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鎮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轄鎮

迎仙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位於臨泉縣城西南部,距縣城有20公里。1949年設迎仙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由迎仙、常灣、楊園3鄉合建迎仙鎮。常住人口70172人(2017年) ,耕地6.5萬畝,總面積約64.21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轄29個村委會。
名稱
迎南南張營楊園
迎北鄭樓郭庄
韋小廟安腰庄南趙莊
西周庄前常灣李竹園
程灘后常灣劉集
鄭庄東李營后殷庄
鍾庄鄭寨南殷庄
秦寨東秦庄
秦橋邱庄
韋老莊常安庄
安小庄蔣庄

交通


省道S204線縱穿迎仙集,與鄉道迎長路、迎宋路、韋艾路縱橫交錯,構成便利的交通網路。

歷史沿革


迎仙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春秋時,就置有養仙集。據傳,集廟曾有一僧人,外號“骯髒臟”,眾人皆謂其為神仙,爭相親之敬之養之,故名“養仙”。遠近鄉里聞臟仙道法無邊,造福百姓,各地爭相迎之,並在附近連連建廟,恭迎仙僧,迎仙店也因此得名。
迎仙鎮
迎仙鎮

經濟


農業

農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芝麻、棉花,養牛、羊、豬、雞、鴨、鵝、兔。土特產有紅薯粉絲、紅薯粉面、小磨麻油。鄉鎮企業以農機修理、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油料加工為主。 
迎仙鎮充分利用本鎮飼草資源豐富以及當地農民素有養牛習慣的優勢,帶領全鎮人民大力發展肉牛養殖,走出了“種養結合,以養為主”的致富之路。全鎮黃牛飼養量達2.2萬頭,山羊1.8萬隻,肉牛達2.8萬頭,生豬2.6萬頭,家禽8萬隻,畜牧業總收入達2000多萬元,飼養人均增收500元。全鎮規模養殖大戶達80戶,擁有劉集等16個專業村,4個示範村。目前,全鎮黃牛養殖量居全縣之首,生豬養殖業迅猛發展。
該鎮還利用迎南工貿發展基地及50餘家畜禽規模養殖場的優勢,根據“三粉”、芝麻加工等廠家和種植大戶生產季節性強,需要大量臨時工人的實際情況,引導農民在農閑時節走進商業店鋪、建築工地、民營企業和種植養殖場打工。這些人在干好自己農活的同時,又利用農閑時間增加了收入,同時也為企業解決了季節性用工難題。目前,全鎮已有2000餘名農民成為各類業主的“短工”。據初步統計,通過“小打工”一年下來一個勞動力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
發展庭院經濟歷來是發展農村副業的得意之舉,迎仙鎮在鼓勵農民發展生態種養的基礎上,鼓勵農民利用庭院發展蔬菜、水果、藥材、手工加工業以及小規模的養殖,並通過“一池三改”建設,把美化庭院和發展庭院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使庭院成為農民創收的“小銀行”。在該鎮,秦寨村房前屋后的蔬菜種植、劉小庄的肉牛養殖、張營村的“小粉鍋”加工粉絲粉皮等都已成為發展庭院經濟的典型。

社會


著名商戶
文峰書店是迎仙鎮歷史最久、最為著名的一個書店。書店位於迎仙鎮的十字中心,毗鄰中心小學,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經營類別上主要以政治、經濟、文教、語言、少兒、體育、文藝、畫冊、生活用書、科學技術、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及進口原版圖書為主,並輔以期刊、文化用品來滿足讀者的多種需求,不論是精神食糧或口腹之慾,文峰書店一應俱全。隨著圖書發行市場和讀者需求方式的改變,文峰書店也在進行多元化商業模式調整。近日,文峰書店推出了實體書店、網路書店一體化的營銷服務新舉措,為讀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購書方式和渠道。文峰書店創始人安效峰先生秉著以“日新月異,追求卓越”為口號,為迎仙鎮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健康快樂的閱讀平台,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迎仙鎮書店
迎仙鎮書店
為弘揚傳統文化,展示古老民俗,豐富迎仙鎮及周邊鄉鎮的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迎仙鎮經濟發展和繁榮,為此,迎仙鎮東嶽廟特邀請大戲台、歌舞團、雜技團、兒童娛樂園等,會期五天。經大會秘書處研究決定:每年的農曆3月28日、6月13日、10月15日三個會期。本次會期從農曆6月13日至6月17日。屆時歡迎各界人士的光臨。 
迎仙精神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人本精神。
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
不計得失,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
團結互助,攜手共進的協作精神。
不等不靠,重建家園的自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