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草海的結果 展開

草海

考察研究鳥類和旅遊避暑的理想勝地

威寧草海,長江支流橫江上游洛澤河源頭湖泊。位於雲貴高原中部、貴州省威寧縣城西。常水水面31平方公里,水深最大達9米,海面呈佛手形。是貴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

草海是一個受地質構造影響而形成的典型岩溶湖泊。它原為平緩山丘間盆地,耕地集中,人煙稠密,溪流靠北部黑岩洞一帶溶洞消水,清咸豐七年七月(1857年8月),淫雨為災,山洪暴發,抱木夾泥沙堵塞消水洞,南北兩海子合而為一,積水成湖,曾稱松坡湖,后因湖中水草茂盛而稱草海。

草海由於成湖歷史悠久,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日照充分,水質清凈,氣候溫涼,水熱條件優越,因而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草海細魚”馳名省內外。草海的鳥類數量大,種類多,各種鳥類有百多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第一、二類珍稀動物有黑頸鶴、白頭鶴、白琵鶴、灰鶴等十一種之多。春末夏初,草海周圍杜鵑花爭奇鬥豔,給草海增添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是國內外人士考察研究鳥類和旅遊避暑的理想勝地。

地理環境


形成演變
草海發育在由中、下石炭系灰岩為主構成的威(寧)—水(城)背斜上。湖盆的形成受北東和北西兩組斷裂構造的控制。湖區周圍地形平坦,土層肥厚,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農業發達地區,從湖岸存在著湖蝕階地,湖中及湖周圍堆積有厚達85米的湖相堆積層,並含有中、晚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常見的化石等,表明草海有著複雜的發育歷史,可能經歷了多次積水—縮小—乾涸—再積水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顯然與第四紀以來構造抬升及喀斯特發育演化密切相關,總的趨勢是由大變小,草海積水成湖是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時淫雨連綿,山洪暴發,挾沙帶石,將草海消水洞堵塞而成,疏干時尚見有被湖水淹過的清代墓碑。1970年湖水曾一度排入羊街河(洛澤河)。

位置境域

威寧草海,位於威寧彝族苗族自治縣城的西南側。地處北緯26°49′~26°53′,東經104°12′~104°18′。是貴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海面呈佛手形。水面最大時達45平方公里(建國初期)(一說48平方公里),最枯時20平方公里以上(一說19平方公里),常水水面3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從地質構造來說,草海自然保護區位於黔西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威寧水城大背斜向北彎曲的頂端部位。從地貌上看,草海自然保護區為起伏急劇的高原中山狹谷,且成階梯狀的高原山原地貌。草海盆地的地形趨勢,西、南、東三面較高。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漸降低,成為草海湖盆的泄水方向。草海湖盆周圍屬高原緩丘(溶丘),地形平緩開闊,地面起伏極小。由湖盆向外,地貌為高原丘陵盆地,地面起伏較大。

氣候特點

貴州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溫帶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約950毫米,年平均氣溫10.5℃,平均相對濕度79%。保護區氣候特徵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濕潤、冬春乾燥,乾濕季節明顯,乾季11月~第二年4月,濕季5月~10月,低濕乾燥,晝夜溫差大。年均溫為10.6℃,年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相對濕度80%。

水文特徵

貴州省威寧縣草海
貴州省威寧縣草海
草海屬長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橫江的格澤河的上源湖泊。草海的水源補給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補給。草海湖集雨面積120平方千米,年匯水量約800~900萬m³,水資源極為豐富,是貴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匯入草海的河流有卯家海子河、東山河、白馬河和大中河等小河流,它們大多數是發源於泉水的短小河溪,其流量隨降水的季節變化而變動。
草海湖,水域面積為46.5平方千米,正常水位2171.7m,最大水深5m。受降雨影響,草海湖水域面積因季節而發生變化。
土壤類型劃分為黃棕壤、沼澤土、石灰土和石質土四個土類。其中,耕地土壤有黃灰泡土、黑灰泡土、火石灰泡土、黏質灰泡土、小黃泥灰泡土、大黃泥灰泡土、岩灰泡土、灰泡黏土等15個土種。
主要支流
大氣降水是其豐要的補給來源。地下水充足,出露地表的泉水有20多處。水質良好、土壤肥沃,生物資源豐富。
草海盆地的地形趨勢,西、南、東三面地勢較高,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漸降低,成為草海湖毓的泄水方向。海水由大橋向北偏東經13.5公里的明渠,流至黑岩洞,進入地下為伏流,至松林又流出地表為明流,成為洛澤河的上游幹流。
● 上游
草海主源為六洞橋河,發源於烏蒙山脈楊梅山北麓,西北流入草海上海子,集雨面積127平方公里。草海北邊稱下海子,有耿家屯、干海子、楊灣河匯入,總集雨面積420平方公里。草海蓄水常年不斷,但受地質構造岩溶發育的影響,羊關山至黑岩洞間形成地下通道滲漏,在北部罐子窯附近羅鍋井出露,洪水則經黑岩洞排洪隧洞泄入山溪,匯於白水河。據《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誌》此河道已成干谷。
威寧縣城東南成為耕地的六洞橋河
● 下游
洛澤河,上源白水河、洛澤河為橫江最大的一條支流(一般作為正源),發源於貴州西部邊緣威寧草海,為一湖源河流。自河源下行120公里至大灣子入雲南彝良縣境,經彝良縣城至洛澤河口注入橫江。樓家灣子至大灣子段,長34公里,為雲貴界河。流域跨雲、貴兩省,河流全長156公里,落差1509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84.5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積4268平方公里,平均比降9.6‰。
洛澤河在貴州境內稱白水河,為洛澤河上源,其在威寧金鐘區源流段稱六洞橋河。六洞橋河源於烏蒙山脈楊梅山北麓,西北流入草海,經威寧城至大橋北流,至黑岩洞潛入地下,至罐子窯出露於地表,洪水則經排洪隧洞沿溪流下流至罐子窯匯合,東北流至羊街折西北流,至圭家折西流,至恆底河口下折西北流,至大灣子入滇境。羊街至梭家灣子段為威寧、赫章兩縣界河。

