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胡守仁的結果 展開

胡守仁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胡守仁(1926— ),浙江江山人。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電機系。

簡介


胡守仁[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胡守仁[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歷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助教、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

成就


是我國最早的專用計算機901和大型計算機151--3/4及我國第一台億次銀河巨型計算機研製的設計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銀河機1984年獲國防科技成果獎特等獎。編有《計算機概論》,合編有《巨型計算機系統結構》等。

事迹


為了祖國的強盛追星趕月———記國防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胡守仁教授。
胡守仁,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計算機學者。1926年9月生於浙江省江山縣, 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 1952年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他1958年開始涉足計算機領域, 40年來一直從事計算機的教學與研究, 主持了多台計算機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其中有151—Ⅳ百萬次大型計算機, YH—1銀河億次巨型計算機系統和YH —F1銀河數字模擬計算機系統等。近年來, 他側重計算機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培養博士研究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30餘名。共獲國家級獎勵3項, 部委級獎勵10多項, 出版專著4部, 發表學術論文百篇以上, 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陽光明媚的5月, 我又一次走進那間顯得擁擠但充滿創造力的辦公室, 見到了被學生譽為“計算機泰斗”的胡守仁教授。胡教授說,他正在進行一項“863”高技術課題的鑒定準備工作。年逾古稀的他,忙得無暇他顧,依然在用全部的身心追求國防建設的現代化。
胡教授的時間從來是以分秒計算的。40多年來, 他焚舟破釜, 殫誠畢慮, 在我國計算機科研領域奮勇開拓並取得卓越成就。1951年, 這位浙江大學電機系畢業的高材生, 在西子湖畔被老師和同學送上了隆隆北去的火車, 一個星期後抵達吉林通化,從此穿上軍裝,開始了在國防科研領域的艱難跋涉。
1958年是胡守仁人生的一次轉折。他到海上實習, 目睹了我國海軍裝備的落後狀況。那時,人民海軍處在創建階段,我們從蘇聯引進的魚雷快艇,僅靠一個機械式的三角桿作計算器,這種古老陳舊的計算方法根本無法適應實戰、夜戰、近戰的需要。部隊的同志說,魚雷快艇高速行駛,顛簸厲害,指揮員用拉杆計算目標參數很不準確, 在夜間幾乎不能指揮作戰。胡守仁的心被強烈地震撼了, 他暗暗地萌發了自己研製魚雷快艇指揮儀的念頭。
此時, 中央軍委決定研製我國自己的計算機, 並把這一任務交給了胡守仁所在的“哈軍工”。學校成立了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組,胡守仁被任命為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胡守仁說,當時他連計算機的一般概念都不知道, 起步十分艱難。為了實現零的突破, 他和戰友們邊學習, 邊討論, 邊研究, 邊實踐。懷著對祖國的赤子之心,他們像打仗的戰士安營紮寨,吃住都在實驗室, 工作不分晝夜, 實在累了就睡一下, 爬起來又接著干。經過半年多的日夜奮戰, 中國第一台計算機終於問世了!
砥兵礪伍,眾志成城。此後,胡守仁在計算機領域一發不可收: 1959 年他負責籌辦我國高等院校第一個計算機專業, 開始了我國最早的計算機教學; 1962年, 他主持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教學計算機; 1968年他主持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車載靶場———數據錄取和處理計算機;1970年他參加了我國第一台百萬次———“遠望一號”測量船中心計算機的攻關,並作為計算機系副主任兼任“718”研究室主任和該任務的技術總體組組長,第一次提出了變結構的思想,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可靠性; 1976年以後, 他相繼參加了我國第一台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Ⅰ”、第一台數字模擬機“銀河模擬Ⅰ”的研製, 兩次擔任技術總體組組長……這一個個“中國第一”,像串珠一般,寫照著胡守仁為使我國計算機事業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而奮鬥不息的壯麗人生。
回首往事, 胡守仁感動地說:“作為一名科學家,我的職責就是不斷地追求和創造,為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華。既然科學永無止境,那麼追求者的步伐也應不知疲倦。”實際上,這也是他給自己下達的新的進軍令。1987年, 胡教授從計算機系副主任崗位退下來時, 已年近60歲,但他壯心不已,帶領一批年輕的博士、碩士、本科生在邏輯程序并行處理、面向對象資料庫、新型計算機體系結構、神經網路、網際網路等當代科技前沿領域大膽探索, 並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國防預研與基金項目等基礎理論與應用基礎方面的研究中獲得了數十項國家級、部委級科技進步獎。
“人有黃金萬兩, 我有桃李三千。”作為老一代的計算機專家, 胡守仁為培養和造就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後起之秀”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當接受重大科研任務后, 他對弟子們反覆講的是攻克難關的重大意義, 調動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熱情。他說,人不能沒有精神支柱,搞科研更要有一股自強不息的勁頭,要有決心和信心為國家做出一流的成果來。他每天講課總是提前10分鐘到課堂。他說,當老師的遲到一分鐘, 就等於耽誤學生幾個小時。他做課題、寫論文、搞校對更是一絲不苟, 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數據,也要反覆檢查,直到完全正確為止。胡教授說,沒有嚴謹的作風,就不能創造一流的成績,當老師的有責任把“嚴肅、嚴密、嚴格”的治學傳統和科研作風傳給弟子們。
面對當代計算機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挑戰, 胡守仁感到必須把年輕學生推向高科技戰場,接受錘鍊和洗禮。1993年,他把本科還沒畢業的王意潔吸收到自己的課題組中來, 專攻神經網路映射演演算法。神經網路映射演演算法是研究并行神經網路計算機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 對系統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他的指導下,王意潔勤學苦鑽,終於設計出了高效實用的“映射演演算法”。這種演演算法克服了原有“啟髮式演演算法”的缺陷, 使過去需要十幾分鐘完成的映射過程縮短至十幾秒鐘,提高效率近百倍。
胡守仁非常注重對學生成長的學術導向作用, 把他們不斷引向科技前沿, 導向一流的結果。1990年4月, 方濱興進入國防科大計算機系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在胡守仁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多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 現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方濱興教授在回顧自己這段難忘的生活時說:“數不清有多少回, 當自己在學習和科研中遇到困難時, 胡教授總是和我一起分析研究,幫助我攻克難關。”博士生羅莉在研製神經晶元的過程中, 也時常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胡守仁總是幫助她釋疑解惑,鼓勵她勇於開拓,大膽創新。羅莉終於研究出一種結構簡單、通用性好、性能高的神經晶元,並研製出了以該神經晶元為主體的神經計算機系統, 這一系統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機器人控制、感測器、信息融合等實際應用中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羅莉感動地說:“沒有胡教授的指點, 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功。”
近10年來,有30多個碩士、20多個博士、一個博士后,還有許許多多本科生,在胡守仁教授的指導之下圓滿地完成了學業,走向了國防科技第一線。在他培養的學生中,有的已晉陞為教授,成為國內計算機研究領域的新秀;有的已走上領導崗位,承擔起指導完成科研任務的重任;有的已成為“高、精、尖”學科帶頭人。看到自己的學生在茁壯成長,碩果累累,胡教授感到由衷的欣慰。因為他從學生們身上看到了自己事業的延續,更看到了我國計算機事業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