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
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地級市
石嘴山市,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地級市,位居寧夏最北端,東臨鄂爾多斯台地,西踞銀川平原北部,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轄2個區、1個縣,總面積5310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80.30萬人。
石嘴山市因黃河兩岸“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風光優美。石嘴山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寧東、蒙西兩個國家千億噸級煤田之間,是呼包銀蘭經濟帶、寧夏沿黃經濟區、寧蒙陝烏金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黃河穿東過,西依賀蘭山,濕地面積達415平方千米。融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沙湖為一體。石嘴山市號稱“塞上煤城”,因生產無煙煤而聞名。
2019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石嘴山市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202徠0年,石嘴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62億元,比2019年增長6.0%。
石嘴山,俗稱石嘴子,因賀蘭山至此,山石突出似嘴而得名。
1956年,國家決定大規模開發石嘴山豐富的煤炭資源。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報請國務院撤縣(惠農縣)建市。
1959年4月2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向國務院上報《關於撤銷惠農縣,成立石嘴山市的請示報告》。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第93次全體會議正式決定“設立石嘴山市,撤銷惠農縣,將原惠農縣的石嘴山等10個鄉(鎮)劃歸石嘴山市的行政區域,其餘地區劃歸平羅縣”。
1960年3月26日,石嘴山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上正式宣布成立石嘴山市,駐石嘴山,當時石嘴山市轄石嘴山鎮(區級)與尾閘、黃渠橋、寶豐3個公社。1960年4月,石嘴山鎮改建為2個區,組建南街、北街2個城市人民公社,2個公社為一套人馬、兩塊牌子。5月,調整公社規模,市郊3個公社划小為8個公社(尾閘公社劃分為尾閘、下營子2個公社;將黃渠橋公社劃分為黃渠橋、燕子墩、西永固3個公社;將寶豐公社劃分為寶豐、廟台、禮和3個公社。1962年5月,南街、北街2個區合併為市轄城區。
石嘴山
1963年5月,國營園藝農場變為集體所有,稱為園藝公社。7月,將黃渠橋、寶豐2個公社劃歸平羅縣管轄;平羅縣的大武口鎮(駐石炭井)和大武口公社劃歸石嘴山市。至此,石嘴山市轄城區1區、大武口鎮1鎮和尾閘、下營子、燕子墩、西永固、廟台、禮和、園藝、大武口等8個公社。1968年,大武口鎮駐地遷到大武口,在石炭井設置石炭井街道辦事處,為大武口鎮的派出機構。1970年10月,將石炭井從大武口鎮劃出,撤銷石炭井街道辦事處,改置為石嘴山市轄石炭井區,駐石炭井。
1972年,設置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北地區,地區機關駐大武口鎮,石嘴山市歸屬銀北地區。1973年大武口鎮升格為區。石嘴山下轄第一區(駐大武口)、第二區(駐石嘴山)和第三區(駐石炭井)。1975年,將大武口公社和園藝公社分別劃歸大武口區和石嘴山區管轄;同時組建了市直屬公社領導小組,管轄其餘6個公社。1976年,撤銷市直屬公社領導小組,設置石嘴山市郊區,管轄尾閘、下營子、燕子墩、西永固、廟台、禮和等6個公社。1979年將大武口區的的大武口公社、石嘴山區的園藝2公社劃歸郊區管轄。
1981年,三個區以駐地更名,即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3個區;市駐地遷到大武口。石嘴山市除管轄3個區、8個公社外,還管轄平羅、陶樂2縣。1983年,郊區各公社改稱為鄉。
1987年,撤銷石嘴山市郊區,恢復惠農縣。原郊區所轄的大武口鄉及園藝鄉的沿環村,分別劃歸大武口區和石嘴山區管轄;惠農縣轄7個鄉。
2002年10月,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石嘴山市石炭井區,劃歸大武口區管轄;將平羅縣的隆湖吊庄鄉及崇崗鄉的長勝、九泉、潮湖3個村劃歸大武口區管轄。
2004年2月,國務院批複撤銷石嘴山市惠農縣和石嘴山區,設立石嘴山市惠農區,以原惠農縣和石嘴山區的行政區域為惠農區的行政區域;撤銷石嘴山市陶樂縣。將原陶樂縣的紅崖子鄉、高仁鄉、馬太溝鎮劃歸平羅縣管轄,月牙湖鄉劃歸銀川市興慶區管轄。
截至2018年10月,石嘴山市轄2個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地大武口區。
行政區 | 下轄區劃 |
大武口區 | 長勝街道、朝陽街道、人民路街道、長城街道、青山街道、石炭井街道、白芨溝街道、溝口街道、長興街道,錦林街道、星海鎮 |
惠農區 | 北街街道、南街街道、中街街道、育才路街道、河濱街街道、火車站街道、紅果子鎮、尾閘鎮、園藝鎮、廟台鄉、禮和鄉、燕子墩鄉 |
平羅縣 | 城關鎮、黃渠橋鎮、寶豐鎮、頭閘鎮、姚伏鎮、崇崗鎮、陶樂鎮、高庄鄉、靈沙鄉、渠口鄉、通伏鄉、高仁鄉、紅崖子鄉 |
石嘴山市位居黃河中游上段、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跨黃河,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鄰;西臨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黃河水與內蒙古鄂托克后旗相鄰;南連銀川平原與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交界,東西寬約88.8千米,南北長119.5平方千米,位於東經105°58′~106°39′,北緯38°21′~39°25′之間。總面積5310平方千米。