區域範圍


草海[貴州省威寧縣草海]
草海[貴州省威寧縣草海]
草海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主要包括簸箕灣、胡葉林、朱家灣、西海、吳家岩頭和陽關山等地集中分佈有淺水沼澤、莎草濕地、草甸、草地等珍稀瀕危水禽棲息地、覓食區。歷史已經證明,草海水位的狀況決定著草海水文和濕地面積,在影響草海黑頸鶴等越冬種群數量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為全面、有效保護草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水禽,其核心區範圍以草海一年中最高水位2172.0m時形成的淺水沼澤、莎草濕地、草甸、草地等珍稀瀕危水禽棲息地、覓食區和水生生物群落集中分佈區及部分水域來界定,面積共2162.05平方千米,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2.52%。緩衝區範圍以核心區外圍100~500m的陸地和水域來界定,面積為539.51平方千米,占保護區面積的5.62%。保護區內緩衝區以外的其餘區域,面積為6898.44平方千米,占保護區面積的71.86%。

自然資源


浮游植物

威寧草海湖區水生植物
草海水生植被的植物種類有維管束植物37種,隸屬於20科、26屬。挺水植物有水蔥、藤草、水莎草、李氏禾、菰、菖莆,大多為水陸兩棲的植物。浮葉植物有兩棲蓼、荇菜、耳菱。漂浮植物有萍、紫萍。沉水植物有光葉限子菜、菹草、竹葉眼子菜、龍鬚眼子菜、穿葉眼子菜、微齒限子菜、茨藻、黑藻、海菜花、狐尾藻、黃花狸藻、金魚藻。
1984年調查測定,草海水生植物生物量的季節動態,以3月為最低,9月最高。每平方米實測年平均值鮮重579.25克,乾重50.25克。9月每平方米實測平均值鮮重1309.66克,乾重106.93克。多種類型的水生植被及豐富的水生植物資源,為浮游生物、底棲動物、魚、蝦、鳥類提供良好的生長、棲息、繁殖環境,又可提供大量的食料、餌料,是有效保護冬候鳥及發展淡水養殖業的物質基礎。荊三棱的塊莖及水蔥、蘸草、水莎草的根狀莖是黑頸鶴越冬生活的主要植物性食料。光葉眼子菜、穿葉眼子菜、微齒眼子菜、龍鬚限子菜、黑藻、海菜花、金魚藻、狐尾藻、球狀輪藻、鈍節擬麗藻,為食草性、雜食性魚類成魚階段的基本餌料。挺水植物水蔥、蘸草、水莎草、李氏禾為馬、牛牲畜的良好飼料。沉水植物光葉眼子菜、穿葉眼子菜、竹葉眼子菜、微齒眼子菜、菹草、黑藻、狐尾藻、茨藻、金魚藻及荇菜、澤瀉、茨菇、水蔥是豬的優良飼料;水蔥、麓草又是發展手工編織業及造紙工業的原料。

