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湖濕地公園

成為重慶墊江城市名片

牡徠丹湖濕地公園以“上善若水,國色丹湖――講述人與山水牡丹的故事”為設計理念,景觀布局按“一環四點”布置,即:環湖景觀帶,九龍廣場、休閑活動區、自然生態區和候鳥濕地區。整個濕地公園佔地面積612畝,其中:水面面積300畝、綠地面積312畝。牡丹湖濕地公園建成后,有近2萬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和3公里的環湖步道,將成為廣大市民健身、休閑的最佳場所;大面積的生態水面和數百畝的園林綠化,將再顯縣城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生態景觀;並通過引種植物,融入千年古縣、牡丹之鄉、書畫之鄉等文化元素,打造墊江植物科普園和歷史文化普及園,它必將成為墊江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景區簡介


牡丹湖濕地公園佔地612畝,其中水面300畝,綠地312畝,牡丹湖水庫水面高程418畝,環湖水線2500米,集雨面積5.2平方公里,年入湖總水量可達990萬立方米,湖最大水深4.5米,蓄水量月60萬立方米,預計今年6月全部完工,概算總投資5.5億元。

設計布局


公徠園以“上善若水,國色丹湖——講述人與山水牡丹的故事”為設計理念,景觀布局按“一環四點”布置,即:環湖景觀帶、九龍廣場、休閑活動區、自然生態區和候鳥濕地區,院內建設休閑活動廣場兩個,約20000平方米,休閑主步道8公里,坐凳位3000個,小車停車位344個,遊客容量6800人。

地理位置


牡丹湖濕地公園位於墊江縣桂陽街道桂西大道三期西側。

建設背景


墊江縣是如何想到要在城區打造如此規模的人工湖?當時,滬蓉高速明月山隧道的施工打穿了墊江城區明月山的地下水系,導致每天約4萬立方米的地下水流失,正好墊江城內缺少充足的水源,因此萌生了“引水成湖”的構想。2012年9月,牡丹湖濕地公園開工投建。工程建設利用桂溪街道明月山下一處溝槽地形築壩,從地下水滲出的太平鎮紫竹灣引水。
城中蓄湖,墊江並非僅僅著眼於休閑觀光。
據悉,牡丹湖完全蓄水后,牡丹湖不僅可以把墊江縣城的防洪能力由20年提高到50年,而且6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將有效補充墊江縣城工業、城市綠化、清潔和消防用水,大面積的生態水面和數百畝的園林綠化更將彰顯墊江城市發展區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生態美景。

景區景觀


環湖景觀帶、九龍廣場、休閑活動區、自然生態區和候鳥濕地區。
效果圖(九龍廣場)
效果圖(九龍廣場)
施工現場圖片
施工現場圖片
鳥瞰效果圖
鳥瞰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