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腦膿腫

耳源性腦膿腫

耳源性腦膿腫是化膿性中耳炎最嚴重的顱內併發症,膿腫多位於大腦顳葉,其次為小腦,可危及生命。耳源性腦膿腫主要見於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多由於中耳膽脂瘤破壞乙狀竇骨板,炎症直接侵入腦組織所致;少數因感染經血行播散入腦而形成多發性腦膿腫。早期可表現為體溫升高、畏寒、頭痛、嘔吐、聽力下降、全身無力等癥狀。如果顱內壓增高也可引起患者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意識障礙等,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出現昏迷等癥狀。主要治療方法為抗生素治療和手術治療。腦膿腫可引起顱內繼發性病變,引起腦室炎、腦膜炎和腦水腫,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大多患者可恢復良好,部分可控制病情。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耳源性腦膿腫是化膿性中耳炎的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是由於化膿性中耳炎沒有及時治療,病症不斷發展,導致腦組織內的膿液積聚,而引發該病。耳源性腦膿腫多屬以鏈球菌或變形桿菌為主的混合感染。

癥狀


● 耳源性腦膿腫不同時期臨床表現也不相同:

潛伏期

● 持續10天至數周不等。多無明顯癥狀或有不規則頭痛、低熱,以及嗜睡、抑鬱、煩躁、少語等精神癥狀。

起病期

● 持續約數天,表現為畏寒、高熱、頭痛和嘔吐等。

顯症期

● 歷時長短不一,此時膿腫已經形成,可出現以下各種癥狀。
● 感染癥狀:發熱或體溫正常,或低於正常,食慾減退,全身無力等。
● 顱內壓增高癥狀:持續性劇烈頭痛,常於夜間加劇;與飲食無關的噴射性嘔吐;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 顳葉膿腫:出現顳葉膿腫時,表現為偏癱、面癱、失語等。
● 小腦膿腫:出現小腦膿腫時,表現為眼球震顫、肢體無力、步態蹣跚等。

終期

● 常因腦疝形成或膿腫破潰至腦室暴發瀰漫性腦膜炎導致死亡。

檢查


● 診斷耳源性腦膿腫主要依據體格檢查、眼底檢查、顱腦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
● 體格檢查
● ● 通過該項檢查,初步判斷可能為此病。
● 眼底檢查
● ● 通過眼底檢查,判斷為此病。
● 顱腦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
● ● 掃描可顯示膿腫大小、位置等情況,對腦膿腫早期定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因本法安全、對患者無損傷,現已取代腦血管造影及氣腦、腦室造影等。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腦組織及膿腫有更好的顯影。

診斷


● 醫生確診耳源性腦膿腫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眼底檢查、顱腦CT和磁共振檢查。
● 病史
● ● 患者有中耳炎病史。
● 臨床表現
● ● 患者具有中耳炎癥狀,並伴有體溫升高、畏寒、頭痛、嘔吐、聽力下降等癥狀。
● 眼底檢查
● ● 可見有視盤水腫。
● 顱腦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
● ● 通過顱腦CT檢查可顯示膿腫的位置、大小、腦室受壓的情況,進行確診。

鑒別診斷


● 耳源性腦膿腫需要與腦積水、腦腫瘤相鑒別,兩者肉眼觀察容易混淆,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臨床表現、詢問病史、眼底檢查、顱腦CT檢查等結果,排除其他疾病,進行診斷。

治療


● 耳源性腦膿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脫水治療、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
● ● 使用足量、敏感、通過血-腦脊液屏障的抗生素。開始可用大量廣譜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靜脈滴注,以後參照細菌培養結果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 脫水療法
● ● 降低顱內壓,如用20%甘露醇與50%葡萄糖靜脈交替注射或用25%山梨醇、30%尿素,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
● 手術治療
● ● 行乳突探查術,清除乳突病灶。

危害


● 早期會出現局限性腦炎或腦膜炎的表現,引起體溫升高、聽力下降、嘔吐等,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 終末期,患者常因腦疝形成或膿腫破潰,至腦室暴發瀰漫性腦膜炎而死亡。

預后


● 耳源性腦膿腫的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是否有癥狀及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
● 早期通過積極規範治療,效果尚可。如果病情不能及時控制,發展到終末期,可危及患者生命。

預防


● 及時治療中耳炎。
● 保持耳部清潔。
● 清淡飲食,保持合理規律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