底棲動物

(一)軟體動物:中華園田螺、脹肚園田螺:銅銹環棱螺、梨形環棱螺、繪環棱螺、卵蘿蔔螺、耳蘿蔔螺、橢圓蘿蔔螺、凸旋螺。
(二)甲殼動物:木場漁鄉蚌蟲,秀麗白蝦。
(三)寡毛類:瓢體蟲、毛腹蟲、印西頭鰓蟲、尖頭桿吻蟲、蘇氏尾鰓蚓、前襄管水蚓、多毛管水蚓、淡水單孔蚓、中華顫蚓,霍甫水絲蚓、秉前環毛蚓、球腎白線蚓。
(四)蛭類:日本醫蛭、麗醫蛭。
(五)水生昆蟲:細蜉蝣,淡青鰓、業州瘦蟲忽、瘦蟲忽紅蜻,水黽、田鱉甲,松藻蟲、小划蟮、治大黽蝽,胖龍虱、黃邊龍虱、豉甲蟲、沼棱蟲、治牙蟲、尖音蚜蟲,水葉岬、巨石蛾、粗腹搖蚊、前突搖蚊、小突搖蚊、多足搖蚊、隱搖蚊、長跗搖蚊、環足搖蚊、雕翹搖蚊。湖中優勢種類是中華園田螺、銅銹環棱螺、耳蘿蔔螺、前突搖蚊,多足搖蚊、水葉岬。全湖年平均每平方米腹足類有101.6個,每個重42.0760克;水生昆蟲(幼蟲)有59.9個,每個重6.3554克,寡毛類有22.8個,每個重0.3742克。底棲動物生物量的季節變化明顯,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加4儕。草海水質的生物指標數值測算結果表明,草海水體未受到污染。

浮遊動物

草海浮遊動物155種,隸屬7綱12亞綱22日79屬。其中原生動物40屬66種,輪蟲14屬43種,枝角類9屬25種,撓足類16屬21種。總平均個體數為13596.4個/升,其決定類群原生動物,l與93.3%I總平均生物量為4.7718毫克/升,其決定類群為撓足類,佔總生物量的70.3%。數量的季節變化以夏季最高,其次為冬季,春秋兩季較低。大部分都可作為魚類餌料。

魚類

草海共有9種魚類,分屬3目4科8屬。
(一)鯉形目,鯉科4種:鯉魚,鯽魚,貝氏餐條、麥穗魚I鰍科2種:泥鰍、黑斑雲南鰍。
(二)蝦虎魚目,蝦虎魚科2種:普櫛蝦虎魚,波氏櫛蝦虎魚。
(三)單肩目,青鮒科:青鏘、青翻魚的種類貧乏,江河的逆流侵蝕中斷草海與江河的聯繫,江河魚類不能遷入湖內,而湖內原有的一些魚類由於不適應新環境而消失。草海的多次乾涸,使需要大水面的魚類在草海絕跡,也是造成魚類減少的重要原因。沒有兇猛肉食性魚類,是小型魚類大量繁殖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小型魚類組成的“威寧細魚”,年產量達1.5萬公斤。根據草海各類生物(浮游植物、浮遊動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按最低值估算,草海每年可產魚達432噸。

