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贛駿

第一位登上太空華人

王贛駿(徠Taylor Wang),男,祖籍江蘇鹽城,1940年6月16日出生於江西,美國宇航員,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現任美國范德堡大學教授。

1985年4月29日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華人,2012年3月榮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48年上海正志小學(現名常熟路小學)
1952年台北市師範大學附中
台北的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1960年香港大學
1963年——1967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士
1968年碩士
1971年物理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72年至1988年間在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工作。在JPL他負責開創和發展無容器處理科學的研究。擔當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多個項目主要課題負責人,這些項目包括:NASA太空實驗室3 號項目液滴動力學實驗、NASA飛行實驗#77-18的液泡動力學實驗、NASA飛行實驗#76-20的無容積材料處理技術實驗、美國能源部的球殼狀動力學研究。
徠1974年提出在太空梭上做“液滴動力實驗”的建議。
1975年成為美國公民。並且在隨後一年發表了關於零重力下轉動的液滴形態研究的論文。這篇論文引起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注意,隨後選取王贛駿作為其1983年6月1日太空實驗-3飛行任務的搭載科學家。
王贛駿
王贛駿
致力於懸浮液體力學的研究。1979年被選為美國國家航空學會太空實驗室研究人員。
1983年開始接受宇航飛行訓練。
1985年4月29日乘“挑戰者號”升空,環球飛行120多圈,出色完成太空流體力學的實驗計劃。目前擔任噴氣實驗室太空材料處理部主任。
1985年2月獲南加州中華科工學會頒發的成就獎。
1988年任太空探險家美國分會會長。
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任務代號:STS-51-B)進行了為期7天的太空飛行,於加利福尼亞愛德華(Edwards)空軍基地返回落地,並完成自己設計的零重力下液滴動態行為的物理實驗。利用自由落體塔和約翰遜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 JSC)的KC-135 飛機和SPAR火箭等設施創造的接近零重力的實驗環境,王博士測試了他的聲控懸浮系統,並進行了關於液滴動力學的地面前期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為太空實驗室3的液滴動力學實驗提供了有用的數據參數。他同時是聲波懸浮系統和空間實驗艙的發明人。這是第一個實施的太空實驗室(Spacelab)使命。挑戰者的七人乘員組進行了在晶體成長的研究,液滴動力學及相關的無容積材料加工工程學,大氣跟蹤氣體分光學、太陽和星球大氣模仿、宇宙光、實驗室動物和人的醫療監視。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親王章是江蘇鹽城人,母親俞潔虹
妻子馮雪平
育有兩個兒子:Kenneth Wang 和 Eric Wang。

人物事件


華人宇航員
王贛駿在人民大會堂
王贛駿參加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第17次飛行,經NASA批准,王贛駿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帶上太空。
1985年7月王偕妻子馮雪平及兒子訪問中國大陸,將他帶上太空的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贈給中國政府。
愛拆玩具的小孩
王贛駿1940年出生在江西贛縣。父親王章是江蘇鹽城人,母親俞潔虹是上海人。他的幼年是在上海度過的。從小時候起,王贛駿就顯示出聰明和才華,父母給他買的飛機、汽車玩具一到他手上就被拆成一堆零件,不過幾天後又重新組裝起來,勤動手、勤動腦是他從小養成的習慣。
成功緣於賢內助
作為一名華人,在眾多的美國科學家中脫穎而出,關於王贛駿成功的秘訣,他說:“秘訣沒有,原因倒有。海外有些人總看不起我們這個民族,我從小就不服氣。正是這種壓力,逼著我去力爭干一番事業,給他們看看。比如登太空,在美國有專門的宇航員,一個科學家要把自己的科研項目帶上太空,要麼交給專業宇航員去做,要麼自己艱苦訓練,親自上去做實驗。正是爭氣的決心,使我選擇了後者。當然,我的成功,還有另一個原因,用中國話說,就是有個賢內助。我的妻子是個管家能手,我完全可以放心去干自己的事情。”王贛駿的妻子馮雪平有著秀麗的容貌,她與王贛駿青梅竹馬,讀大學時結的婚,夫妻間的感情非常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