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

鼓膜炎

鼓膜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耳部疾病。鼓膜炎是指發生於鼓膜的急、慢性炎症,與感染、外傷、耳部炎症等有關。鼓膜炎可分為急性鼓膜炎、大皰性鼓膜炎及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急性鼓膜炎典型癥狀為耳內微痛、耳鳴、聽力減退等。大皰性鼓膜炎典型癥狀為耳道深部劇烈疼痛、耳聾、耳鳴,大皰破裂后,外耳道流出血性或漿液性分泌物。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發病緩慢,典型癥狀為耳癢、外耳道有少量分泌物、聽力減退等。本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可以延緩或阻止病變的進展,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根據分型進行不同治療。患者有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可能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一定影響。還可能引發鼓膜穿孔等嚴重合併症。鼓膜炎若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若延誤治療,可能會引起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鼓膜炎可分為急性鼓膜炎、大皰性鼓膜炎及慢性肉芽性鼓膜炎。不同的分型的病因各不相同。

引起急性鼓膜炎的常見因素

● 急性外耳道炎。
● 急性中耳炎。
● 外耳道異物。
● 耵聹栓塞。
● 強烈藥液刺激。
● 氣壓劇烈變化。
● 挖耳所致的鼓膜外傷。

引起大皰性鼓膜炎的常見因素

● 流感病毒。
● 骨髓灰質炎。
● 肺炎支原體。

引起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常見因素

● 慢性外耳道炎。
● 耵聹栓塞。
● 挖耳所致的鼓膜外傷。

癥狀


● 鼓膜炎可分為急性鼓膜炎、大皰性鼓膜炎及慢性肉芽性鼓膜炎。不同的分型臨床癥狀也各不相同。

急性鼓膜炎

● 耳內微痛。
● 耳鳴。
● 聽力減退。

大皰性鼓膜炎

● 耳道深部劇烈疼痛。
● 耳聾。
● 耳鳴。
● 大皰破裂后,外耳道流出血性或漿液性分泌物。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 發病緩慢。
● 耳癢。
● 外耳道有少量分泌物。
● 聽力減退。

檢查


● 需要做的檢查有耳鏡檢查、聽力學檢查、血常規檢查、頭部CT及X檢查等。這些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也可能做一些其他檢查,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

耳鏡檢查

● 可了解耳內鼓膜的情況,有無鬆弛、充血、腫脹、穿孔等,有助於疾病診斷。

聽力學檢查

● 可了解患者有無聽力受損,有助於疾病診斷。

血常規

● 可了解血中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的量,了解患者有無感染等情況,有助於疾病診斷。

頭部CT及X線檢查

● 用於觀察顳骨、顱底有無骨折等情況,可輔助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鼓膜炎,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耳鏡檢查、聽力學檢查、血常規檢查、頭部CT及X線檢查來確診。
● 患者有外傷史、原發性疾病(急性中耳炎等)史、病毒感染史。
● 發病後出現耳痛、耳鳴、聽力減退、耳癢等臨床表現。
● 耳鏡檢查顯示鼓膜充血腫脹。
● 聽力學檢查顯示聽力下降。
● 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升高。
● 頭部CT及X線檢查顯示顳骨骨折、顱底骨折及有腦脊液耳漏。

鑒別診斷


●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容易與鼓膜炎混淆。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明確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耳鏡檢查、聽力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本病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分型進行不同治療。

抗病毒治療

● 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可抑制病毒生長、擴散等。
● 常用藥物有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可以縮短癥狀持續時間,還可減少解熱鎮痛藥物的用量。

抗生素治療

● 一般在明確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症治療

● 有油膩分泌物者,用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再滴2%酚甘油。
● 耳內疼痛較重者,可使用鎮痛葯,如布洛芬等。

手術治療

● 撕裂傷應及早清創縫合。
● 內耳外傷及顳骨骨折時以手術治療為主。

危害


● 鼓膜炎不僅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學習與工作,還會引發嚴重的合併症。
● 鼓膜炎可出現耳痛、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這些癥狀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學習和工作。
● 鼓膜炎還可以引起鼓膜穿孔等合併症,嚴重影響聽力。

預后


● 治療效果取決於病情發展程度。此外,是否發生合併症也會影響預后。總體而言,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合併症的發生。
● 鼓膜炎經過及時治療后,預后良好;若出現傷勢較重或顳骨骨折的患者,治療后可能會留下聽力下降等後遺症。
● 治療不及時,或者已經發生合併症等,都可降低治療效果。

預防


● 取外耳道異物或耵聹時要細心、適度,避免傷及鼓膜。
● 防止耳內進水。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急性外耳道炎等。
●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