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衛

鄭保衛

鄭保衛,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育部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的副理事長。2012年,受聘為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大學新聞傳播與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新聞學論集》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主編。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1969年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198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獲碩士學位。
1981年起在國際政治學院(后改稱中國人民警官大學)任教,曾任新聞系副主任、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中國人民大學鄭保衛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鄭保衛教授
1986年調入新華社中國新聞學院,任研究生部主任等職,教授。期間曾任新華社國內部記者。
1999年兼任北京廣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2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家重點研究基地"新聞與社會發展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
鄭保衛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傳播學科首席專家。其主要社會兼職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副秘書長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教材編寫組專家。他是國家二級教授、中央聯繫專家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
全國新聞學會會長。
全國新聞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傳媒大學輿論研究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重慶大學新聞傳播與區域發展研究院院長。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
中國延安幹部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西藏民族學院兼職教授。
曾任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7年12月27日,鄭保衛教授擔任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主講課程


先後主講《新聞學概論》《輿論學》《公共關係學》《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新聞理論研究》《中外新聞理論比較研究》等課程。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和課題涉及新聞學基礎理論、新聞與傳播研究方法、新聞修辭、新聞法制、新聞教育、媒體經營與管理、通訊社歷史與發展等。

主要貢獻


科研情況

科研方面,他承擔了《新形勢下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研究》、《中國共產黨80年新聞思想研究》、《中國新聞傳播法制建設研究》等一系列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重大課題,先後出版專著、編著、譯著和教材20餘部,發表論文數百篇,內容涉及新聞學與傳播學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實踐、傳媒改革、新聞教育、新聞法制、新聞倫理、民族地區新聞傳播、氣候傳播等多個領域,一些論文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在學界和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他出版的《新聞學導論》、《當代新聞理論》、《新聞理論新編》、《新聞法制學概論》等著作和教材,被多所新聞院校選定為教學用書,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方面,鄭保衛教授作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傳播學教材專家組成員和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傳播學科首席專家,參與編輯和主編多部教材,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新聞實踐與新聞思想研究》等著作,成果顯著。由他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2004年出版)一書,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新聞思想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全面總結了黨的新聞工作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受到學界高度評價。此書2007年榮獲第5屆吳玉章人文社科優秀獎。
近年來他主持的中國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項目,從跟蹤研究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始,先後在墨西哥的坎昆、南非的德班、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和卡達的多哈舉辦國際邊會,就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及策略問題展開研討,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氣候傳播專著《氣候傳播理論與實踐》(中英文對照),在國際舞台上表達了中國學者在此領域的立場和觀點,受到了國際和國內該領域專家的認同和肯定,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的副理事長,他同新聞學院的同事一道,聯合全國十幾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院校的老師一起,搭建起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研究的平台,通過舉辦研討會,出版《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和編撰《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發展報告》等活動,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產生了積極影響,為組建中國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團隊,和形成中國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學派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些年來,作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和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鄭保衛教授在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新聞教育、傳媒改革、新聞法制與倫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受到有關領導機關和學界的關注與好評。
例如針對學術界有人貶低新聞學,並提出要用傳播學或新聞傳播學"取代"新聞學的情況,他於2003年在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會聯合召開的年會上,作了題為《維護新聞學學科地位,促進新聞學學科發展》的發言,呼籲要正確評價和積極維護新聞學的學科地位,防止出現傳播學衝擊和取代新聞學的情況,此後他利用授課、參加研討會、作學術演講等各種機會,就新聞學的學科地位與學科建設問題發表意見,被學界譽為"保衛新聞學"學者;
針對近些年來新聞界存在的道德滑坡,公信力下降,行業監督不力的情況,他組織了多項新聞業行風調查,並多次提議組建新聞評議會,以形成新聞行業監督和職業道德自律的有效機制,對北京市率先成立的全國首家新聞評議會組織--北京網路媒體新聞評議會,他給與積極指導和熱情支持,並擔任了該會的名譽主任;
針對當前我國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在接受媒介傳播中所存在的問題,他向中宣部、教育部建議要在社會上,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中普及媒介素養教育,使媒介教育實現大眾化,同時針對信息化時代對執政者的素質要求,他還提出現代領導幹部要學點新聞學,要增強媒介素養,提升信息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
針對全國新聞與傳播教育發展速度過快,教學質量和效果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他向教育部建議要適度控制辦學規模和發展速度,注重內涵發展與經驗積累,以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針對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點數量少,地域過於集中的情況,他向國務院學位辦和教育部建議適當增加博士授權點,並考慮合理布局,酌情向沒有博士點的地區傾斜,以促進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的健康、均衡發展,等等。
近些年來,鄭保衛教授承擔了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等單位委託的多項科研項目,如《中國媒體格局變化及傳媒競爭力研究》、《北京奧運會輿情分析與宣傳報道對策研究》、《全國廣播電視系統職業道德和行業作風狀況及對策研究》、《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設置論證》、《中國新聞從業人員資質及准入標準研究》等,其調查報告及研究結論為中央有關部門提供了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持。
鄭保衛教授作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還受教育部委託主持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十二五"戰略規劃研究報告》的撰寫工作,倡導並創建了"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發展論壇",為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與發展搭建起了全國性的研究平台,組建起了全國性的學術共同體。

個人著作

鄭保衛
鄭保衛
《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年表》 (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3年。
《新聞學概論》 (合譯)新華出版社 1987年。
《公共關係修辭學》 (新聞修辭部分)遼寧教育出版社 1989年。
《新聞學導論》 新華出版社 1989年。
《新聞學大辭典》(參與寫作)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
《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參與寫作) 1996年。
《大眾傳播與國際關係》 (參與寫作)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9年。
《新聞學概論》 與項德生教授合作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新聞倫理學簡明教程》 副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年。
《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當代新聞理論》,新華出版社,2003年。
《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論傳媒改革與發展 》,新華出版社,2004年。
《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新聞長思錄(上、中、下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衝突·融合: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新華出版社,2006年。
《新聞傳媒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媒介產業:全球化·多樣性·認同》,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新聞理論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新聞法制學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論新聞學學科地位及發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發展報告(1949-2010)》,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年。
《氣候傳播理論與實踐》,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
《新聞理論教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獲獎記錄


獲首屆全國韜奮園丁獎;
獲新華社優秀教師獎;
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
吳玉章人文社科優秀獎。
中國新聞獎優秀論文獎。
多篇論文獲國家或省部級優秀論文獎。
他主講的新聞理論課先後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