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

荔枝核

荔枝核是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種子。荔枝核藥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荔枝核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揮髮油、多酚、皂苷等。其中,黃酮是主要活性成分。

簡介


● 正名:荔枝核
● 英文名:Lizhihe
● 拉丁名:Litchi Semen
● 別稱:離枝、麗枝、火山荔、勒荔、丹荔、荔支

功效與作用


● 荔枝核具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的功效。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具有降血糖、抗腫瘤、抗血小板聚集、抗肝損傷、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 荔枝核可以用於治療寒疝腹痛、睾丸腫痛、胃脘疼痛、產後腹痛、痛經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荔枝核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荔枝核。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使用荔枝核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荔枝核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荔枝核


● 荔枝核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研末或入丸、散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研末內服時,每次常規用量為1.5~3克。
● 外用時,取適量荔枝核研末,用白酒調勻后塗擦腋窩,能治療狐臭。
● 荔枝核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精神藥酒方:和枸杞、熟地黃、淫羊藿等中藥配伍泡酒,有補腎健腦的作用,可用於緩解腦力勞動過度、頭昏腦脹、精神疲倦、男子遺精陽痿、女子月經不調、腰酸背痛等。

溫馨提示

● 荔枝核煎汁時,要先搗碎,再放入鍋中煎煮,以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荔枝核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荔枝核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文獻報道荔枝核有毒性作用,也未發現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荔枝核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荔枝核,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荔枝核


● 荔枝核的道地產區是廣東增城、東莞、番禺,福建漳州、莆田、閩侯地區;廣西、四川、雲南、廣東、台灣等地也有分佈。
● 荔枝核具有如下特徵:
● ● 荔枝核一般為棕紅色或紫棕色的長圓形或卵圓形,稍稍扁平,表面平滑有光澤,有細小的波紋和凹陷,一端有類圓形黃棕色的種臍。質地比較硬,有2枚棕黃色的子葉。荔枝核氣味清淡,品嘗時有微微的甜味、苦味及澀味。
● ● 品質好的荔枝核粒大,飽滿,光澤感比較強。
● 炒荔枝核具有如下特徵:
● ● 炒荔枝核為碎塊狀,斷面為棕褐色,偶爾可以看到焦斑,味道苦澀,伴有微微的鹹味,其他性狀和荔枝核基本相同。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

含荔枝核的中成藥有哪些


● 小兒暖臍膏: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小兒胎寒、肚腹疼痛、疝氣偏墜、積聚痞塊、胃寒腹脹、虛寒瀉痢。
● 茴香橘核丸:具有消腫止痛、散寒行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凝氣滯引起的寒疝,能緩解睾丸墜脹疼痛等不適。
● 十香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氣的功效,可以治療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疝氣等。
● 前列安栓:具有化瘀散結止痛、清熱利濕通淋的功效,能治療會陰痛、少腹痛、睾丸疼痛、尿頻、尿痛、排尿不利、尿道不適等。
● 生力膠囊:有填精養陰、安神益智、益氣壯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早泄、性慾減退、頭昏眩暈、耳鳴、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

生荔枝核和鹽荔枝核功效一樣嗎


● 生荔枝核和鹽荔枝核的功效相似,但作用的側重點不同。
● ● 生荔枝核和鹽荔枝核都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的作用,都可用於寒疝腹痛、睾丸腫痛、胃脘疼痛、產後腹痛、痛經等。
● ● 生荔枝核多用於治療胃脘疼痛、女性少腹刺痛等;鹽荔枝核善於療疝,多用於治療睾丸冷痛、小腸寒疝。

用藥誤區


● 誤區:煎汁內服時,荔枝核可以直接放入鍋中煎煮
● ● 煎汁內服時,荔枝核應該先搗碎,再放入鍋中煎煮,直接煎煮不利於有效成分溶出。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