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動物

選擇一般只能根據性狀的表型來進行,而其目的卻在於選出優良的基因型。 ④利用數量性狀育種值間的相關,即遺傳相關進行間接選擇,也是數量性狀選擇的重要途徑。即按種畜的同胞或後代的平均表型值進行選擇。

選擇(動物)


正文


也稱選種,即選留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個體作為種用。是改良畜禽品質、提高生產性能和育成新的品種或品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個體體身以及親祖、同胞和後裔等的性能資料是選種的主要依據。
原理 選擇一般只能根據性狀的表型來進行,而其目的卻在於選出優良的基因型。性狀的表型與其基因型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完全吻合,因而選擇往往難以準確。最簡單的情況是在由一對完全顯性基因所控制的質量性狀中對隱性性狀進行選擇,因為它們由兩個相同的隱性基因組成的隱性純合子基因型與表型相一致。對顯性性狀的選擇就必須區分兩種基因型──顯性純合子和雜合子,二者的表型相同,而遺傳結果不同。如控制牛毛顏色的有兩種基因:黑毛基因是完全顯性,紅毛基因是隱性;一頭黑毛牛可能是顯性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區分這兩種基因型的方法一般採用測驗性交配,簡稱測交,即用已知基因型的個體與被測動物交配,從後代的表型來判斷其基因型。如1頭黑毛公牛與7頭以上紅毛母牛交配(已知為隱性純合子),如後代全為黑毛牛,基本上可判定該頭公牛為顯性純合子,否則就是雜合子。測交是選擇畜禽質量性狀遺傳的一種重要方法。
對數量性狀進行選擇則複雜得多,而禽畜的經濟性狀如產蛋量、泌乳量和屠宰率等一般又都屬於數量性狀,受許多對基因制約,基因型組成複雜,其表型易受環境影響,變異呈連續性。對此類性狀都是用統計方法來歸納分析,以求得制約一個性狀的全部基因的遺傳效應的總和,即基因的加性值,又稱育種值。分析數量性狀遺傳情況的重要參數是遺傳力(h2),即育種值變異量(方差)與表型值變異量的比率。家畜各種性狀的遺傳力不同,如豬背膘厚度的遺傳力高達0.55,而每窩產仔數的遺傳力僅0.15。育種值不能直接度量,可通過如下途徑間接估計,然後進行選擇:①遺傳力高的性狀其表型值接近於育種值,按各個體的表型值選擇就可收到較好效果。如牛的乳脂率的遺傳力高達0.6,若要培育一個高乳脂率牛群,可以直接選留乳脂率高的母牛。②對遺傳力低的性狀則可根據家系的平均表型值或個體多次記錄的平均表型值來選擇,因平均表型值接近於平均育種值。如雞的產蛋數的遺傳力僅0.05,採用家系選擇可使大群指標迅速提高。③利用遺傳力和親屬間的遺傳關係從各種表型值估計育種值,然後進行選擇。④利用數量性狀育種值間的相關,即遺傳相關進行間接選擇,也是數量性狀選擇的重要途徑。如豬的飼料利用效率與日增重間有相當強的正相關,選擇日增重快的個體即可間接提高飼料利用效率。
方法 常用的有:①個體選擇。即按個體本身性狀的表型值進行選擇。此法適用於遺傳力高且公、母個體都有所表現的性狀,如豬的背膘厚度,綿羊的毛長等。採用本法可及早選定種畜,具有加快育種進程之效。②系譜選擇。即按歷代祖先(主要是親代和祖代)的性能記錄進行選擇。其準確性不可能很高,一般僅用於種畜幼齡期的初選。③家系選擇。即按各家系(一般指全同胞群或半同胞群)的平均表型值來選留優秀家系。在豬、雞中使用較多,尤其適用於遺傳力低的繁殖性狀,如雞的產蛋數和豬的產仔數等。④同胞選擇和後裔選擇。即按種畜的同胞或後代的平均表型值進行選擇。適用於低遺傳力性狀、限性性狀(只有一種性別表現的性狀,如母牛的產奶量、母雞的產蛋量)以及活體難以度量的性狀(如豬的屠宰率、瘦肉率等)。同胞平均表型值不包括種畜本身的表型值在內,因此早在被選動物的幼齡,甚至出生前就可選擇,這是它的優點。後裔選擇準確性高,因為它的優良性能已由其後代加以證實。但種畜的選定時間長、育種進程慢,適用於種用年限較長且公畜利用率高的家畜,如奶牛等的選種。
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注重於選擇種公畜,而且大多在不同發育階段利用幾種選擇方法多次進行選擇。如奶用種公牛出生時先根據系譜記錄或同胞資料進行初選;以後又根據第一年的個體生長發育和初次配種能力進行個體選擇;最後再根據其女兒的平均產奶性能作後裔選擇。
此外還有:家系內選擇,即在每個家系中選留其最優者;綜合選擇,即根據多個性狀的綜合指標或綜合指數進行選擇;和正反交反覆選擇等多種選擇方法。
選擇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其影響因素又很多,如選擇強度、選擇性狀的數目、世代間距和環境條件等,都對數量性狀選擇發生作用。因此只有多次重複同一方法,連續數代定向選擇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配圖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