石嘴山市東臨鄂爾多斯台地,西踞銀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米~3475.9米之間,按地形地貌可分為賀蘭山山地、賀蘭山東麓洪積扇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和鄂爾多斯台地四種類型。境內賀蘭山最高峰海拔3475.9米,面積1605.7平方千米,占石嘴山市土地總面積的30.24%。
石嘴山市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夏熱而短促,春曖而多風,秋涼而短早,冬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4℃~9.9℃。年最低平均氣溫-19.4℃~-23.2℃,年最高平均氣溫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佈較為均勻,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發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
石嘴山
石嘴山市境地表水系由黃河幹流,黃河一級支流都思兔河、水洞溝、賀蘭山山地溝谷,黃河引水排水渠系、平原低地集水湖沼組成基本骨架,絕大多數水量屬黃河過境水。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黃河水滲人和山地降雨貯備,富集於山前洪積扇及平原地帶;賀蘭山風化淺山地帶貯存少量風化裂隙水;鄂爾多斯台地地下水貯存極少。
石嘴山市境水資源總量為10.805億立方米/年,該地產水量僅1.585億立方米/年,黃河引入量為9.22億立方米/年(除去泥沙含量)。水資源總量中地表水資源量為9.666億立方米/年(含黃河引入量)。各地貌區地表水資源量分別為:賀蘭山區集水面積1346平方千米,年徑流量為532.6毫米,年均降水量262毫米,地表水資源量0.439億立方米/年。洪積傾斜平原區集水面積484平方千米,年徑流量10.0毫米,年降水量219.6毫米,地表水資源量0.048億立方米/年。沖積平原集水面積2199.6平方千米,年徑流量2.1毫米,年降水量169.2毫米,地表水資源量0.046億立方米/年。台地集水面積423.3平方千米,年徑流量3.0毫米,年降水量189.2毫米,地表水資量0.013億立方米/年。該地自產的地表水資源僅0.546億立方米/年。市境淺層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為5.668億立方米/年。其中接受山前側向補給量為0.12億立方米/年,大氣降水的人滲補給量為0.919億立方米/年,河道滲漏和引黃渠系滲漏補給量為2.446億立方米/年,田間人滲補給量為2.123億立方米/年,井灌回歸補給量0.006億立方米/年。
煤炭資源是石嘴山市傳統的優勢礦產資源。探明儲量為21.9億噸。保有儲量17.03億噸,有11個煤種,被譽為“太西烏金”的太西煤保有儲量6.5億噸,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率、高化學活性)特點,廣泛用於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金屬礦產市境發現有鐵、銅、鋁、金、鈦、鋯等6種。市境硅石資源包括石英、石英岩兩種,已知工業儲量1754.6萬噸,預測遠景地質儲量42.7億噸;市境黏土資源豐富,利用該地優勢黏土資源發展起來的陶瓷、水泥工業已成為石嘴山市重要工業門類之一除硅石與黏土之外,市境還發現雲母、白雲石、石灰石、輝綠岩等非金屬礦產。
石嘴山市境有天然喬木林4600公頃,集中分佈在賀蘭山腹地海拔1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帶,依海拔呈垂直分佈,主要樹種有青海杉、油松、杜松、灰榆、山楊等,系水源涵養林。天然灌木林7720公頃,主要分佈在平羅縣陶樂鎮境內沙漠邊緣和台地區及賀蘭山區淺山地帶。主要樹種有白茨、蒙古扁桃、紅柳、山榆、酸棗、檸條,在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有重大生態意義。市境有草場面積259114.4公頃。有野生植物665種,沙冬青、野大豆、蒙古扁桃、四合木4種植物被列為國家二、三級保護植物,另有4種屬賀蘭山特有種或准特有種植物。
五七幹校博物館
石嘴山市境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40目84科216種。其中獸類20種、鳥類154種、兩柄爬行類11種、魚類42種。主要經濟動物有51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斑嘴鵜鶘、黑鸛兩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白琵鷺、大天鵝、小天鵝、大雕、藍馬雞、灰鶴、大鴇、小鴇、石貂、蓑羽鶴、縱紋腹小、鳶、馬鹿、盤羊15種。其中盤羊、馬鹿處於瀕危狀態。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在賀蘭山區。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常住總人口為80.3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60.42萬人,佔總人口的75.2%。全年出生率為9.73‰,死亡率為5.83‰,自然增長率為3.90‰。市內有漢、回、蒙、滿等24個民族。
2020年2月24日,寧夏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全區常住人口主要數據情況,2019年末,石嘴山市80.59萬人,增長0.18%。
職務 | 姓名 |
市委書記 | 王剛 |
市委副書記、市長 | 張利 |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 常晉宏 |
副市長 | 蔡闖、武裕國、李光雲、楊志國、張虎 |
2020年,石嘴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62億元,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27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59.2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245.14億元,增長5.2%。
