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新八景

信陽新八景

公元1747年值乾隆盛世,時任信陽知州的詩人張鉞有感於信陽風光之美,賦詩八首,為信陽修建了八處美景(信陽古八景),詩名即景名,分別是:《賢嶺松風》、《浉河泛月》、《申塔朝暉》、《奎樓晚照》、《龍潭瀑布》、《雷沼噴雲》、《龜山晴雪》、《長台古渡》。公元2010年重修信陽新八景:望湖軒、茗陽閣、聚賢祠、申伯樓、龜山亭、河洲榭、平山塔、琵琶台。

景點介紹


一景:望湖軒
望湖軒
望湖軒
望湖軒,位於南灣大壩東隅,西與茶島、鳥島隔湖相望,一樓是南灣湖發展歷史展示,二樓是工程自動化監控。最是嫻雅望湖軒,是山地靈性的集結體,清風明月無人管,誰人不識望湖軒。
二景:茗陽閣
茗陽閣
茗陽閣
茗陽閣,茗陽天下又一閣,位於信陽市浉河區茶韻路一號,建成於2007年4月29日,該閣塔高五層,閣頂十四丈,佔地面積63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海拔150米,寶頂高度47米,被稱為中原第一大閣。它的雄渾大氣與浉河的蜿蜒靈秀相得益彰。既是茶文化的代表建築,也是信陽市的標誌性建築,是一棟雕欄飛檐、斗拱圖騰等多種形式的中國古建築元素匯聚而成的建。
茗陽閣三個字是由已故國家主席華國鋒題寫的。南攬賢山,北抱浉河,西望流水,東對橋,下坐山丘,上擎天宇,雖然沒有江南三大名樓歷史悠久,但其建築之精巧,氣勢之宏偉,可以與江南的名閣名樓相媲美,其外觀形狀,高低大小,與黃鶴樓酷為相似,並稱姊妹樓不為過。
三景:聚賢祠
聚賢祠
聚賢祠
聚賢祠,賢松扶風,聚天下豪傑,所在位置正是賢山之巔,古時曾有賢士隱逸於此,所以賢山又名賢隱山,古八景賢嶺松風所在地。古詩有云:“昔賢高隱處,遺嶺檀清幽。松密煙速望,風翻翠欲流。梵間多寶剎,坐愛滿林秋。疑是蓬萊地,申南作勝游。”正是對當時場景的完美寫照,今逢盛世,修建此祠,此祠布局類似於四合院,整個建築佔地1.6畝,總建築面積:865平方米,登高望遠的好去處,居高臨下,絕世水月。賢山的古風,也將因聚賢祠的誕生而遠播他鄉。
四景:申伯樓
申伯樓
申伯樓
信陽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而稱申城。追本溯源,而今天在浉河公園內立的申伯樓以彰其名,以緬其德,設計沿用古八景中的奎樓晚照中的奎樓的基本功能,樓體碩大,風格粗朴,雄渾大氣。
五景:龜山亭
龜山亭
龜山亭
龜山亭,龜山位於浉河與界河交匯處,因山形似龜,故有此名。據傳,信陽古稱柳州,大龜山小龜山是烏龜父子,因為龜山晴雪這一景點無法記錄,特建此亭以記,有晴雪亭和龜山亭二亭。白牆,綠瓦,迴廊,亭台,綠色的草地,成為信陽人的又一假日休閑地。
六景:河洲榭
信陽新六景
信陽新六景
一半是河水,一半是樓榭,浉河水中夜舟泛月,河洲榭內聽戲品茗。兩河相會雙槳盪,蟾光散暮煙蒼蒼;
孤道遺珠天山滿,桂席飛杯斝瓊漿;
石舟靠斜背宜岸,飛榭蘭言勝管弦;
長淮張良畫可賦,濤聲依舊對清蓮;
七景:平山塔
平山塔
平山塔
平山塔,黛青山一點紅。從遠處觀看,它就像獨立河邊的護衛,單薄,卻硬朗。此塔總建築面積1853平方米,與平橋區總面積1853平方公里相契合。塔高26米,喻平橋2600多年的建築歷史。塔身合暗層計9層,取久久之意。在浉河新八景中,相對龜山亭、琵琶台、聚賢祠等建築,它才是最佳的登高觀浉河看城區處。
八景:琵琶台
琵琶台
琵琶台
琵琶台,原不叫琵琶台,它的前身是信陽古八景之一的長台古渡。長台古渡,古稱“長台渡”,是明清時代重要的淮河渡口,是鹽、糧及其他物質的集散地。
清代信陽知府、詩人張鉞贊曰:
臨淮呼野渡,桐柏發源長。漲急篙能沒,波平葦可航。
煙光通夾岸,雲影泛中央。四牡津常問,溯洄意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