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

打工

從字面來看,詞語中的“打”,意思是從事,進行;“工”指工作。所以打工就是從事工作。那為什麼不叫上班呢?打工多指農村人背井離鄉到經濟發達地方去工作。打工者經受了身心的艱難困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對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及城鎮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詞語解釋


“打工”一詞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從香港傳入中國內地,最初在廣東省流行開來,後來逐漸流行到中國各地,在廣泛在中國內地流行之後,詞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
“打”就是“做“的動詞一種表現形式 打工含義本身帶有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做的含義,“打“就代表抵觸思想狀態的動詞。相似的“打”的動詞如“打坯”,把泥做成長方形的立方體。“打場”,收穫剝離稻穀的一種工作等。
【英文表述】work to earn a living;perform manual work for living;work for somebody。
【應用舉例】《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1.3:“為了要謀生,讀書之餘我到一家日本餐廳打工。”
詞語在香港的涵義:
在香港,打工的意思是“受雇於人”,是“工薪階層”或“從事受薪工作”的口語表達,本身沒有貶義。打工在香港的含義包括以下三個要素:
一,受雇於人,替別人工作(包括為政府或者為私營機構工作);
打工民潮
打工民潮
二,本身不是老闆;三,收取工作的薪酬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打工一詞在香港的部分具體應用:
打工皇帝:從事工薪工作但收入特別豐厚的人
打長工:從事比較穩定的全職工作
打短工:從事短期的、相對不穩定的工作
打散工:從事臨時的、或每天工作時間不穩定或每周工作天數不穩定的工作
打政府工:為政府工作,例如擔任公務員,或者成為政府的合約僱員

在內地


詞語在中國內地的含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打工”一詞在中國內地的含義一般包括:
一,受雇於人,替別人工作;
打工者
打工者
二,離鄉別井到外地、外省工作;三,包括體力工作和文職工作,但多指從事比較勞累、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收入不高的體力工作;
四,一般來說,指從事不太穩定,不屬於鐵飯碗的工作;
五,往往帶有寄人籬下、忍氣吞聲、忍受低收入、長工時工作的意思。

涵義演化


打工者坐火車
打工者坐火車
有一些中國內地的學者認為,在中國內地,打工是一個界限模糊,定 義混亂,而且在一定時期專家和學者又不能準確界定的名詞。有人把其定義為:一個描述社會生產關係的俚語,主要是指從業人員在某個固定或不固定的利益主體下,獲取一定生活資源的勞動手段。
“打工”一詞從香港傳入中國內地之後,廣東省居民所說的“打工”指的是除自己做老闆以外的勞動者,國企職員和公務員都是“打工者”的一員。改革開放后,隨著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農村一些剩餘的勞動力就離鄉別井,來到南方發展,由此出現了“打工”一說,並讓這個詞語廣泛流傳開來。打工者對廣東省和中國其他沿海發達地區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群體在不斷地壯大。中國許多城市都活著“打工一族”的身影。

打工詩詞


詩詞

鷓鴣天·農民工(左河水)《中華詩詞》2015-04期33頁
幾畝農田難度生,問巡海角作民工。異鄉獨在非為客,作業佳節在險空。
熬酷暑,抗嚴冬,風餐地宿斗蚊蟲。新城汗砌千樓起,何日村房不懼風。
思佳客·老農打工(左河水)
老漢離鄉為育娃,幾多苦楚在天涯。日修高宅熬寒暑,夜宿窩棚忍咬扎。
節膳用,戒煙茶,賺了學費備零花。望鄉放眼何方是,四面樓林不見家。
鷓鴣天·農民建築工(左河水)(《中華詩詞》2015-04期)
萬丈高樓砌楚辛,幾多惆悵度黃昏。異鄉校外兒八歲,留守田間父六旬。
城鎮化,築功勛,扛難闖險懼求薪。醫療社保無承保,緣是鄉籍農戶身。
鷓鴣天·打工妹(左河水)《中華詩詞》2015-04期33頁
村妹不甘種稻麻,滿懷志智闖天涯。繡衣出口顯身手,四海街頭飄彩霞。
歐美澳,亞非拉,品牌名起客商誇。時時領創推新品,歲歲登台戴大花。
鷓鴣天·農民工創業(左河水)《中華詩詞》2016-03期
不忍窮鄉度苦貧,出山闖蕩作工人。車間半載當班長,函授三年幾履新。
攻市場,巧經營,立門創業掃千軍。錦城高宅安居在,探母回鄉是市民。
鷓鴣天・少年打工(左河水)
掩淚輟學別母親,幾經流浪獲工薪。日斜勞累如霜打,夜半讀書若踏春。
別忘我,夢中人,萬千離恨為脫貧。仰天長嘯迷濛月,何日天涯返小村?
------《中華詩詞》2014-11期