2017年,石嘴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4.98億元,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7.70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3.27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4.01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構成由上年的5.1︰63.0︰31.9,調整為5.2︰60.4︰34.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6951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3%,非食品價格上漲1.9%;消費品價格上漲1.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7.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9.8%。
2017年,石嘴山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3.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7.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0.2%。
2017年,石嘴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6元,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6947元,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擁有住房面積33.84平方米。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0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845元,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擁有住房面積53.64平方米。
2017年,石嘴山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37億元,增長4.5%。其中:農業實現產值36.66億元,增長4.7%;林業實現產值0.34億元,下降2.7%;牧業實現產值10.04億元,增長5.1%;漁業實現產值5.39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1.94億元,增長3.8%。
2017年,石嘴山市糧食播種面積68.14千公頃,增長2.1%。糧食產量44.89萬噸,增長1.4%。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生豬出欄6.82萬頭,增長7.4%;羊出欄58.74萬隻,增長4.4%。肉類總產量2.63萬噸,增長7.9%;牛奶產量8.75萬噸,增長2.3%;水產品產量6.08萬噸,增長5.6%。
石嘴山
2017年,石嘴山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65.15億元,增長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0%。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下降1.4%,重工業增長7.3%。2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3.4億元,增長35.6%;主營業務成本600.1億元,增長39.2%;實現利潤總額58.0億元,增長14.4%。工業產銷率達98.1%,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44家,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8.10億元,增長4.5%。
2017年,石嘴山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下降55.9%。商品房施工面積702.43萬平方米,下降16.1%;商品房銷售面積79.92萬平方米,增長27.2%;商品房銷售額23.35億元,增長15.2%。
2017年,石嘴山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28億元,增長8.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2.70億元,增長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58億元,增長6.5%。按行業統計,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0.64億元,增長13.8%;零售業實現零售額65.50億元,增長6.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58億元,增長8.5%;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4.56億元,增長12.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煙酒類實現零售額增長44.2%,化妝品類增長26.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6.8%,書報雜誌類增長21.9%,日用品類增長13.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55.4%,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下降54.6%,金銀珠寶類下降14.0%,糧油、食品類下降8.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7.5%。
