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妙鎮

重慶市涪陵區轄鎮

新妙鎮地處長江南岸,涪陵區西南部,位於涪陵區、長壽區、南川區、巴南區的交匯處,新妙鎮103省道橫貫南北,渝巴二級路縱穿東西,是重慶市2003年規劃建設的中心鎮和涪陵區四個小城鎮、三個革命老區和重點移民鄉鎮之一。

新妙鎮屬於重慶市涪陵區管轄,距重慶市主城區37公里,涪陵城區4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39.12平方千米,鎮轄22個村1個居委,129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46699人(2017年)。鎮黨委下轄區1個教育總支、4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852人,其中,農村黨員1379人。

新妙鎮適園村2007年經濟總量達2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0元。

明代,新妙鎮境域屬涪州韓市裡;1985年,由新妙鄉改為新妙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新妙鎮常住人口為31715人。截至2020年6月,新妙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行政路52號。 

歷史沿革


明代,屬涪州韓市裡。
清代,屬涪州長灘里;清末,屬州第三區新盛鎮。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涪陵縣第三區地,置新妙鎮。
1950年初,屬涪陵縣第二區。
1959年初,新妙鎮改為新妙公社。
1984年,新妙公社改為新妙鄉。
1985年,新妙鄉撤鄉設鎮,改為新妙鎮。
1992年9月,開平鄉併入新妙鎮。
2008年5月,兩匯鄉併入新妙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新妙鎮下轄群護1個社區,普陀、十字、玉泉、金鳳、中觀、大嶺、鵝嶺、游江、北門、平政、岔河、小坪、開平、同協、慶林、互助、白鶴、鄭家、德新、適園、行政、弋陽22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12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新妙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群護社區、普陀村、適園村、白鶴村、鄭家村、行政村、弋陽村、北門村、開平村、小坪村、平政村、岔河村、同協村、慶林村、互助村、玉泉村、鵝嶺村、游江村、十字村、德新村、中觀村、大嶺村、金鳳村, 鎮人民政府駐行政路52號。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新妙鎮地處涪陵區西部邊緣,東與藺市鎮接壤,南與大順鄉相連,西與巴南區為鄰,北與涪陵區石沱鎮毗鄰,距涪陵區政府駐地34千米, 區域總面積139.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妙鎮地處河谷丘陵低山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分為河谷丘陵、低山區兩大類型;主要山脈有北東走向的木魚山、炮架山、鵝嶺山;境內最高點位於小坪村境的木魚山頂峰,海拔937米;最低點位於兩匯場梨香溪江邊,海拔175米。 

氣候特徵

新妙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5℃,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2.7℃(1962年1月3日);7月平均氣溫28.6℃,極端最高氣溫42.2℃(1972年8月26日);生長期年平均365天,無霜期年平均317天;年平均降水量107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6月最多。 

水文

新妙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長江支流梨香溪,境內總流長2.8千米;二級河有龍潭河、油江河2條,總流長29.5千米;三級河有岔河、羊石溪等4條,總長28.5千米,河流總長60.8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龍潭河,從南至北流經境內中觀、金鳳、大嶺、鵝嶺4個村,長15.0千米,流域面積80.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7.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龍潭河、油江河2條。 

自然災害

新妙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風災、冰雹和地質滑坡等;暴雨洪澇災害平均3年一遇,主要發生在5—7月

自然資源


新妙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鐵;水力蘊藏量2萬千瓦;連片慈竹資源15平方千米,主要分佈在兩匯場一帶。

人口


人口數量

2011年,新妙鎮總人口470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771人,城鎮化率22.9%;另有流動人口4066人。總人口中,男性24523人,佔52.1%;女性22555人,佔47.9%;14歲以下5555人,佔11.8%;15—64歲33520人,佔71.2%;65歲以上8003人,佔17.0%;以漢族為主,達47025人,佔99.9%;有土家、侗、苗等8個少數民族,共53人,佔0.1%;超過5人的有土家、侗2個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3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6.7%;侗族6人,佔11.3%。2011年,新妙鎮人口出生率8.2‰,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8.4人。 
截至2018年末,新妙鎮戶籍人口為46482人。
2021年6月,重慶市涪陵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妙鎮常住人口為31715人。

經濟


綜述

2007年,新妙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908萬元,比2006年增長3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14萬元,比2006年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612元;流轉土地3600畝;簽訂招商引資協議22家,協議資金29660萬元,新註冊落戶企業10家,到位資金3125萬元;現落戶企業達到40家,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2182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23萬元。
2011年,新妙鎮財政總收入2959.0萬元,比2010年增長5.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47萬元,比2010年增長53.8%。2011年,新妙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825元,比2010年增長24.2%。 
2018年,新妙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第一產業

