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習慣性脫位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由於首次外傷脫位后造成損傷,雖經複位,但未得到有效的固定和休息,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動作)時可反覆發生脫位。病因包括肩關節發育不良及損傷性脫位治療處理不當。表現為輕微外力作用,如穿衣伸袖、屈臂擦背、舉臂掛衣均可發生脫位。脫位時肩的前方有疼痛感。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隨著年齡增大,肩關節習慣性脫位可導致脊柱關節硬化。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可由先天性肩關節發育不良或關節本身或周圍結構薄弱所引起,常常是對稱的。
● 損傷性脫位時,治療處理不當所致。肩關節脫位后,未及時送醫院複位,或有的肩關節脫位合併有關節其它部位的損傷撕裂,因治療不當導致畸形癒合或不癒合,增加了肩關節的不穩定性。

癥狀


● 多見於20~40歲青壯年,患者的肩關節有屢次脫位史,輕微外力作用,如穿衣伸袖、屈臂擦背、舉臂掛衣均可發生脫位。脫位時肩的前方有疼痛感,有經驗的患者常可自行複位。

檢查


● 診斷肩關節習慣性脫位,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X線檢查。

體格檢查

● 檢查目的是了解癥狀和體征,可初步判斷病情。

X線檢查

● X線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肩關節習慣性脫位,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及X線檢查結果。
● 肩關節有屢次脫位史,輕微外力作用,如穿衣伸袖、屈臂擦背、舉臂掛衣均可發生脫位。
● 脫位時肩的前方有疼痛感。
● X線檢查表現為在內旋外展位片,顯示肱骨頭后外部明顯缺損。大多數有關節軟組織和鄰近肌肉的骨化和鈣化。肩關節間隙可能增寬。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與肩周炎進行鑒別,肩周炎與肩關節脫位均有肩部的劇烈疼痛和肩關節功能明顯受限,但肩周炎是一種慢性的肩部軟組織的退行性炎症,早期以劇烈疼痛為主,中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癥狀、體征、X線檢查、CT及MRI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 肩關節脫位時,關節囊已破,雖肩關節已複位,但關節囊及周圍損傷的軟組織的癒合尚需4~6周時間。因此,關節複位后,必須將肩關節固定3~4周。
● 方法是用三角巾或繃帶將肘關節屈曲90°,把前臂懸掛固定,同時鼓勵手腕和手指活動,嚴禁上臂旋轉。
● 3~4周後去除外固定,進行主動功能鍛煉,鍛煉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冒進。

手術治療

● 關節鏡手術主要用於可以軟組織手術治療的肩關節習慣性脫位的患者,手術操作步驟如下。
● ● 關節腔探查與損傷病理評判。
● ● 松解盂唇撕裂緣。
● ● 關節盂唇骨面準備。
● ● 盂唇縫合固定於關節盂上。
● ● 其他合併損傷的處理。
● ● 4周后逐漸練習肩的活動。
● 對於關節盂骨性缺損大於1/3橫向距離、有巨大遊離骨塊等需要接受骨性手術的患者,不宜應用關節鏡手術治療。

危害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表現為頸部疼痛及活動受限,影響生活及工作。隨著年齡增大,可導致脊柱關節硬化。

預后


● 一般在複位后2~3個月,肩關節可恢復正常功能。

預防


● 複位1個月後可開始做不舉高患肢的輕工作,2~3個月後才能恢復原來工作,否則肩關節很容易再脫位。
● 日常注意休息,減少肩部活動量,避免提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