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布袋

雞蛋布袋

雞蛋布袋(也稱雞蛋荷包、雞蛋盒子)是山東、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西北部等地區的特色名小吃。由餜子面、雞蛋(也可以是鴨蛋、鵝蛋等)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外焦里嫩,營養豐富,口感極佳,因此人人愛吃,且常吃不厭,尤其適合早餐。

雞蛋布袋需趁熱吃,外皮焦香酥脆、內蛋香宜人,滋味妙不可言。是鄉村趕集的美食佳肴。

眼下雞蛋布袋,已然成了尋常百姓的普通早點和正餐,而且成了地方的風味名吃。一般而言兩個蛋比較適合,太少則口味較淡,太多則炸不熟,且容易外皮炸過火。

所需食材


麵粉、鹼面、明礬、食鹽、雞蛋、油。

製作方法


原料:雞蛋25.0g小麥粉(標準粉)50.0g精鹽2.0g色拉油20.0g
原料:(制50個)
麵粉2500克、鹽65克、明礬30克、雞蛋液1250克、鹼20克、油5000克(耗1000克)
製作:
一、將鹽、明礬、鹼加溫水2000克一起,待全部溶化后,與面分和成軟麵糰;
二、案板上抹一層油,放上麵糰餳20分鐘,然後將麵糰搓成長條,擀成厚0.5厘米、寬6厘米的長片,再截成長7—8厘米的面片50片,逐片將四角稍伸長后,下入七、八成熱的油鍋中炸制;迅速翻動,待兩面鼓起呈布袋狀時取出,從一頭開小口,把雞蛋液灌人,將開口捏嚴,入油鍋復炸1次,呈金黃色時即成。

製作過程


取麵粉適量,將鹼面、明礬、食鹽三種作料用溫水化開,謂之“料水”——三種作料的用量比例是“一份鹼,兩份礬,然後再抓一把鹽”。用料水把麵粉和成軟麵糰,而後放置一段時間,此謂“餳面”。餳面的目的是讓面稍微發酵和出筋,以便於拉長和鼓脹。面餳好后切下一條放在抹過花生油的木製案板上,用特製的棗木擀杖將其擀成麵皮。將麵皮放進沸騰的油鍋里,用加長的木筷輕輕擠壓麵皮,待其脹起來時出鍋,稍冷卻后在底部用手撕開一小口,將兩隻雞蛋的蛋清、蛋黃一併倒進去,用手壓勻、壓平,然後用蛋清封口,重新放進油鍋里炸,同時來回翻動待裡面的雞蛋熟透后撈出即可。

食用須知


雞蛋布袋趁熱吃外皮焦香酥脆,內蛋香宜人;配上榨菜,腌菜,鹹菜或可口冷盤,滋味更加妙不可言。雞蛋布袋是招待稀客貴人的美食佳肴,眼下雞蛋布袋不僅成了尋常百姓的普通早點和正餐,而且成了邯鄲地區的風味名吃。

菜品特色


雞蛋布袋外焦里嫩,營養豐富,口感極佳,因此人人愛吃,且常吃不厭。餳面的時間應根據氣溫而定,夏天60分鐘即可,冬天要延長一些時間。並用刀在麵皮上端剁一小孔,以便雞蛋布袋炸好后可以穿進麻繩或柳條方便掂提。雞蛋布袋趁熱吃外皮焦香酥脆,內容蛋香宜人,滋味妙不可言。而且成了邱縣、魏縣的風味名吃,周邊縣流傳的順口溜便是佐證:“吃布袋,到邱縣,三天不吃人發蔫!”“到魏縣,吃布袋,夜個來罷今還來!”
傳統風味小吃,此品種被收入《中國烹飪百科全書》。因形狀似團魚,又稱“雞蛋鱉”。為油炸的面蛋合一的早點、夜宵食品,現炸現吃,外酥里嫩。1978年被認定為“名產風味小吃”。
一種河北南部及河南、山東一帶的小吃,又稱雞蛋果子。早餐食用居多。製作方法:用炸油條的面,切長方形的塊,用擀麵杖擀平。一邊做頂部,中間靠上割一刀縫(炸出形之後像個麵粉袋子的提手)。入油鍋先輕炸一下,等顏色變淺黃成形時撈出,不帶刀縫的另一頭做底部用刀或者用手撕直接全部開口,把底部裡面多餘的面掏出些許(方便成為空口袋)備用將雞蛋磕進面口袋裡面,將底部口捏住,再輕捏幾下,感覺將雞蛋捏均勻時,再放入油中炸,等顏色和炸出的一般油條顏色一樣時,撈出就可以食用了,製作簡單,外焦里嫩,雞蛋和炸過的面口袋齊飄香。

營養成分


營養素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399.59
碳水化合物(克)38.66
脂肪(克)23.62
蛋白質(克)9.21
纖維素(克)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