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泰山

中國泰山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泰山是一座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僅在泰山的中軸線上就現存有各種石刻1800餘處。泰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可將其分為“幽、曠、秀、奧、妙”五大遊覽區。

泰山


泰山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VI)、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莊嚴神聖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傑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
概 況
泰山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這裡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故鄉。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享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古代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遊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泰山日出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每當雲霧瀰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泰山佛光是一種光的衍射現象,它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據記載,泰山佛光大多出現在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霧的天氣,而且是太陽斜照的時候。
泰山還以石刻眾多聞名天下,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親自提寫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辭優美,書體高雅,製作精巧。泰山現存有石刻1696處,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記載泰山歷史的重要資料,又是泰山風景中的精彩去處之一。
文化遺產
(圖)2
(圖)2
悠久的歷史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聖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台、猛虎溝等。神山、文化寶庫 泰山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表3),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宗教
泰山宗教發祥久遠,佛教於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岩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唐宋時,靈岩寺極 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岩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戰國時就有方 士隱居岱陰岩洞;秦漢后詞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后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以碧 霞祠影響最大。
自然遺產
(圖)3
(圖)3
地層地貌
泰山的形成,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個地質時代的演變過程。泰山運動形成了巨大的山系,燕山運動奠定了泰山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泰山的雄偉和今日泰山的總體輪廓。泰山有豐富的地殼運動遺跡,具有世界意義的地質科學研究價值。泰山地區的寒武紀片麻岩群是華北台地的基底,地層剖面出露齊全,化石豐富,保存完好。泰山雜岩有20億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對研究中國東部太古代地層的劃分、對比,以及太古代歷史的恢復,均具重要意義。泰山西北麓張夏、崮山、炒米店一帶的灰岩和砂頁岩發育典型,已確定為我國寒武系中、上統的標準剖面,是古生物許多種屬的命名地或模式標本原產地。
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岩層上裂隙泉分佈甚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泉水甘冽透明,“性寒而沉,味甘而潤,有清心明目,止煩潤腸及利二便和輕身延年之功效”,古人稱為“泰山神水”。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炭岩岩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繡川向北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帶,岩溶水向北潛流,受地層區輝長岩的堵截,紛紛涌露,使古城濟南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泰山位於華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與黃河中下游的東西通道交叉樞紐之側,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對泰山影響的擴大及其文化的弘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植被古木
泰山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植被覆蓋率達80%,從山麓拾級而上,可依次見到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垂直界線分明,植被景觀各異。現有種子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種,草本植物72科556種,藥用植物111科462種。
泰山的古樹名木,源於自然,歷史悠久,據《史記》載:“茂林滿山,合圍高木不知有幾”,現有34個樹種,計萬餘株。他們與泰山歷史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是古老文明的象徵,其中著名的有漢柏凌寒、掛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歲、六朝遺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銀杏、百年紫藤等,每一株都是歷史的見證,歷經風霜,成為珍貴的遺產。
[引用信息]:國家文物局

