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脾氣的結果 展開

脾氣

中醫術語

脾氣(中醫術語)指的是指脾臟之氣

簡介


● 英文名稱:Spleen Qi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精氣學說

古籍摘選


● 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靈樞·脈度》)

名詞解釋


● 脾之精氣,表現為脾運化、升清和統血的功能活動,也指脾之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脾氣為五臟之氣中的一種,是周身之氣分佈在脾臟的部分,脾臟生理功能主要通過脾氣來實現。

脾主運化

● 脾能消磨水谷,轉化為精微物質並輸布到周身。
● 水谷主要包括食物與水液,食物入口,在胃中受納腐熟,需要脾運化功能的參與,脾將消化后的精微物質運送至肺,通過肺宣發肅降到達周身。水液轉化為津液,輸布全身,發揮濡養的作用。
● 水谷精微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 脾的運化功能下降,會使水谷運化異常,導致消化不良,出現食少、腹脹、便溏等病症;精微物質化生不足會導致神疲乏力、面色痿黃、身體消瘦等病症。
● 治療則以健脾助運為主,臨床多選用人蔘、白朮、黃芪等補脾氣,加雞內金、神曲等促進消化。

脾主升清

● 脾氣以升為主,可以將精微物質向上布散到肺及頭面五官。
● 脾氣通過升發作用可以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恆定,防止內臟下垂。
● 脾主升清與胃主降濁需要相互配合,濁氣下降則清氣才會上升,反之,清氣上升則濁氣才能下降。
● 脾氣不能升,則精微物質在下而不能上升,轉輸失常,會導致腹瀉、眩暈等症;脾氣虧虛不能升舉內臟,會導致臟器脫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
● 臨床多以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為主要治法,方可選用補中益氣湯或升陷湯,在益氣的同時加用升麻、柴胡等升提藥物。

脾主統血

● 脾氣可以固攝血液,防止血液在運行過程中溢出脈外而導致出血,這是氣固攝功能的體現。
● 脾氣虧虛,不能固攝血液會導致出血,出血部位多位於下焦,出血量比較少,出血顏色多較淡。
● 臨床多用補氣固攝法予以治療,方用歸脾丸加減,在健脾補氣的同時加用三七、棕櫚炭、藕節炭等止血藥物。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