和維修,在底部設一根直徑0.1m的放空管。
(1)引水溝(渠)。是蓄水池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地形條件一般可用襯砌溝渠,將水源與蓄水設施聯接起來。引水溝最好與坡面自然雨水沖溝相連,長度應能確保足量引水。
(2)沉沙池。為沉澱水中大於規定粒徑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質要求並與下游渠道挾沙能力相適應,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積,減少蓄水並增加清淤工作量,使沉沙池坡面洪水泥沙沉積在沉沙池內,同時亦便於清出。
(3)攔污柵。在沉沙池、過濾池的水流入口處均應設置攔污柵,以攔截匯流中挾帶的枯枝殘葉、雜草等污物。
(4)進水管(渠)。應遵循下列原則:①進口布置應因地制宜,水流平順入渠,體型簡單;②選擇軸線方向時應使進水順暢;③進水渠較長時,宜在控制段前設置漸變段,長度視流速等條件確定,大於等於2倍堰前水深;④渠道需轉彎時,軸線的轉彎半徑大於4倍渠底寬度,彎道至控制堰(閘)間宜有長度大於等於2倍堰上水頭的直線段。
(5)護攔。主要為防止人畜進入、保護人畜和工程安全,總體高度,底部實牆高度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