2007年,新妙鎮出欄生豬35450頭,牛羊2586頭,禽兔932000隻;規模化種植榨菜800多畝,產量1500噸;種植蔬菜500多畝,產量800多噸;建設規模化養殖場3個,年出欄肉兔4萬隻,出欄商品豬2000多頭,家禽10000多隻。
2011年,新妙鎮有耕地面積8.4萬畝,人均1.8畝;林地面積7.8萬畝。2011年,新妙鎮農業總產值3.1億元,比2010年增長24.6%,農業增加值20844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3.1%。新妙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豆類為主。2011年,新妙鎮生產糧食2.2萬噸,人均470千克,其中水稻9789噸,玉米5800噸,小麥824噸,薯類5367噸,豆類360噸。新妙鎮主要經濟作物有青菜頭、蔬菜等。2011年,新妙鎮青菜頭種植面積3.7萬畝,產量6.0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8412噸。新妙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新妙鎮生豬飼養量6.8萬頭,年末存欄3.2萬頭;牛飼養量1682頭,年末存欄1247頭;家禽飼養量72.4萬羽,上市家禽52.4萬羽。2011年,新妙鎮生產肉類3518噸,其中豬肉2630噸,牛肉116噸,禽肉740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4%。2011年,新妙鎮水果種植面積6015畝,產量491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產量4095噸。 

第二產業

新妙鎮初步形成以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新妙鎮工業總產值6.5億元,比2010年增長46.4%,工業增加值16310萬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21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46.1%。 

第三產業

2011年末,新妙鎮有商業網點28個,職工1380人。2011年,新妙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億元,比2010年增長22.1%;有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0.4億元。 
金融
2011年末,新妙鎮有3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設立了辦事處;存款餘額為4.2億元,比2010年增長2%;各項貸款餘額3740萬元,比2010年增長7%。

招商引資

新妙鎮成功引進浙江朝泰機車部件有限公司、溫州市萬靚臻摩托車配件有限公司、浙江銀龍機車部件有限公司、重慶強順機車部件有限公司等12家投資均超過1000萬元的招商引資項目,協議引資達1.6億元,資金已達1500萬元,均屬機械製造領域。該鎮的招商引資工作迎來了開門紅。
新妙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核心地位,不斷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招商引資不斷取得新進展。立足自身優勢,把優勢資源推向招商引資一線。
在招商引資中,新妙鎮緊緊抓住“渝巴路”建成通車後半小時重慶的區位優勢和獲批“重慶市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的政策優勢,努力搭建招商平台,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努力培育優勢產業,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與本鎮優勢產業關聯度高、產業帶動力強、聚集效應明顯的項目上,不僅引進了一批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而且還促進了當地優勢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取得了雙贏的效果。據了解,新妙鎮主要依託力帆集團,大力發展汽摩配件產業,以及相關產業。
2007年,新妙鎮機械製造領域建成投產,上規模的企業3家,新引進並正在規劃建設和辦理相關手續的19家。發揮園區帶動作用,強化引資集聚效應。
在各地招商政策不斷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新妙鎮更加註重對投資環境的建設,把完善環境與優化服務結合起來,不斷投入資金大力改造場鎮環境,努力創建環境優美場鎮。該鎮把重慶市命名的“中小企業創業基地”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為強化中小企業創業園區對全鎮招商引資的帶動輻射作用,該鎮按照“統一規劃、整理部局、彰顯特色”的思路,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推進企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發展。
新妙鎮規劃建設的產業園區位於該鎮的白合村,佔地3.5平方公里,渝巴二級路、103省道縱橫交錯,園區規劃布局為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現代農業示範、都市特色農業開發、商貿物流管理服務等五大功能區,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在08年底部分企業有望入駐,並投入生產。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新妙鎮有幼兒園(所)4所,在園幼兒655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4所,在校生1516人,專任教師1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09人,專任教師1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各級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9所。2011年,新妙鎮教育經費達30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0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0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000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24.3%、24.3%、31.0%、23.8%;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8.0%。 

科技

2011年末,新妙鎮有科技人才23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8人,經營管理人才82人,技能人才17人,農村實用人才7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新妙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0個;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3個,演職人員20人;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955平方米,藏書1.5萬冊。2011年末,新妙鎮有塑膠籃球場2個,水泥籃球場22個;11個社區和9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6%。2011年末,新妙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廣播喇叭192隻,入戶率85%,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0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3000戶,電視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妙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4個;村衛生室22個;病床9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5張,固定資產總值4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人、執業(助理)醫師0.6人,註冊護士0.3人。2011年,新妙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醫療4.1萬人次,住院手術228台次,出院病人2200人次。2011年,新妙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42.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57/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新妙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76戶,人數332人,年支出6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0%;醫療救助1300餘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0人次,共支出3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0戶,人數3243人,支出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8.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1人,支出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農村醫療救助57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43人次,共支出7.5萬元,比2010年增長36%;農村臨時救濟384人次,支出19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9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社會福利費3.0萬元,比2010年增長0.7%;有敬老院2家,床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9萬人,參保率98%。 

