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委總參謀部

源於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參謀團

民主革命時期,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軍事工作機關,也是組織全國武裝力量建設和作戰指揮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始建於土地革命戰爭初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設立參謀團(即軍事委員會),劉伯承任參謀長,周恩來、賀龍、葉挺、蔡廷鍇、鄧演達任委員。1929年,聶榮臻任參謀長。1931年1月,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成立參謀部。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軍委正式設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葉劍英任總參謀部部長。1932年6月,中革軍委將總參謀部部長改稱總參謀長,下設參謀處。10月,劉伯承任總參謀長。1933年5月,中革軍委總參謀部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部。下設第一局至第五局,分別負責作戰、情報、訓練、通信聯絡、管理工作,軍委總兵站部、總供給部先後併入第四局。1934年2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中革軍委成員改選,劉伯承任新成立的中革軍委總司令部的總參謀長。增設第六局,即總參謀部動員局。不久,劉伯承由於在作戰方針上同李德、博古等存在嚴重分歧被免職,總參謀部由葉劍英負責。1935年6月,紅軍第一、第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8月,中革軍委總司令部機關與第四方面軍總司令部部分人員組成紅軍總司令部,劉伯承任總參謀長。9月上旬,紅軍總司令部機關隨右路北上的紅軍編為陝甘支隊,下設司令部,葉劍英任參謀長。11月,增設第七局,即總參謀部糧食總局。同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軍委參謀部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亦稱參謀部),葉劍英任總參謀長,張雲逸任副總參謀長。下設作戰、通信、機要等七個科。1936年12月,紅軍總司令部併入西北軍委參謀部,改成中革軍委總司令部,劉伯承任總參謀長,葉劍英、張雲逸任副總參謀長。1937年7月,中革軍委總司令部改稱中革軍委參謀部。8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成立,蕭勁光任軍委參謀長。中革軍委參謀部即改稱中央軍委參謀部,聶鶴亭任參謀部部長,歸軍委參謀長直接領導。同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葉劍英任中央軍委參謀長,陳奇涵任總參謀部部長。抗日戰爭期間,滕代遠、陳奇涵、王若飛、許光達、葉劍英先後任軍委參謀長或參謀部部長。1945年8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改稱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並恢復總參謀長名稱,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兼總參謀長,葉劍英任副總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中央軍委作戰部繼續履行總參謀部職責,管理總參和其他局的業務工作。1947年8月,彭德懷改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后,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理總參謀長。1949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建立航空局,歸總參謀部建制。10月,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改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