詩歌

◎《打工仔之歌》(文/方圓萬李)
那黑壓壓的一片片
搖著希望的夢鈴
遮蓋了半邊天,喊痛故鄉:
南下,南下……
雲層裹著轟隆隆的雷聲南下
跟莊稼打著招呼
跟那些古老的農具
跟那勤勤懇懇的老牛
告別家鄉,土地和深情
我們去遠方,打工
瘠土上長出的麥秸,稻稈
已無法支撐我們風長的理想
血性男兒,鏗鏘女子
誰願呆在家鄉生老病死
挾風裹雷,閉月羞花
我們搖撼另一方天空
沐浴著亞熱帶的陽光
希冀如蕉林般茂盛
一面用手指演奏苦難和歉收
一面以匯款單的方式北上
畫圓昨天的夢,一部分
◎《在廣東還要暫住多久》(方圓萬李)
我們從鄉村進入打工階層
面朝黃土是否從今天刪除?
面朝水泥那鐵板一塊的城市
我們共一太陽的照耀
陽光和雨水,我們最先看見朝露
帶來的卻是汗水的咸愁
我們少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企望:面朝家園,花開花謝
我的兄弟還在背朝天
干著蝙蝠俠一樣的行當
我的姐妹背朝燈管
面朝流水線,落花流年
我也見一個城市的到另一個城市打工
在廣東暫住了若干年
我已暫住5年,恐怕還要暫住10年
春天的故事早已唱響
我們像燕子一樣進入城市的腹地
以青春進入廣東的血脈
像珠江一樣流過它的心臟
青春換血般被廣東換掉
城市。這個資本家可愛又可恨
我手捧《圍城》進入圍城
城市居民權利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暫住在橋頭凱達城
短暫的,凱旋抵達這個城市
這就是我所想象的
◎《沖涼想起人民》(方圓萬李)
一粒粒汗珠,在車間
世紀的潮起潮落
一枝柳葉眉下滑落
睫毛擋不住,兩口枯井
打撈不上沖涼的水
當瀑布傾泄下來
我頭舉一座水濂山或花果山
兩個水簾洞,花灑頭下
別有洞天,至少還有孫大聖
眨巴眨巴,雨就停了
沖涼兩點水,洗澡三點水
沖涼是不是更低碳環保一點
兩點水中的中國和北京
在水中,我是我的國和王
按照圍城的哲學,將真理沖洗乾淨
涼爽,不藏污納垢
將沖涼拆開會拆出洪水來
將乳峰拆開會拆出人命
將中國的台灣和大陸拆開會拆出淚和血
將人民拆開會拆出動亂
……
《出糧》(文/方圓萬李)
從針眼裡擠出糧食
歲月被縫進衣車裡
與金錢最有關的這個詞
最沒有銅臭味
人類最樸素的情感流露出來
因為勞動,汗珠如麥粒般飽滿
付出一粒汗珠
收穫一顆糧食
出糧就是將汗水換成糧食
工資也換成糧食,填飽肚子
所有熱愛勞動的人都是人民
白天和黑夜從人民體內抽出糧食
人民幣,人民使它光榮
而魔鬼讓它蒙羞
◎離家(文/李聿子)
蘆花雞下的紅皮蛋
從鐵鍋里撈出來
連同母親一夜的嘮叨
一起打進行囊
馬車顛簸在大山的缺口
父親操著泥土味兒的吆喝
甩著鞭響兒
二十里土路退進晨曦
父親是出了名的莊稼把式
但把種子撒到異鄉
這活兒他從來沒幹過
那一臉茫然
像東山頭撂荒的兩畝薄田
◎車票
兩個互不相干的地方
在一張窄窄的車票上相遇
一個簡單的出口
隔開了我和父親
我擠上兩條鐵軌
去一個沒有牛羊
不種五穀雜糧的地方
與等在那裡的春天會合
此刻 我置身於故鄉之外
異鄉之外
◎入口
背上沉甸甸的行李捲兒
裹不住一口地道鄉音
大山鋸痛的眼睛
被參差的樓群再次割傷
四通八達的街道
讓一雙穿著布鞋的腳無所適從
我站在馬路中央
與一個陌生的城市相互打量
一聲汽笛讓我慌忙逃開
對於這個城市
我不是主人
也不是客人
◎工棚
工棚低過母親的叮嚀
像老家看瓜人呆的窩棚
上下兩層大鋪擠下二十多號人
和一個潮濕發霉的夜
喧囂是一個城市的生命體征
今夜將匯入我的鼾聲
身下的草墊子破了
露出枯黃的草莖兒
我抽出一根
放到鼻子下
故鄉貼得那麼近
又那麼遠
◎食譜
兩口大鐵鍋沸騰了十個月
和大寒一起冷卻
一把鐵鍬橫在灶台上
那是伙夫留下的
他還留下了一群素食主義者
◎家書
一張紙的重量等於一座山的重量
一封信的長度等於一條河的長度
我躲在角落裡
藉助異鄉的燈火
拉近與故鄉的距離
一陣掘地聲傳來
我被刨根問底兒
◎中秋節
天是圓的
月亮是圓的
月餅是圓的
包工頭的口頭祝福
與他腰裡的老人頭
都是圓的
唯獨我和月光
無可名狀
◎薪水
對於錢
工友們稱為孔方兄
包工頭管他叫祖宗
在輩分排列上一直存在分歧
因此應發的工錢從年初拖到年尾
仍不見蹤影
就像族譜里遺散的一支血脈
201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