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主
座主
座主有兩種含義,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關係稱謂;二是佛教詞語。
早在漢代實行察舉制的時候,被舉薦者便對薦舉他的郡國長官自稱“門生”。亦稱“座師”。唐進士對主考官的尊稱。明、清舉人、進士亦用以稱其本科主考或總裁官。是為唐宋以後,成為剛入仕途的進士(舉人)們的重要關係之一。
唐代科舉考試中的及第者拜主考官為師稱為座主,結為師徒,這也成為晚唐黨爭的溫床。宋代,有鑒於唐代的黨爭,把進士的最終選拔權通過殿試確定於皇帝手中,意圖是進士自稱“天子門生”,把皇帝看成座主。然而宋代及明清在實際操作中都會選主考官員,舉人、進士亦用以稱其本科主考或總裁官。
一般能擔當主考官(或總裁官)大多都是常經宦海,身居高位之人,擔任考官之後,所有錄取的進士(舉人)一般均要對於主考官執弟子禮,而主考官亦要將新進的進士看作自己的門生而加以教導,提攜。日後自己培養的門人在自己的任職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勢力團體,至少也能在遇到變故或者失勢(或致仕)以後門生能為自己說話,不至於被清算。大致上座主和門生們的關係是一種互利共惠的關係。座主、門生既是施恩與報恩關係,又構成利益共同體,並在彼此互動中得以維繫和發展,且對中國的近世政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舉例說明:唐人李亢撰《獨異志》記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崔群是貞元八年(792年)名相陸贄所錄取的進士(與韓愈同榜),後來仕至宰相,為官清正。他曾於唐憲宗元和十年以禮部侍郎知貢舉,錄取進士30人。他的夫人李氏“因暇嘗勸樹莊田,以為子孫之計”。崔群笑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在天下,夫人何憂?”可是夫人卻反問:“你不是陸贄相公的門生嗎?”崔群回答說:“是啊!”夫人說:“往年你身為知貢舉,卻派人告訴他的兒子陸簡禮不要應舉,以免引起非議。如果門生真是美庄良田,那麼陸氏的這一庄便荒廢了。”崔群聽夫人這麼說,也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座主。
2.宗教佛教語。謂大眾一座之主。猶言上座﹑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