鳥類

草海滋育著142種鳥類。其中留鳥77種,冬候鳥49種,夏候鳥9種,旅鳥7種。按分佈環境可以分為:
(一)居民點及農耕地鳥類。草海周圍85個居民點及1883畝農耕地,家燕、雀、黑頭金翅雀為優勢種,蒼鷺數量也較多。
(一)水域鳥類。1.游禽:有鷂鶥口,鷓鷗科2種;雁形日,鴨科17種;鵜形日,鸕鶿科1種;鷗形目,鷗科1種。2.確涉禽:有鷦形目,鸝科4種,鷸科l1種,反嘴鷸1種,鸛形目,鶴科1種,鷺科7種,鸚科2種;鶴形目,鶴科3種,秧雞科3種。普通翠鳥、藍翡翠、白頂溪鴝、白鵲鴿等亦活動和覓食於水域或沼澤地。鷹、隼中不少種類亦以水域和沼澤為主要覓食場所。
(三)灌叢草坡鳥類。草海四周森林被砍伐后,有不少次生灌叢和草坡。鳥類以山麻雀、黃臂鵯、灰眉岩鷚、紅嘴相思鳥為優勢種。在灌叢草坡中還有三、五成群的雉雞活動。
(四)針闊葉混交林鳥類。針葉樹以雲南松、華山松、柏樹為主,闊葉樹是滇楊、滇榿木和櫟類植物。以大山雀為優勢種。常見有紅嘴相思鳥、黑枕綠啄木鳥、星頭啄木鳥、山斑鳩、珠頸斑鳩、四聲杜鵑、大杜鵑。烏鴉、白頸鴉也常棲息在針闊葉林的樹冠頂部。
草海及其四周53平方公里範圍的142種鳥類,隸屬16目36科,佔全省鳥類417種的34.1%。灌叢草坡和針闊葉混交林內的鳥類,多為林業害蟲的天敵。水域沼澤中有雁鴨17種,數量在5萬隻以上。草海有48種鳥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規定要保護的鳥類,占協議中要保護的候鳥227種的21.15%。草海的翅鼻麻鴨、針尾鴨、羅紋鴨、赤膀鴨、赤頸鴨、琵嘴鴨、赤嘴潛鴨、紅頭潛鴨、自眼潛鴨、鳳頭潛鴨、草原鵑、游隼、白頭鶴,是貴州僅見於本區或其他地區少見的種類。白鸛、黑頸鶴、白頭鶴、游隼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隨著草海生態環境的改善,已有三對白鵝來草海越冬。黑頸鶴在草海越冬的數量逐年增多;已達300多隻。1985年又在草海發現了白頭鶴。草海鳥類的種類繁多,是進行鳥類研究,特別是對珍禽黑頸鶴的飼養、馴化、繁殖研究的良好基地。
黑頸鶴,威寧人叫鷺鵝、黑腦殼雁鵝,是世界上迄今所發現的15種鶴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鶴類,也是科學上記載最晚的一種鶴(1876年),它棲息繁殖在環境條件嚴酷的高原草甸沼澤濕地中,幼體成活率低,種群新添量不多,野生種群數量十分稀少,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國際公約中規定的亟需挽救的瀕危物種。
黑頸鶴於每年10月中、下旬遷來,翌年3月中、下旬離去,在草海越冬期為5個月,遷來和遷離的早遲在12天左右。黑頸鶴性機警但不畏人,易於接近,更不怕放牧的家畜、家禽,常見與豬、牛、馬、雞、鴨一同覓食和嬉戲。每天清晨大霧還籠罩海面時,夜宿的鶴群就逐漸擴散,7時半日出后,鶴群在空中幾經翱翔,就各自分散覓食。中午ll時左右回到沼澤中休息,下午約15時又開始第二次覓食活動,日落時才陸續歸來,夜宿在背風的沼澤中或濕地里。黑頸鶴在草海越冬時以吃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喜吃地下部分,同時也兼吃少量的動物性食物。經剖檢發現鶴胃中有荊三棱的塊莖、玉米粒、蘿蔔、胡蘿蔔的葉相塊根,馬先蒿的莖和葉,馬鈴薯塊,綠色植物的殘渣和螺殼。草海是黑頸鶴自然種群數量最大、密度最高(16.7隻/平方公里)的棲息地。
灰鶴,是草海鳥類中優勢種之一。每年9月底陸續遷入草海,越冬遷出最晚日期在翌年4月上旬,在草海越冬期約180天。草海是貴州灰鶴最多最集中的越冬地。在草海冬季棲息的灰鶴約2200隻左右,主要以植物為食,.特別喜食荊三棱、玉米、馬鈴薯、胡蘿蔔和蘿蔔。據剖檢得知,灰鶴越冬期胃內食物比例為:植物性食物佔68.9%,動物性食物佔1%,各種礫石佔30.1%。灰鶴越冬期喜集群活動,常與黑頸鶴及其他冬候鳥共棲。灰鶴越冬離開草海時的集群隊列壯觀,常是分期分批進行。每一集群多有數百隻,少也有近百隻,結集在空中盤旋鳴叫,幾里之外都看得見,聽得見。

交通信息


1、遊客可從貴陽、六盤水、成都、昆明、重慶、廣州、呼和浩特、西安、包頭、柳州、茂名、昭通等地乘火車到草海站下車,即可到達景區。
車次始發站終到站起點站出發時間終點站到達時間草海站到達時間草海站發車時間車站到達草海站歷時
K854昆明成都08:2605:2615:5516:04草海7小時29分
K853成都昆明08:5406:5122:3822:43草海13小時44分
K829成都廣州10:1105:1223:1723:28草海13小時6分
5647昭通貴陽10:3021:0212:3912:49草海2小時9分
K9588貴陽草海11:4016:3816:38草海4小時58分
K9584貴陽草海12:3717:3917:39草海5小時2分
K692昆明呼和浩特11:4212:3317:4417:48草海6小時2分
5648貴陽昭通11:5721:5719:4319:49草海7小時46分
K9570六盤水草海12:0813:5713:57草海1小時49分
K9583草海貴陽13:1717:5813:17草海
K9587草海貴陽17:2022:2017:20草海
K9568草海重慶15:1606:2315:16草海
2、在貴陽也有到威寧的汽車,09:00發車,51元,5小時。
3、草海回六盤水的汽車最晚大概是18點。
4、自駕車的話,可以從貴陽出發經貴黃高等級公路到六枝,而後經水城,過梅花山到威寧。這一段公路為新鋪就的柏油三級路面,路面平整良好,約7個小時可到達。沿途可看到布依、苗族、回族、彝族同胞趕鄉場的熱鬧場景和極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形成變遷


