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

漢語成語

跋山涉水

跋山涉水,漢語成語,拼音是 bá shān shè shuǐ ,意思是指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旅途艱苦。出自《詩經·鄘風·載馳》。

【用法】:作謂語、狀語;用於翻山過海走長路

釋義


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出處


《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典故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后即以“跋山涉水”指翻山過河,遠行艱苦。宋.王回《霍丘縣驛記》:“雖跋山涉水,荒陋遐僻之城,具宗廟社稷者,一不敢缺焉。”秦牧《湘陰熱浪記》:“從全國各個省區,風塵僕僕,跋山涉水專程前來拜訪湘陰的人們,卻絡繹不絕。”亦作“跋山涉川”。宋.吳曾《能改齋漫錄.龍尾道》:“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翻山越嶺、逾山越海、到處奔走、風塵僕僕、長途跋涉、爬山涉水、奔走風塵、不遠千里、航海梯山、跋涉山川、僕僕風塵、遠渡重洋。

反義詞

一路順風、朝發夕至

用法搭配


例句

紅軍戰士一路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終於到達了陝北。
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撓,終於取得真經。
紅軍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終於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同樣的青春,同樣的年齡,有人跋山涉水,為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標》)
楊朔《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麵,一個水壺,一張布單,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趕到朝鮮。”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用於翻山過海走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