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草原之夜的結果 展開

草原之夜

孟貴彬、朱崇懋演唱歌曲

《草原之夜》誕生於1959年,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田歌譜曲、張加毅填詞。這首歌被稱為“東方小夜曲”,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國民歌經典,1959年以來歷經40多年而久唱不衰。誕生地新疆伊犁霍城縣(及可克達拉市)建有草原之夜風情園。

2019年,該曲獲得“歌聲唱響中國”最美城市音樂名片發布暨表彰儀式“最美城市音樂名片優秀歌曲獎”。

創作背景


簡介《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國民歌經典,至今久唱不衰。這是一首深為群眾喜愛的中國式的"小夜曲"。詞曲作者曾於拍攝影片時同去新疆一個由十三個民族組成的軍墾農場深入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聽到草原的篝火旁傳來維族戰士們歌唱勞動和愛情的悠揚歌聲,深受感染,立即寫成歌詞,並根據當地流行的蒙古民歌素材編曲,成為蒙古民歌的經典力作。
《草原之夜》的作曲家田歌,《草原之夜》使他一舉成名,這時他才21歲。1959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一部反映新疆生產兵團屯墾戍邊生活的大型藝術紀錄片《綠色的原野》,田歌參與其中,從而與此片的導演張加毅相遇了。
張加毅帶著包括年輕的田歌在內的一班人馬來到了新疆,他決定要在這部新的名為“綠色的草原”的紀錄片中,記錄兵團精神,弘揚軍墾文化。
張加毅在考慮如何給這部記錄片配上一支相宜的主題曲,因為畫面十分宏偉壯觀,主題曲是不是應該溫情柔軟一些、以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果呢?
在與官兵們相處的日子裡,張導演覺得自己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他覺得只有把這種心聲唱出來,才能夠真正激勵戰士們的鬥志,也才符合美好的人性。於是導演自己提筆寫了起來:美麗的夜色多沉靜……
寫完之後,張加毅把歌詞交給了田歌。年輕的田歌欣喜不已,四十分鐘以後,田歌把張加毅叫了回來,“張導,詞作家,來聽吧!”田歌輕聲唱了起來,張加毅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唱得非常動情,我當時也有點傻了,心想,現在是什麼氣候呀,我這詞是寫得軟了一點,誰知道你這曲子比我這詞還軟,但是,確實好聽。就這樣讓他唱了四五遍。正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到生產兵團的戰士們,在窗外喊:‘亞克西,亞克西!’原來他們一直在窗外聽著,這時候都鼓起掌來。這對我震動很大,我立即在田歌的曲譜上寫道:同意錄音,張加毅。”
就這樣,《草原之夜》成為《綠色的原野》這部片子的主題歌,1985年,《草原之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教材,並稱它為“東方小夜曲”。