形成

草海的形成,斷層構造活動起著主導作用。北面的孔家山斷層活動,造成羊角山(2519米)一黃梅大山(2384米)斷塊上升;南面么站斷層、白岩箐斷層,造成大龍槽梁子(2490米)、鴣鷓梁子(2559米)、石崗梁子(2783米)斷塊上升;西面得勝坡斷層、水朝山一付家山斷層,使烏蒙山(2854米)斷塊上升。而草海斷塊由相對下陷,四周被高山環繞,變成一個封閉型的斷陷毓地。據鑽探,草海沉積物厚達85.80米,證明中更新世以來,草海大幅度下降,在這下降過程中生成草海。草海生成的外部條件是河流的作用。草海原是一條較大的河流,發源於梅花山西坡,順威水背斜軸部發育,由東向西流經金鐘,南屯、六洞橋、陳選屯、保家、卯家營、朱戛等地,然後向東北進入烏木屯谷地,匯入羊街河,長約40餘公里。幾十萬年以來地質地貌及古水文網的變遷,已成干谷。河道遺跡的證據是河谷地貌形態及沉積物:金鐘至威寧縣城為一完整的河谷形態,谷寬約500米,深100~120米,兩岸坡上有很多石灰岩溶洞,這些溶洞的發育方向與干谷方向一致,誇都河近期湖源侵蝕加劇,襲奪上源水流,破壞河流的原來形態;沿著這條古河道有很厚的泥炭沉積,長達幾十公里,草海中央沉積物向兩岸變薄,草海劇烈下降,沉積物沿河谷堆積,反映原始河谷地貌特徵。因此,草海的雛形是一條古河道。中更新世后,得勝坡斷層復活,西涼山上升,阻斷了古草海河,就積水成湖。
岩溶作用在草海的生成和消長過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草海北面為下石炭統大塘組上司段、擺佐組、中石炭統黃龍群、上石炭統馬平群碳酸鹽岩地層,地勢較低,斷層發育,溶岩作用強烈。羊街河溯源侵蝕速度快,地下水便順著小海一周家營斷層溶蝕發育地下通道,成了草海外流的途徑。平時多餘的湖水沿通道外泄,地下河起著調節湖水的作用。在地殼處於活動時期,地殼上升,地下水流速度加快,溶蝕加強,湖水大量外流;當外流量超過補給量時,湖水乾枯,湖泊消亡。從草海的沉積物可以看出草海曾多次經歷這種過程。

變遷

草海生成的歷史只有20萬年左右,可以劃分為生長、消亡、復甦、人為放干、新生幾個階段。
● 草海生長階段
中更新世末,地殼運動增強,斷層復活,大多數地面上升,古草海河被阻斷,河流缺少出口,草海河段積水成湖。由城東的南屯、碗廠至保家、陶家海子20餘公里範圍內,成了碧波萬頃的湖泊。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植物繁茂,湖中水草叢生,死亡后,莖葉沉落湖底,堆積成一層層的泥炭。摹海周圍的森林、草地中,生長著各種牛、馬、鹿、麂、劍齒象等數量非常多的動物。古人依靠這些資源,創造並使用打制石器,過著漁獵生活。晚更新世末,草海地殼一度上升,湖面變小,河流作用曾一度恢復,在上更新流泥炭、粘土層上,沉積陳選屯一帶的河流相砂、礫層。同時,沿大橋至櫻桃窪子一線,岩溶強烈發育,湖水逐漸沿落水洞向湖外流出,匯入羊街河。全新世開始,草海瓮地進一步下沉,東海與西海下降幅度不等,東部下降幅度較大,湖浪侵蝕作用加強,波浪衝擊兩岸山坡,湖岸刁i斷後退。這是草海全盛時期,湖面寬闊,湖水最深。湖巾水草繁茂,岸上樹木蔥茂,林生和水生動物極多。在草海上層泥炭中,據C14絕對年齡測定,只有三千多年。
● 草海消亡階段
三千年以來,威寧一帶高原已上升至現在的位置。羊街河的溯源侵蝕有增無減,大大增強搶奪草海湖水的能扯沿龍家院子斷層、小海一周家營斷層發育許多地下通道,東海湖水順大橋的龍王廟落水洞和鎖簧倉前落水洞大量流出,草海變成千海,成一個無水盆地。
《威寧縣誌》記載:威寧“城西、南、北三面俱有海田、廣袤數十里,在昔可耕。明洪武二十八年詔衛兵屯田其中,於是鑿中、北邊、南邊三河以灌溉海田數千畝。”明代的草海瓮地,既可耕又可牧。明天啟二年(1622年)威寧土知府安效良“叛亂",人民逃散,河渠失修,田園荒蕪,成了荒地。草海何時乾涸,無文字可考。
● 草海復甦階段
《威寧縣誌》記載:“清成豐七年七月J(1857年8月),落雨四十餘晝夜,山洪暴發,夾沙抱木,把笳地內大部分落水洞堵塞,水淹舷地。大水漲至城南斗姆閣門外,以今大橋為界形成南北兩海(南海又稱東海,為草海豐體部分,北海又稱西海、下海子)。三年之後,至清咸豐十年庚申,水忽大漲,兩海遂匯為一,名日草海。”
● 人為放干階段
1958年,綜合治理草海計劃規定:開發草海的原則及方式是,以蓄洪為。豐,排水為輔,綜合利用水利資源。但具體執行卻違背這一方針。對地質地貌未作細緻淵查,盲目施工,在石灰岩地層上開鑿渠道,最深處達5米余,大大降低了地下水位,湖水迅速滲漏,日漸消失。
1970年,有關部門重新提出排水涸地,擴大耕地面積的計劃,“向草海要糧”。1971年開工,加深、加寬1958年所挖的排水渠道,投入8000多個民工,耗資130多萬元,大幹兩個冬春,修一條長達13.5公里的排水渠,炸開節洪閘,放草海的水,僅余水面幾千畝,沼澤地約二萬畝,涸出早地五千畝,能旱澇保收的只1300畝。放海要田后,春旱加劇,夏季低溫,秋雨連綿,冰雹增多,地下水位降低,流量減少,許多古井忽然千涸,草海細魚減少,鳥類減少,氣候乾燥,塵土飛揚,空氣中含菌濃度增高。雲南省的昭通、會澤,四川省的滬州以南發生旱情,要求恢復草海呼聲越來越高。
● 草海的新生
1979年春,貴州省委、省革命委員會派省革委副主任秦天真率領一批科技人員前來草海實地調查。1980年7月省政府作出恢復草海水面的決定,1981年工程開工,蓄水高程為2171.7米,蓄水2700萬立方米,水面恢復25平方公里。

