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頭肉

垃圾肉的一種

糟頭肉,即“槽頭肉”,垃圾肉的一種,是指豬頭與軀幹連接部位的頸脖肉,上面淋巴較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236—1988)生豬屠宰操作規程》要求,對屠宰后的豬必須進行“整修、複檢”:按順序整修(豬)腹部、修割乳頭,放血刀口,割除槽頭、護心油、暗傷、膿瘡、傷斑和遺漏病變腺體,完成這些操作規程后,專業人士再對豬肉檢驗,合格才加蓋章印。

“槽頭肉”是豬頭和軀幹連接部位的頸脖肉,含有較多淋巴,所以國家標準中規定屠宰時要割除“槽頭”。

用途


非正規的早餐攤點有可能用含有“糟頭肉”的垃圾肉做肉包子。一般做肉包子不會全用“槽頭肉”,而是把少量五花肉、肉皮等摻入“垃圾肉”中一起攪碎,然後加入調味佐料,攪拌后做成包子餡、餃子餡。蒸熟后,肉包子里的肉餡看上去跟好肉做成的餡差不多,市民根本看不出來也吃不出來。
糟頭肉
糟頭肉

專業信息


醫學專家:食用“垃圾肉”極易被感染
“垃圾肉”對人身體有沒有危害?
不論是自家養的豬還是養殖場大規模養的生豬,喂飼的食物中,均有人們所遺棄的剩飯、剩菜等變質甚至腐爛的東西,不少細菌、病毒就進入了豬體內,這些細菌、病毒被淋巴腺免疫器官抑制。因此,帶有淋巴腺的“垃圾肉”是不能食用的。
“垃圾肉”經過蒸、炒、炸等高溫加工,會不會殺死所有的細菌和病毒?
在100攝氏度的高溫下,要想殺死所有細菌、病毒是不可能的。經過高溫加工后的“垃圾肉”食品,或多或少還會有些細菌和病毒存在,這其中有少數病毒是人體無法免疫掉的。如果人們經常食用“垃圾肉”加工的食品,會受到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