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鍋莊的結果 展開

鍋莊

迪慶鍋莊

迪慶藏族鍋莊舞,廣泛分佈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根據從麗江石鼓轎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畫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測,鍋莊舞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簡介


迪慶藏族鍋莊舞
迪慶藏族鍋莊舞
迪慶藏族鍋莊舞以德欽縣奔子欄鎮和香格里拉市沾塘鎮、小中旬鎮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欄在待客時以 鍋莊歌舞形式表現系列禮儀程序,有“祝福鍋莊”、“逐客鍋莊”、“讚頌鍋莊”、“相會鍋莊”、“辭別鍋莊”、“挽留鍋莊”、“送別鍋莊”、“祈福鍋莊”等種類,在全國各藏區十分罕見。其曲調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個部分。香格里拉鍋莊分古、新兩種,“擦尼”是古鍋莊,歌詞內容、舞步形式都較古老,具有濃厚的祭祀性質,有專門的動作和歌詞,多為宗教界和老年人喜愛;“擦司”是新舞,系隨著不同時代而新編的歌舞。迪慶藏族鍋莊的歌、舞、詞都很豐富,唱詞以三句為一段。凡遇喜慶佳節、新居落成、婚嫁喜事,人們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跳個通宵,表示歡慶和祈福。
鍋莊舞的舞步分為“郭卓”(走舞)和“枯卓”(轉舞)兩大類。“郭卓”的步伐是單相的朝左方起步,左右兩腳共舉七步為一節,這樣輪迴起動,由慢轉快,步數不變,舞步較簡單,參跳人易學,故人數甚眾。枯卓的舞姿多樣,種類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產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詳情


年輕人喜愛擦司,舞時一般男女分列,左手搭肩,成圓圈。人數不限,順時針舞動。上身前俯,顫膝幅度較大,踏跺動作較多,腳跟擊地或擊靴。男子兩胯向左右晃動,手只隨身擺動,女舞者左臂夫腰或拉手,右臂隨動作前後擺動。有順圈走步、壓腳跟、猴子對腳、三步一翻身、三踢一勾掖、孔雀吃水、山兔蹦跳等十多套動作。
鍋莊邊跳邊唱,多為問答對唱比賽。在傳統式的對歌比賽中,誰掌握的傳統歌詞全面,誰就能取勝。在即興問答比賽時,誰想象豐富,思維敏銳,勝利就屬於誰。
迪慶藏族鍋莊包含著豐富的藏族文化內涵,形式完整多樣,地域特色鮮明,民族風格濃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其中蘊含著友愛、團結等傳統的人文精神,有較高的藝術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