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劑

散劑

散劑(Powders)也稱粉劑,系藥物與適宜的輔料經粉碎、均勻混合而製成的乾燥粉末狀製劑。供內服或外用。散劑,是指一種或數種藥物經粉碎、混勻而製成的粉末狀製劑。散劑製法簡單,當不便服用丸、片、膠囊等劑型時,均可改用散劑。散劑可分為內服散和外用散兩種。散劑比表面積較大,因而具有易於分散,利於敷布吸收,奏效快;製備方法簡便,劑量容易控制,葯質比較穩定;適於小兒服用;運輸攜帶比較方便。散劑製備的一般工藝流程:粉碎、過篩、混合、分劑量、質量檢查、包裝。

簡介


● 又稱:粉劑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古籍摘選


● 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湯液本草·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名詞解釋


● 將單味葯或復方研成極細粉末的製劑。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散劑是中藥傳統劑型之一,是將一種或多種藥物粉碎混勻而製成的粉狀藥劑,是中成藥的基本劑型,也是製備固體製劑的基礎。

散劑的適用範圍

● 散劑應用範圍廣泛,既可用於慢性病證,也用於急病的救治。內用可以通調臟腑氣血,疏理四肢經絡,外用則可祛腐生肌、托毒消腫。
● 內服散劑:一般是研成細粉,以溫開水沖服。也可經水煎取汁服,稱為煮散。
● 外用散劑:一般作為外敷,撒佈於瘡面或患病部位,如生肌散;也可用來點眼、吹喉,如冰硼散等。

散劑的特點

● 散劑與其他固體製劑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 製作簡單,節省藥材。
● 劑量容易控制,便於服用。
● 由於藥物粉碎后表面積較大,容易分散,故吸收、起效較快。
● 分量輕巧,便於攜帶和貯存。
● 外用收斂作用大,能夠促進傷口癒合。
● ● 散劑的不足之處主要在於:
● 分散度較大,吸濕性、刺激性、不穩定性等因素也相對增加。
● 容易出現變質現象,製作工藝和保存方法要求嚴格。

散劑的分類

● 按臨床用法,可分為內服散劑和外用散劑。
● 按藥物組成數量,可分為單葯散劑和復方散劑。單葯散劑如內服的白芷散,即由一種藥物組成,而由兩種及以上藥物組成的散劑為復方散劑。
● 按有無藥物毒性,可分為無毒散劑與含毒散劑。無毒散劑內服較多,含毒散劑一般外用。

生活經驗

● 現在有些醫院,患者取葯時可以選擇傳統飲片或免煎顆粒,其中免煎顆粒,即是由單味中藥製成的散劑。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張兆旺。中藥藥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4] 張定堃,楊明,林俊芝,等。中藥散劑的製法研究。中華中醫藥雜誌,2014,29(1):21-24.
● [5] 諶子諾,王階,楊雲松。古今散劑的臨床應用與未來發展。時珍國醫國葯,2019,30(7):1720-1722.
● [6] 周欣欣,羅賢強,張俊清,等。中藥散劑研究的現狀。海南醫學,2019,30(3):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