建設背景


治理開發
清咸豐年間,水西道奇克慎,因盤石阻礙,放水自尋出路未遂,《威寧縣誌》說:“光緒十九年(1893年)。總鎮蘇元瑞開浚(草海)大著成效,惜未竟全功而去,無人後繼,今則河道淤塞如舊矣。”1942年,貴州省曾作為“草海排水工程"列入水利建設計劃,並由省農田水利貸款委員會派測量隊,經過了三個月的測量、設計,繪製地形圖等前期基本工作,但僅測量而止,未見實施。
建國后,威寧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根治草海。除害興利,黨和政府根據人民群眾的要求,於1951年特令西南水利部、農林部委派人員會同貴州省農業廳、畢節地區及威寧縣政府實地詳細勘測,此次勘測在於了解草海一般農、林、水情況。就水利方面,側重於草海的河流及排水情況,后1954年再次勘測,但當時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暫未根本治理。
防洪排澇
草海的真正開發治理工程,是從1958年大躍進時期,由省投資開始舉辦的。當時的宗旨是“以蓄洪為主,排水為輔,綜合利用水利資源,儘可能照顧到各國民經濟部門的利益“。按照這一精神,初步擬定了一個宏偉的計劃:(1)把草海修建成一個面積為25平方公里,蓄水7200萬立方米的大水庫。首先在草海下游的飼養場至大橋修一圍堤兼環海公路。其次在圍堤外邊的六洞橋、康家海子、薛家海子三處挖攔山溝三道,全長25.06公里。最後在大橋處修一節制閘,以控制水量,保證發電站水量需要。(2)從大橋到黑岩洞修一排洪渠,全長13.5公里,最大泄洪量22立方米每秒。(3)在黑岩洞修一大排洪隧洞。原設計隧洞長339.5米,后因地質原因改為長272米,比原設計短67.5米。為使這項工程和其它工程一樣在洪水到來之前完成,故將其包給治淮委員會建工局機械二隊:在隧洞出口下游約500米處建一發電站,可利用落差28.5米,可發電720千瓦。(4)在楊灣橋修一土壩,壩高13.5米,壩長372米,底寬'57米,頂寬3米,邊坡1t2,庫容3600萬立方米,后因計劃龐大,力不從心,此工程沒全部完工而半途而廢,但畢竟取得了一定效益。排洪后,東山、白馬、保家、小山和草海等幾個公社可擴大耕地15000餘畝,免澇20000畝,草海水面仍保持在48000畝左右,達到了排洪蓄水的初步目的。
這次工程為綜合開發治理草海,於1958年由縣委、縣政府組織成立。草海水利工程指揮部”,副縣長馬武興任指揮長,張恆成任副指揮長,從全縣13個區1個鎮抽調3600多水利大軍和縣、區、公社幹部50多人,民工1400多人全面施工。自1958年3月21日動工至同年11月30日竣工,基本上按期完成的項目有:
草海防洪排澇工程,經過1958年、1962年、1970年的幾次修建,投工229萬多個工日,國家投資134萬多元,修了從大橋至黑岩洞全長13.5公里的排洪渠,打通長272米的黑岩洞,在楊灣橋修建蓄水3622萬立方米的水庫。1972年竣工,取得顯著的防洪排澇效益,消除城關、保家、東山、白馬、小山鄉兩萬餘畝耕地的水患,草海周圍開墾耕地1.5萬多畝,減輕海邊一帶幾萬畝土地的澇災程度。
● 排洪渠工程
排洪渠工程:渠道全長13.5公里,底寬11米,但楊灣橋以上底寬8米,邊坡1:1,比降1/5000,最大泄洪量22立方米每秒。其中有4公里左右渠道為老河床,斷面和底部均能滿足設計要求。沿渠線無較大建築物,僅有一座人行橋及一座公路大橋,即張家坪公路橋,是由威寧公路段與指揮部共同擔負工程費用,並由公路段負責施工。人行橋系由群眾自辦。沿渠道兩邊的攔山溝入水口,因勞力不夠,未動工。工程於1958年3月21日開工,8月14日完工,用去245430個工日,完成土方407210立方米,石方43710立方米。