詳細背景

草原之夜[刀郎版]
草原之夜[刀郎版]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以後,天山南北百廢待興。為了克服當時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將士做出了永垂史冊的貢獻,其中尤以戰果輝煌的屯墾戍邊值得謳歌。
1954年10月,新疆生產部隊集體轉業,正式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分赴全疆各地披荊斬棘,投身經濟建設,從此揭開了開發祖國大西北的壯麗篇章。
進駐伊犁河谷的農四師,是一支以轉業軍人為骨幹,由支邊青壯年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勁旅。他們紮根在伊犁河谷最艱苦的地方,為開發建設“塞外江南”所立下的卓越功勛,贏得了邊疆各族人民的交口稱讚。為了歌頌共和國成立之初各條戰線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1958年中央決定擺設一批大型彩色紀錄片,作為向國慶10周年的獻禮。對其中擬在新疆攝製的影片,周總理作了三點指示:一要謳歌軍墾將士忘我的社會主義勞動熱情;二要反應新疆13個兄弟民族的親密團結;三要體現西部邊境中蘇兩國的友好情誼。為了確保影片的製作效果,王震將軍還在周總理的特意關照下,聘請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張加毅擔當編劇和執導,但最初既無完整劇本,拍攝地點也未能確定。
草原之夜[刀郎版]
草原之夜[刀郎版]
霍城縣西南的“可克達拉”,西距國門霍爾果斯約20千米,緊鄰當時的蘇聯。1952年2月,由“三區民族軍”整編而成、少數民族成員多達87%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五軍十四師四十團,進駐霍城縣“阿克圖別克”一帶墾荒,很快就在這片沙漠與綠洲交錯的亘古荒原上,掀起了戰天鬥地的大生產熱潮。1954年10月在“小卡子”正式成立農場,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1957年夏天,該團遭遇嚴重旱災,當時與我國關係很好的蘇方得知后,曾主動將霍爾果斯界河自己的分水閘閘位降低,友誼之水便源源不斷地從我方閘口流進乾涸的農田,使旱情及時得到緩解。時任場宣教股長的董志剛便以《讓水》為題作了記述,不久師政部又將其改名為《霍爾果斯河畔的友誼》輯入了《從中原到邊疆》一書。
1958初秋,張導前來新疆調查研究、體驗生活,入住烏魯木齊兵團政治部招待所。一天從隨手翻閱的一本《從中原到邊疆》中看到了這篇小通訊,眼前忽然一亮。他認為,這個邊境農場的條件,完全符合周總理所提出的三大要求,預示風光秀美、民風淳樸的伊犁,便被自治區黨委和新疆軍區一致選定為影片的拍攝地,具體地點就在“可克達拉”。
地處伊犁河北岸的“可克達拉”開闊平坦,歷來是蒙古族、哈薩克族等游牧民族的徒居之所。因每到春夏之交,曠野上繁花四放、碧草如茵,哈薩克牧民便給她取了一盒令人心醉的美名——可克達拉(譯成漢語就是“綠色的原野”)。張加毅率領先遣組來此採訪、考察時,一聽說這層含意,欣喜之狀溢於言表,於是當即興奮地對同伴說:“真是太巧了,這苦思不得的片名原來竟是這麼容易,就叫《綠色的原野》吧!”
1959年春天,《綠色的原野》正式開機拍攝。一天傍晚,張導同新疆軍區文工團推薦加入的攝製組的作曲家田歌結伴,信馬由韁漫步原野。剛走出營地幾千米,舉目四顧,便見叢叢蘆葦在火紅的晚霞照耀下 熠熠生輝,遠方還有縷縷炊煙升起,歌聲隨著和風飄然而至。眼前這如詩如畫的景色,使他兩深深陶醉,不覺揚鞭策馬前行。走進一看,原來是一群民族戰士圍著燒烤野味的木架,彈著“都塔爾”(民族樂器名)在輕聲歌唱,自娛自樂。被這群小夥子深深感染的張導不禁脫口相問:“堯爾達西(同志),你們唱的什麼歌呀?”年輕人開心地齊聲答道:“我們在歌唱勞動,歌唱愛情,歌唱幸福的今天和明天......”
意外的巧遇,頓時激發了他兩額的創作靈感。折返途中,張加毅深情地對田歌說:“夥計,歌唱勞動和愛情,歌唱新生活,這發自各族人民的肺腑的革命樂觀主義心聲,不正是我們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嗎?”於是他請田歌一道下馬席地而坐,借著落日餘暉的短短半個小時,就把在煙紙上一氣呵成的歌詞交給了田歌。回到宿舍大約40分鐘后,譜好了曲子的田歌便邀來張加毅邊彈邊唱起來: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
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來春風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
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一首膾炙人口的的經典名曲就這樣誕生了。歌聲中飛出的旋律悠揚婉轉,抒發了詞、曲住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很熱對共和國建設者的由衷敬佩;它像一泓清泉,滲透詠唱者的心房,回蕩在可克達拉的寧靜的夜空,令人陶醉。這兩位親密合作者的臉上,同時綻放出了欣慰的笑容。
《綠色的原野》播映后,立即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轟動。出息國慶十周年招待會的周總理觀看影片后,還當面誇獎張加毅:“為國爭了光,尤其是《草原之夜》很好聽......”《草原之夜》從此唱響神州大地,數十年經久不衰,深深地感染著一代代立志報效祖國的華夏兒女。這優美的樂曲也很快在國外流傳,成了深受不同膚色的人們共同喜愛的文化瑰寶。不僅大江南北人人傳唱,李雙江、閻維文等著名軍旅歌唱家更是百唱不厭。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其命名為“世界著名東方小夜曲”,1994年又榮登中央電視台“中國民族經典金牌榜”,贏得了當之無愧的殊榮。
世界名曲《草原之夜》之所以誕生於可克達拉,既是情與景的“巧合”,更是時代的必然。1958年,農四師可克達拉林場(1969年統一更名為64團)僅6000人口,條件極為艱苦。一批批在此紮根的各族復轉軍人和支邊青年,發揚戰天鬥地、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並肩奮鬥,在剛剛開墾出來的近6700公頃耕地上收穫了5470噸糧食,約佔全師總產量的16%,試種的棉花也獲得了總產5100擔皮棉的好收成,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第一代“可克達拉”人忘我勞動,奮發圖強,面對惡劣生產、生存條件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既是《草原之夜》的靈魂,也是全體駐疆軍墾將士對新生的共和國無私奉獻的真是寫照,更是這首世界名曲百唱不厭、永遠回蕩的魅力所在。
“可克達拉”因地處元代察合台汗國王都的“中亞樂園”阿力麻里古城“南郊”,歷史、文化底蘊同樣十分厚重。為使這片誕生世界名曲的沃土成為激勵後人的精神源泉;2004年夏天,一個以“可克達拉”為註冊商標的“《草原之夜》風情園”,在世界名曲誕生地正式對所有人開放。園內相繼建起了《草原之夜》紀念館、阿力麻里——成吉思汗西征展覽“、氣勢宏偉的蒙古”大漢金帳”、草原石人、岩畫群和展示民族歌舞的休閑廣場。創辦者通過不遠萬里去北京、內蒙古等地徵集史料為補充,全方位地向全世界展示了包括突厥屬部葛邏祿(斡匝兒)立國於伊犁河谷、震驚世界的成吉思汗西征經歷、古城阿力麻里風貌,二太子察合台的文治武功,東察合台汗國的興衰,西陲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風情園”的創辦,得到了《草原之夜》詞、曲作家張加毅、田歌的一致讚賞和大力支持:田歌曾親臨指導,為其出謀劃策;張加毅則向“《草原之夜》紀念館”贈送了他當年指導的《綠色的草原》所留下的資料、大量珍貴照片和他本人的《回憶錄》。2004年9月張老因病辭世后,夫人薛蘊華及子女遵其生前遺願,於次年6月將骨灰護送來伊,自治區和伊犁州黨政機關、農四師及各族群眾在被他生前視作第二故鄉的可克達拉,隆重地舉行骨灰安葬儀式。瞄準創建“西域人文第一園”方向,經過精心策劃的“《草原之夜》風情園”,配套設施日臻完整,已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和伊犁河穀人文旅遊新亮點。2005年5月,國家旅遊局專家考察團來此調研時,隨同考察的加拿大地理學家羅伯特先生稱讚道:“千年前成吉思汗的鐵騎從這裡向西征服世界,今天《草原之夜》又以人類的文化音符唱響世界,堪稱千年草原文化與歷史一脈傳承”;時任伊犁州旅遊局局長的朵振國則說:“可克達拉不愧是一塊集名史、名城、名人、名曲為一體的福地。 ”