2017年,石嘴山市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數327.42萬人次,增長14.5%;實現旅遊收入23.89億元,增長22.7%;人均消費729.82元/次,增長7.1%。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36.64億元,增長63.4%。其中,進口額11.75億元,增長74.4%,出口額24.89億元,增長58.7%。
2017年,石嘴山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49億元,增長59.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55億元,增長7.5%;電信業務總量9.94億元,增長63.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42萬戶,下降10.0%。行動電話用戶89.63萬戶,增長4.4%。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2.02萬戶,增長36.4%。
2017年,石嘴山市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06億元,下降1.1%,其中:增值稅7.26億元,增長39.2%;個人所得稅0.43億元,增長13.0%;企業所得稅0.91億元,下降12.3%。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92.67億元,增長2.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40億元,增長10.7%;教育支出12.23億元,增長0.6%;科學技術支出0.91億元,增長32.1%;文化體育與傳媒1.50億元,下降19.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40億元,下降18.2%;醫療衛生支出9.01億元,增長23.7%;環境保護支出9.12億元,增長1.5倍;農林水事務支出8.45億元,下降20.3%。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59.47億元,增長2.8%。其中:住戶存款376.85億元,增長8.1%;非金融企業存款89.09億元,增長1.3%;廣義政府存款91.20億元,下降7.3%;非銀行業存款2.29億元,下降75.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71.38億元,增長11.5%。其中:短期貸款197.06億元,下降9.4%;中長期貸款196.92億元,增長29.3%;票據融資76.21億元,增長55.0%。
2017年,石嘴山市實現保費收入7.67億元,增長26.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91億元,增長23.6%;人身險保費收入3.77億元,增長29.2%。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及給付額2.63億元,增長8.0%,其中,財產險賠款及給付額1.94億元,增長22.2%;人身險賠款及給付0.69億元,下降18.4%。
2017年,石嘴山市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自治區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建設了寧夏瓜菜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建設了石嘴山科技園,首批入駐科研平台及服務機構27家,引進人才團隊21個、博士85人。35項創新創業項目獲自治區、石嘴山“雙創”大賽獎勵。啟動實施100項市級科技合作項目,17項科技合作項目列入全區首批“科技支寧”專項。國家農業園區通過科技部驗收。發明專利申請量2114件,同比增長337.7%;專利授權量908件,同比增長349.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59件,同比增長47%。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有高等學校1所,在校學生0.90萬人,畢業生0.20萬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0.79萬人,畢業生0.27萬人;普通中學38所,在校學生4.12萬人,畢業生1.42萬人;普通小學65所,在校學生5.03萬人,畢業生0.9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78人;幼兒園92所,在園幼兒2.05萬人。每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數192人、每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數309人。全市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主要高校:寧夏理工學院
優秀中學 | ||||
光明中學 | 石嘴山市一中 | 石嘴山市二中 | 石嘴山市三中 | 石嘴山市八中 |
石嘴山市九中 | 石嘴山市十五中 | 平羅中學 | 石嘴山市五中 | 石嘴山實驗中學 |
優秀小學 | ||
石嘴山市一小 | 石嘴山市二小 | 石嘴山市三小 |
石嘴山市十二小 | 石嘴山市二十五小 | 石嘴山市二十六小 |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共有文化館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3個,民間藝術機構26個,公共圖書館4座,藏書70.65萬冊,總流通人次45.6萬人次。廣播電視台2個,電視發射和轉播台(站)3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8個,其中醫院35個、衛生院23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4598張。衛生技術人員613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2171人、註冊護士2578人。
