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主義設計
解構主義設計
解構主義設計(Deconstruction)是從結構主義演化而來最終目的是給人們提供人們思維活動的手段。一種重要的現代設計風格,是後現代時期的設計師在對設計形式及其理論進行探索時所創造的,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建築設計界。其理論以德里達在60年代創立的解構主義哲學為基礎。
![解構主義設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4/md4ad0de84ffe0a781ba42d5037b4bf8d.jpg)
解構主義設計
實際上,經解構主義設計精心處理的相互分離的局部與局部之間,往往存在著本質上的內在聯繫和嚴密的整體關係,往往並非是無序的雜亂拼合。
最著名的解構主義設計的代表人物有美國建築設計師蓋里、埃森曼、特斯楚米、本尼什、哈迪特、里伯斯坎、辛門布勞和日本的井廣美藤。其中以生於加拿大的美國設計師蓋里的作品最負盛名。20世紀80-90年代,蓋里的設計引起世界戶泛關注,其重要作品也遍布世界各地:巴黎的“美國中心”、瑞士巴塞爾的維斯塔公司總部、洛杉磯的迪斯尼音樂中心、巴塞羅納的奧林匹克村、明尼蘇達大學藝術博物館、俄亥俄州托列多大學藝術系大樓、德國維特拉傢具展覽中心等。此外,還有埃森曼設計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威克斯奈視覺藝術中心、哥倫布市市政會議中心;本尼什設計的斯圖加特大學太陽能學院大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