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凈化的結果 展開
- 除雜過程
- 文藝領域用語
- 遊戲英雄聯盟中的召喚師技能
- 手游王者榮耀召喚師技能
凈化
文藝領域用語
凈化一詞原來在希臘文字里具醫學和宗教兩方面的含義,後來由亞里士多德首次引入文藝問題領域,表述文藝的一種特殊的接受狀態。在文學上,凈化是讀者在文學接受的高潮階段繼共鳴之後而不由自主地達到的精神調節。
凈化亦稱潔凈禮。以儀式作為對抗被認為是不潔、罪惡或非所願見的情境。在一個具有強烈團結感的社會,如果有人觸犯禁忌,則整個社區都會覺得受到威脅,直到觸犯者被凈化為止。在生育、青春期、結婚、戰爭(或流血)和死亡等場合,通常都會舉行凈化儀式。導致污染的可能因素包括食物(如圖騰動物的肉)、人(如經期中的女人或賤民)、地方等等。凈化儀式可能需要水(如洗禮)、損傷身體(如割禮)、守齋、禱告或懺悔。
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鼎盛年約在前444/443年)著。它是一篇宗教色彩極濃的詩歌,中心是闡明靈魂輪迴和不朽學說。據史書記載,全詩可能有3000行,但早已失傳。如今我們所能讀到的,只有從古代各著作家的記述中收集來的幾十條殘篇。
作為奧菲教的一名信徒,作者在詩中不僅堅持靈魂不死的觀點,而且詳細描述了靈魂輪迴的經歷。他認為,靈魂不是從我們的血液和呼吸中生成的,而是從別處來到肉體寄居的“流浪漢”。它開始處於原始的純潔狀態,沒有紛爭和憎厭,只有和睦與友愛,但後來墮入肉體,就沾染了血液帶來的罪惡,產生出衝突、爭吵和各種邪惡,因而不得不歷經輪迴,輾轉寄居,倍受痛苦。只有擺脫肉體的玷污,靈魂才會重新純潔。恩培多克勒的這種觀點,對後來的柏拉圖不無影響,但與他自己在《論自然》一詩中提出的“四根說”和“流射說”是矛盾的。通過該篇,能使我們認識到他的思想和性格的矛盾性。
在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苗力田主編的《古希臘哲學》中,選譯了《凈化》的若干條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