2020年11月,入選國家醫療保障局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2017年,石嘴山市舉辦“美麗石嘴山·2017寧夏環星海湖”綠色騎行節、中國足球協會室內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等各類賽事55項。市特殊教育學校代表寧夏參加全國比賽,榮獲1金5銀3銅,9塊獎牌。全國首批“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養計劃公益項目”落戶該市,光明中學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2017年,石嘴山市有城鎮從業人員22.68萬人,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4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4.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3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9%。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參加養老保險38.20萬人。其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6.3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3.05萬人,城鎮離退休人員8.80萬人;總計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2.1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69.30萬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8.57萬人、統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50.7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2.96萬人、13.23萬人、10.55萬人。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擁有福利院、敬老院16個,床位3560張,收養各類人員1226人。全市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2.72萬人,其中城市居民1.02萬人,農村居民1.70萬人;全年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0.93億元。
石嘴山市境西部橫切賀蘭山地的溝谷(山口)歷來是聯結中原農耕區和北方草原牧區的交通孔道。惠農區瀕臨的黃河段,水面狹窄,河床穩定,清初以來一直是寧夏聯結甘肅、內蒙古及華北地區的水旱碼頭。包蘭鐵路和109國道、110國道、石中高速公路貫通市境。石嘴山(惠農區)和平羅兩座黃河大橋橫跨東西,聯結寧夏、內蒙古,構成市境交通的主體。市區至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交通距離81千米,距銀川機場100千米,距首都北京1282千米,距蘭州市529千米,距包頭市450千米,距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分流線—寶中鐵路中衛站248千米,距運煤出海口秦皇島市1639千米。
2017年,石嘴山市公路貨運量4219萬噸,下降13.9%;貨運周轉量59.33億噸千米,下降0.1%。全年公路客運量859萬人,下降24.3%;客運周轉量3.14億人千米,下降23.8%。
截至2017年底,石嘴山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0.73萬輛,增長5.8%,其中營運汽車保有量1.40萬輛,下降5.4%;非營運汽車保有量9.33萬輛,增長7.9%。個人汽車保有量達到9.55萬輛,增長6.9%。
蕭如薰 | 徐保字 | 任天才 |
沙湖
沙湖生態旅遊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距首府銀川以北42千米,包蘭鐵路、京藏高速、109國道傍湖而過。湖泊面積4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沙漠面積22.52平方千米,最高處可達百米。2007年景區榮獲國家首批5A級景區,並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並在西部旅遊行業率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兩項國際認證。2010年沙湖景區獲得“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遊湖泊”稱號。
玉皇閣
玉皇閣位於平羅縣城北大街,景區面積為3.6萬平方米,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后多次擴建。經多次續擴建形成了寧夏最大的道觀,內有城隍殿、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等十六個殿宇樓閣,供奉著72尊職司不同的道家仙宗。為3A級旅遊景區。
北徠武當壽佛寺區
北武當壽佛寺區是整個北武當旅遊景區的核心。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千年古寺。歷來有“西夏名蘭、山林古剎”的美譽。整座廟宇自北朝南,依山而建。中軸建築山門樓、多寶塔、大雄寶殿、藏經閣,配殿相互對稱,和諧自然,四周群山環立,群山托一殿,一殿鎮群山,被譽為“掛在半山上的宮殿”。幾經朝代更替,祖堂所供師祖牌位已歷二十四代法嗣,迄今已有九百二十年歷史。清慈禧太后曾欽賜“護國壽佛禪寺”。每逢農曆四月初八、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九廟會期,都有來自各地的遊客前來拜佛祈福。為3A級旅遊景區。
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2018年度寧夏健康城市建設排名第一位、“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133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