歌曲歌詞


刀郎版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
草原之夜[刀郎版]
草原之夜[刀郎版]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
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
等到那千里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來春風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
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來………
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來………
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歌曲鑒賞


《草原之夜》以蒙古民歌旋律為主的樂曲集,曲調高昂奔放,馬頭琴的特有音色把人們帶進了廣闊的草原,使人們彷彿置身藍天白雲之間,大草原恬靜、深遠的歌曲令人心馳神往,歌曲亦舒亦緩,款款深情,在這美麗的中秋夜色中,勾起人們對大草原的深深眷戀之情。

音樂分析

《草原之夜》是一首描繪夜色的歌。旋律圍繞著中低音區的主音上。歌詞、節奏比較寬鬆。小的曲調波浪優美精湛的腔調形成優雅細膩的韻味。形成了非方正的結構。第二句提高了一個8度,最後用拖腔停在了主音上採用了自由延伸旋律手法。

刀郎演唱


刀郎
刀郎
刀郎,2004年以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唱紅大江南北。專輯除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情人》《衝動的懲罰》等經典歌曲之外,還收錄了《草原之夜》等翻唱歌曲。
草原之夜經刀郎以蒼茫、沙啞而不失高亢的西域風格演繹,別具風格。

鑒賞評價


《草原之夜》曲作者田歌曾錄製視頻,盛讚刀郎演唱的版本有特點:刀郎他唱這首歌,有新疆的生活。同時他又有特點,他因為在新疆待了那麼多年,他了解那裡的生活,同那裡的人民有深厚的感情。我感覺到是吻合的 深入人心的,能揭示拓荒者的心理,因此他被廣大的聽眾來接受,在全國也很受歡迎。

音樂作品


專輯
專輯名稱發行時間
2002年的第一場雪 2004-01-15 國語

獲得榮譽


時間頒獎禮獎項獲獎方結果
2019年“歌聲唱響中國”最美城市音樂名片發布暨表彰儀式最美城市音樂名片優秀歌曲獎《草原之夜》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