環境保護

截至2008年6月18日,新妙鎮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6176.7畝,工程覆蓋新妙鎮16個村,3235戶。

交通


新妙鎮有渝巴路與茶涪二級路交會,103省道過境,境內長15.0千米。2011年末,新妙鎮有鄉村幹道6條,總長53.6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新妙鎮因清代後期新建多座廟宇稱新廟子場,后諧音新妙而得。

著名人物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金日成勳章的二級戰鬥英雄潘昌義出生於新妙鎮的開平村。

城鎮建設


新妙鎮
新妙鎮
2008年以來,涪陵區新妙鎮把村級公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切入點,大力推進村級道路基礎工程。新妙鎮黨委、政府將村級公路改造工程作為重大工作來抓,由於公路改造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鎮領導班子一方面努力爭取上級部門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加大鎮村社籌措資金力度,增加投入,推進公路改造有序進行。到08年為止新妙鎮已投入資金141萬元,完成開平、弋陽、行政、適園等村4.3公里村道路新建工程;投入資金82.6萬元,啟動開平、同協等村11公里村道路拓寬改造工程;動工鄭家、弋陽、北門等村9.2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並相繼竣工。啟動同協村、互助村、白合村道路與南涪二級公路連線建設。力爭提前2年(到2009年),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
全鎮已形成縱橫交錯的通村社公路網路。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跨越式發展現代農業經濟和實施富民戰略奠定了基礎,注入了巨大的新的活力。

經濟建設

重慶市老促會有關負責人一行到新妙鎮、南沱鎮認真考察研究,確定了新妙鎮適園村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至此,涪陵區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達到了4個(李渡開發區雙桂村、荔枝辦事處鵝頸關村、南沱鎮睦和村、新妙鎮適園村)。
新妙鎮
新妙鎮
該示範村將在未來的2~3年內投入數百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村級衛生室、辦公室等公益項目建設,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等項目建設。
新妙鎮適園村2007年經濟總量達2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0元。主要有三大產業支撐著該村經濟的發展。一是種植業,除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外,已規模化種植榨菜800多畝,產量1500噸;種植蔬菜500多畝,產量800多噸。二是養殖業,建設規模化養殖場3個,年出欄肉兔4萬隻,出欄商品豬2000多頭,家禽10000多隻。三是通過招商引資已落戶企業6戶,產值1000多萬元。
隨著重慶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建設的推進,新妙鎮適園村經濟社會將得到加快發展,農民居住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

黨政建設

新妙鎮
新妙鎮
新妙鎮政府一會場內座無虛席,不時傳來陣陣掌聲,氣氛緊張而熱烈。原來,這裡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演講。
為體現競爭上崗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化,該鎮組織全鎮行政、事業單位全體幹部職工和各村書記、主任共計近200人參加了測評。在測評過程為了防範“人情分”,提出了80分的最低限和98分的最高限,整個分值起伏不能超過18分。競聘人員要通過民主測評、公開演講和問題答辯三個環節。新妙鎮此次開展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有21名幹部報名競選7個單位的正職和8個副職共15個崗位。

地區政策


新妙鎮七大措施狠抓榨菜發展,力爭青菜頭種植面積突破16000畝:一是新老加工戶工商管理費按每噸加工鹽20元的標準繳納;二是稅收按自產自消處理,半成品稅收全免;三是兩年免收榨菜生產指導費,兩年後按政策規定按最低限收取;四是新建菜用地池,佔用非耕地劣質土地的按臨時佔地處理,每平方米只收2元土地管理費;五是由榨菜集團公司優惠供應榨菜種子部分給加工戶發展原材料基地,並對加工三鹽菜塊50噸以上的加工戶,可與榨菜集團公司簽定不低於680元/噸的保護價;六是對建池需要的零星木材,按自用材處理,鎮林業部門辦理採伐許可證,免收育林基金;七是老加工戶在08年新建菜池100立方米以上的,鎮政府給予每立方米20元的補助。
涪陵區新妙鎮為了推進“增福土雞”產業化,制定七項優惠政:
一是協議養殖戶和種雞戶享受圈舍建設補助,每戶200元;
二是種雞養殖戶可享受種雞飼養補貼,每隻種雞3元/年;
三是協議養殖戶屬貧困戶的,由村委會擔保,經土雞產業辦公室批准同意后,在育雛中心領購雞苗時,可以預付60%雞苗款,餘下的40%在商品雞銷售之後付清;
四是協議養殖戶、種雞養殖戶可以免費接受技術指導;
五是協議販運戶(協議養殖戶)可以享受檢疫費減半徵收的政策;
六是各類基地和大戶通過租用(土地流轉)、佔用的形式獲得土地的使用權,農民用土地入股分紅獲得收益;七是各類基地、大戶所需木材、竹材,經林業部門審批,可以享受育林基金減半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