泰山風景名勝區


泰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
(圖)4
(圖)4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僅在泰山的中軸線上就現存有各種石刻1800餘處。泰山岱廟天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 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在靈岩寺還有40尊宋代的羅漢塑像,造型突出個性,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藝和藝術表現力。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主要分佈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泰山最險處,首推十八盤”,從松山谷底至岱頂南天門的一段盤路,叫摩天雲梯,俗稱十八盤,全程1公里多,石階1,594級,垂直高度400米。磴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如今,從中天門至岱頂望府山已架設了空中纜車。
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中軸線上現存各種石刻1,800餘處,著名的有稀世珍寶《秦刻石》、大字鼻祖《經石峪金剛金》、千古之謎《無字碑》、金碧輝煌的唐摩崖石刻《紀泰山銘》等。泰山岱廟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宮殿,殿內有著名的《泰山神啟蹕迴鑾圖》,是一幅模擬封建帝王封禪巡狩的大型古壁畫。靈岩寺千佛殿內的40尊宋代羅漢塑像也很有特色。
泰山,綿亘于山東省中部,前臨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東省府濟南,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泰山自古以來與中國的其它四座名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合稱“五嶽”,泰山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說,從秦皇漢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禪,或祭祀,綿延不斷,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千百年來,紛紛前來遊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當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游泰山後把泰山比做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縮影。1987年,泰山被登錄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可將其分為“幽、曠、秀、奧、妙”五大遊覽區。
東路為泰山“幽”區,從紅門至南天門有6293級石階,峰迴路轉,步移景換,為歷代帝王登山封禪的御道,泰山的文物古迹多在此路左右。沿路主要有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中天門、十八盤等勝景。至斗母宮稍向右斜路步行,便是有名的經石峪。在面積一畝多的石坪上,刻著一千四百餘年前北齊人所書佛教典籍《金剛經》部分經文,每字直徑約半米,字為隸書,遒勁剛健,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十八盤”,為泰山著名險道,垂直高達400多米,共有1600多級石磴,直通南天門。十八盤是對登山者體力與意志的考驗。奮攀此道,登上南天門,極目遠望,天高地遠,心曠神怡。
西路為泰山“曠”區,從天外村乘車至中天門,盤山公路九曲迴腸。此區有黑龍潭、長壽橋、扇子崖,山環水繞,景色曠秀。
桃山源為泰山“秀”區,有翠屏山、筆架山、五峰翠山、彩帶溪、一線天等,群峰競秀,溪瀑爭流,於泰山雄傳之外,獨具江南山水風韻。
后石塢為泰山“奧”區,景緻清而幽。后石塢松濤為岱陰一絕,大、小天燭峰宛如兩把長劍直刺青天,百丈瀑、天燭瀑飛流直下,聲震十里。
泰山之“妙”區在岱頂。登上南天門,漫步在天街玉欄石階,就好象遨遊天府仙界,飄飄欲仙,盡得大自然奇妙。再經碧霞祠、大觀峰,就到了泰山極頂---玉皇頂。在極頂,旭日東升的景象最為動人。每日凌晨總有不少遊人遙望東方,一睹日出雲海的勝景:東方漸成金黃色,一輪紅日徐徐上升,剎那間,騰空而起,山巔雲海間銀波澎湃,景色壯觀。
巍巍泰山是古老的,在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在新石器時期,泰山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泰山又是常新的,80年代以來,泰山上相繼架設了三條現代化遊覽索道,添置了直升飛機,登泰山更便利了,泰山先後舉辦過九次國際登山節;為維護文物古迹,六千餘級石階全部整修一新;“不夜山”工程使泰山夜晚平添光彩。新建起的融現代化旅遊諮詢與星級賓館於一體的泰山旅遊諮詢中心、國際飯店,使泰山真正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齊全的風景旅遊區。岩岩泰山已成為世人遊覽的勝地。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累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嵐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成為我國山水名勝的集大成者。
[引用信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

泰山傳說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天地萬物之祖盤古氏死後,頭部化作東嶽泰山。拒梁人任昉撰的《述藝記》:"昔,盤古之死,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傳說:盤古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從而,泰山成為五嶽之首。
1987泰山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正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
泰山突兀而立於華北大平原東側的齊魯古國,東臨浩波無涯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縱覽東部沿海廣大區域,泰山踞高臨下、凌駕於齊魯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東天一柱"。這樣,古人們便有了泰山為天下之中心的感覺。
泰山周圍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來。這裡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夏初,禹曾分九州,其中冀、豫、青、袞、徐五洲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裡有六國之都,泰山成了東方文明的代表,偉大而莊重的象徵。
泰山除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還具有豐富的自然美,如果我們把風景自然美的形象特徵概括為雄、奇、險、秀、幽、奧、曠的話,那麼泰山除了從總體上和宏觀上具有雄偉的特徵外,還在雄中蘊含著奇、險、秀、幽、奧、曠等美的形象。
泰山在幾千年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中國名山風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觀為基礎,又滲透著人文景觀美的地域空間綜合體。根據中國傳統的山水觀,把富有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的自然景觀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價值更高、內容更為豐富的泰山風景景觀。
山下的泰安城,也是因為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遊覽觀光發展而成。岱廟是泰安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安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後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築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過渡階段。
泰山古建築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建築與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副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築典範,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調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和深化自然環境。每一位進入泰山的遊人都會容易而明顯地感覺到,正是由於這些莊重而輝煌的古建築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於天的泰山深入到億萬炎黃子孫的心坎之中,併名揚世界。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僅在泰山的中軸線上就現存有各種石刻1800餘處,有的為帝王親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辭優美,書體高雅,製作精巧。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嬴秦,下迄當代,代代相繼,佳作紛呈,成為登山途中的一道絢麗的風景線。泰山岱廟天貺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在靈岩寺還有40尊宋代的羅漢塑像,造型突出個性,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藝和藝術表現力。
[引用信息]: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