● 黑岩洞隧道工程
黑岩洞隧道工程:原設計長為339.5米,計劃用人工開挖,為增加工作面,中間開挖兩個豎井,一號豎井深27米,二號豎井深24米,但因未掌握地質資料,進出口及豎井大部分是浮土,施工不便,財力、物力增加,進度慢,后經研究決定改線,從老洞旁重開一新洞,長272米,底部為矩形,寬4米,高2.5米,上部是半徑2米的半圓。設計流量36立方米每秒。此工程包給治淮委員會建工局機械二隊完成,全部採用機械化操作。1958年8月22日導坑開工,12月底完工。
● 圍堤兼公路、攔山溝工程
圍堤兼公路、攔山溝工程:為確保一定蓄水和生態平衡,在海邊較高而凹出的地方修一圍堤。圍堤有三道:一是六洞橋圍堤,二是康家海子圍堤,三是薛家海子圍堤。全長6公里,圍堤兼公路長8公里。圍堤完成後,據上級精神,不能將水放出,致使水位過高,不便施工而暫時停工。但圍出的水如不能流入海內,將成為海外小海,后採取攔山溝的措施,溝的斷面是隨有水面大小而定,最大底寬2米,最小0.8米,全長25公里。
綜合開發治理草海工程的興建,窪改治澇面積二萬餘畝;草海水面仍保持在4.8萬畝左右;消除了城關、保家、東山、白馬、小山等公社沿海一帶幾百年來的水害;草海周圍墾殖增加耕地1.5萬畝;除恢復了大片可耕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外,大大減輕了沿海一帶幾萬畝土地的澇災程度,並為下游大片農田的灌溉儲備了豐富的水量。這和建國前草海平均兩三年就要泄洪一次,周圍村民受災慘重的情形,恰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
1958年以後,由於工程連年失修,渠道、隧洞等建築物,垮塌淤積現象日趨嚴重,致使工程排洪不暢,倒流淹沒耕地七千餘畝,工程效益逐年降低。沿海農民要求再次續修草海水利,排除水害發展生產。遵照中央“以整修為主,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方針,1962年,縣成立了以副縣長張本仁為主,組織受益的城關、小海、羊街、么站等四個區,抽調區幹部2人,公社幹部12人,大隊幹部30人,生產隊幹部60人參加的整修領導機構,國家投資四萬元,補助糧食3萬斤。1962年2月草海整修工程第二次全面開工,以區為工區單位,採取划段、划方包干以及“三定"(定質、定量、定工期)、“三包死“(任務、口糧31、貼、工具費用)的施工方法進行搶修,歷時78天,到4月底竣工,全部工程實做土石方37110立方米,用去勞動工日39600個,工程質量通過驗收,基本符合標準要求,達到了排水通暢,減除澇災的預期效果。
草海
草海
● 楊灣河水庫工程
楊灣河水庫工程:在楊灣河築一均質土壩,壩高13.5米,壩頂寬3米,底寬57米,壩長372米,邊坡1:2。另有一根設計用作發電的鋼筋混凝土壓力管,內徑0.8米,最大泄洪量5立方米每秒,和放水閘,分為3個閘門,寬1.5米,高1米,頂部為半徑0.75米的半圓,閘頂可通汽車。採用木閘門。在壩右邊有一溢洪道,底寬5米。庫內有效庫容3500萬立方米,死庫容100萬立方米:用去143111個工日,完成土方111130立方米,石方168000立方米,混凝土40立方米。

