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下劑

溫下劑

中醫名詞。指用溫熱下行的藥物來治療里寒積滯實證的一類方劑。

簡介


● 英文名稱:Warm Cathartic Formula/Warm Purgative Formul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古籍摘選


● 此邪居厥陰,表裡俱急,故用溫下法以兩解之也。脈弦為肝鬱,緊,里寒也;脅下偏痛,肝膽經絡為寒濕所搏,郁於血分而為痛也;發熱者,膽因肝而郁也。故用附子溫里通陽,細辛暖水臟而散寒濕之邪;肝膽無出路,故用大黃,借胃腑以為出路也。大黃之苦,合附子、細辛之辛,苦與辛合,能降能通,通則不痛也。(《溫病條辨·卷三·下焦篇·寒濕》)

名詞解釋


● 以溫陽散寒配合苦寒攻下藥為主配伍組成,治療里寒實證的瀉下劑。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溫下劑屬於瀉下劑中的一種,以溫里散寒葯配合瀉下藥為主組方,用於治療里證之冷積內結者。寒結者,非溫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祛其結,故攻逐與溫補並用,其治法屬於“八法”中的下法。

溫下劑的功效與主治

● 溫下劑具有溫中散寒、攻下通便的作用。
● 溫下劑適用於里寒積滯實證,臨床表現以腹痛便秘、畏寒肢冷、舌苔白膩、脈弦緊為主。

溫下劑常用藥物及代表方劑

● 溫下劑常以瀉下藥如大黃、巴豆為主組方。
● 配伍一般均配溫中祛寒葯,如大黃附子湯中的附子、細辛,溫脾湯中的附子、乾薑等。脾陽受損者加配補氣助陽葯,如大黃附子湯中的附子,溫脾湯中的人蔘、甘草、附子等。
● 代表方有大黃附子湯、溫脾湯、三物備急丸、半硫丸等。

溫下劑使用注意事項

● 使用溫下劑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里實熱結,津傷便秘者忌用此劑。
● 服藥期間,忌食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傷胃氣。
● 泄后注意調理脾胃。
● 年老體虛、病後傷津者,以及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均應慎用或禁用。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李飛。方劑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 [3] 李冀,連建偉。方劑學.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