流域概況


編輯草海集水區域,西起西涼山(海拔2854米,東經104°5′),東至羊角山(海拔2519米,東經104°20′),南至大龍槽梁子(海拔2490米,北緯26°46′),北至營盤山(海拔2360米,北緯26°59′),面積達380平方公里。
草海屬白水河流域,位於威寧、赫章一帶滇東北高原延續部份。地勢西南高,北部低,最高點陸家大營海拔2835米,最低點為大灣子河谷1190米。由於溯源浸蝕尚未深入,高原面保存得比較完整,地面起伏和緩,丘陵和盆地廣泛分佈,高原外圍為高中山區,山嶺上部寬闊平緩,中部為平緩斜坡,下部為陡坡谷地。

社會經濟

白水河流域有人口36.65萬人。耕地55.99萬畝,田1.35萬畝。牧業較發達,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4,有萬畝以上的成片草場14片,總面積達72萬畝。畜牧業以羊、豬為主,威寧火腿、羊毛地毯為其主要畜產品。農業則因地勢差異而各不相同:2000-2400米地區農作物以玉米、洋芋、蘭花籽、甜菜、黃梨、蘋果、核桃等為主;2400米以上地區僅能種植洋芋、蕎麥、冬籽、蘭花籽;1800米以下谷地以水稻、玉米、烤煙、水果為主。威寧蕎酥是當地特產糕點。工業有小型電力、機修、採礦、食品加工、輕手工業等。交通以公路為主,川滇東路幹線經過流域內,滇黔鐵路從流域邊緣外經過。
流域為貴州的高寒山區、平均氣溫10.6℃,最高32.3℃,最低-13.8℃;平均年降雨量950毫米,是貴州的少雨區之一。
地質地貌
草海地區地貌
草海
草海
草海地區,地質上屬上揚子褶皺帶威水迭陷褶束。地質構造較複雜,出露地層以石炭係為主,並有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白堅系、第四系地層出露,二迭系地層中玄武岩分佈面較大,蘭迭系、侏羅系、白里系只在局部地區出現,第四系湖積層和殘積層僅在湖區周圍出現,草海附近出露有局部前寒武系輝綠岩。高原面岩溶發育,多岩溶湖泊和窪地,草海是最大的一個。地下礦藏有煤、草炭、銅、鉛鋅、鐵、石膏等。
草海四周為平緩丘陵,其外則是山密重迭,呈現不同高度台地的多層地貌。草海處於威水背斜轉折端,系北東、北西、東西向主要結構面的交接複合部位,背斜軸線彎曲,起伏呈拱形,兩側傾角平緩,核部地層為石炭系下司段。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羊關山以南為補給蓄水區,羊關山以北為廣大強岩溶地區,是草海的主要排泄區和主要滲漏地段。草海周邊有多處清泉供人畜生活用水,也補給草海水量。草海外圍還有一大串岩溶湖泊和窪地,相互貫通,形成高原岩溶系統。
草海湖盆周圍屬高原緩丘(溶丘)地貌,地形平緩開闊,地面起伏極小。環湖周圍為平頂或深圓狀崗丘,相對高差在50米以下,海拔2200~2250米,是屬於湖瓮中最低級的剝夷面。緩丘間忿地或窪地彼此連片,第四系覆蓋層比較深厚,其問形成數層有價值的泥炭資源。

氣候

草海地區的地帶性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冬干夏濕氣候。特徵是光能豐富,冬暖夏涼,乾濕分明。太陽光照,195l~1980年的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5.4小時,年平均相對日照為41%,為貴州全省光照之酋。最多達2000.3小時,最少為1546.2小時。太陽光能總幅射,年平均為111.5千卡/平方厘米。最多年為124.2千卡/平方厘米,最少年為94.2千卡/平方厘米,地勢較高,最熱的7月平均溫度為17.7℃,冬季以1月氣溫最低,平均溫度1.9℃。每遇陰雨,常出現0℃以下的降雪凝凍天氣。晴朗時氣溫常高於0℃。夏季多晴天,較暖和。多年極端最高氣溫僅32.5℃,大多數年份在29℃以下,沒有穩定的長期。炎熱的夏季天氣特徵。
年均降水量為950.9毫米,最多年份達1436.5毫米,最少年份為655.9毫米。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的分配,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之分。從11月到次年4月,平均總降水量只有113.1毫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12%。晴天多,風力強,蒸發量大,春旱頻繁。5~10月,多年平均總雨量為837.8毫米,占年總雨量的88%。以5月下旬到7月初的雨量多而集中,常有大雨或暴雨。7、8、9三個月雨量適中,多三晴兩雨,是旅遊的最好季節。

土壤

草海盆地的土壤,大部分為高原黃棕壤。海拔地勢高,溫度低,相對濕度大,土壤的淋溶作用較強。PH值為5.0~6.0,故其酸度較大,土壤中粘粒下秘作用明顯,具有粘化現象。土壤質地粘重,通透性較差。有機物質沒有充分分解,故其含量較高,有一定肥力。土壤剖面呈棕色,自表層到深層表現出不同的物理特性。自0~20厘米的表層土壤,為小團粒狀的灰棕色輕壤;20~40厘米則為小團粒狀的黃棕色輕壤;40~100厘米左右,則為塊狀的灰棕色重壤。
草海盆地中的高原黃棕壤,在一些盆地、窪地和緩丘坡地上,多已開墾為旱作耕地。種植玉米、馬鈴薯、養麥、小麥、小黑麥、甜菜作物;栽培蘋果、黃梨、桃、李等果木;生長或培植栓皮櫟、滇錐栗、滇青岡、雲南樟、滇楊、滇朴、雲南松、華山松等林木。在土壤較薄、坡度較陡的山地或丘陵,多為草坡。湖周圍的鄰近區域,發育著湖泊沼澤土。在高出常水位的湖濱地帶,能栽培作物的多已成為肥沃的旱作土壤。在一些低洼地區,也屬湖泊沼澤土,現已逐漸成為耕地。潮濕或常被水淹的湖徐淤泥,發育著泥炭化的沼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