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中

楊仁中

楊仁中,1933年生,山東省濟寧市人,語音康復專家。1957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

目錄

簡介


中國人工喉創造者,我國著名的語音康復醫學開拓者之一。他發明的人工喉等系列語音康復工設施,使失去發音能力的3000餘例國內外“半路啞人”重新開口講話,先後接待100多個國家、地區的訪問學者,至今仍被讚譽為“歷史久、方法多、效果好、形成系列、技術先進。”1959年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1965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78年被選為全國和山東省醫藥衛生先進工作者,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86年晉陞為研究員,歷任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省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全國勞模津貼。
楊仁中出生於濟寧市一戶貧民家庭,姐弟8人,仁中排行第二。其父母是流落到城市的破產農民,先後在美國人辦的德門醫院和德國人辦的同善醫院做洗衣工、縫衣工。后其父到醫療室作雜役,在自學基礎上,其父得以豐富醫療知識並鍛煉了操作技能。濟寧解放時,其父母開設了亦家亦醫的鄉間“福德診所”,給少年楊仁中打下深深烙印。在省立濟寧一中,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新鮮知識,做遺傳學實驗,自造簡易顯微鏡和多種物理教學模型,採集生物標本,修復小型天文望遠鏡,觀察神秘的星空,有些被選送到山東省少年科技展覽會,倍受稱讚。
為了繼承父業,也為了破譯人體生老病死之謎,他選擇了學醫。1953年秋,楊仁中跨入了山東醫學院。1955年被推選為全國三好學生代表,進京參加中華全國第十六屆學代會,受到周總理、陳毅副總理的親切接見。
1956年,楊仁中被安排到北京醫學院第一附院重點實習耳鼻喉科。在山東醫學院附院耳鼻喉科,他有幸得到孫教授的指導。在耳鼻喉科臨床第一線,楊仁中多次接觸“半路啞人”,他試著從祖國醫學、科學文獻找材料,翻閱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上面寫道“世人以竹木牙骨之類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謂之顙叫子。”這一記述給他以極大振奮,但此奇物久已失傳。他從民間流傳的許多發音玩具中受到啟發,多次解剖小動物的屍體喉標本,探討發音器官的構造和功能。
經過上百次實驗,他和同伴們共同探明了把氣流送入口腔的特殊進路,從而制出奇巧的彎管,又設計出別緻的發音器,二者的組合,成為“中國人工喉”的雛形。院領導和院內外眾多同行給予了大力支持,創立了醫生、工人與病員的三結合,臨床、生產與科研結合。這種全新的組織模式,大大縮短了科研周期。實踐,失敗,再實踐,再失敗,最後第一型中國人工喉終於誕生。在1958年國慶節前夕,戴上“中國人工喉”的病人發出了“美妙的聲音”。“半路啞人”重新說話,填補了我國該醫學領域的空白!但是第一型有很多不足,有待改進。楊仁中和人工喉科研組從宿舍、病房、鐵工部走出來,從醫院走向社會,深入工廠,在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廠、青島橡膠廠大力協作下,中國人工喉逐漸發展到第三型。1964年被省衛生廳鑒定為“國內首創”,獲國家新產品三等獎。
1965年10月,全國專家組的耳鼻喉科專題委員會對第六型中國人工喉進行了鑒定,一致認為:嘴管的進路、發音膜的裝置、膜間距離之調節、進氣口的設計等都是創造性的。會上播放了病人戴上人工喉的錄相錄音,發出的聲音也比較清晰悅耳。這是一項耳鼻喉科新的創造發明。
1975年,中國人工喉(8—5型)榮獲全國衛生科學大會獎。其彩色科教影片也在伊朗德黑蘭國際第14屆教育影片節參展,在141部參展影片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金質台爾芬獎。
除了中國人工喉,楊仁中及其語音康復基地還陸續創造了語音康復系列工程,如食管發音與胃代食管發音訓練法、喉——氣管狹窄自調擴張器及其訓練法、電子助講器、中國電子喉等,都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中國獨有的集電子喉和中國人工喉於一身的電子助講器於1984年10月應用於臨床,效果良好。同年10月28日,中國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全國主要新聞媒體都以《我國第一個電子助講器研製成功》為題,將喜訊傳遍國內外。
1987年11月,第二屆國際殘疾人康復學術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來自各國的500多名專家學者發表千餘篇論文。大會推選兩名代表做不限時間的專題報告,其中之一就是楊仁中教授,他作的“中國人工喉的設計、製造和臨床應用”報告,激起全場一次次熱烈掌聲。
1990年,全國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展覽會上獨設展區,展出中國人工喉及其系列語音康復成果。
1994年2~3月,中央電視台1~4台多次播放“東方時空”欄目的“東方之子——楊仁中教授專訪”;
1999年9月,《大眾日報》50年典型回訪欄目以《不衰的強音》為題刊登再訪楊仁中的資料;
2000年7月,《老幹部之家》雜誌“人物專訪”欄目又刊載楊仁中的業績。中國人工喉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和《新中國萬歲!》等史冊。
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楊仁中,給了他諸多的榮譽:中國人工喉科研組主任、山東省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共山東醫學院附院黨委常委兼副院長、中共山東省衛生廳黨組成員兼副廳長、中共山東省委第三屆委員會候補委員、山東省總工會常委,兼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理事、中國康復協會喉功能康復研究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衛生廳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山東醫藥雜誌編委等職。
年近古稀的楊仁中研究員,面對成就和榮譽,他首先想到的仍是周總理40多年前對他說的那句話:“要為病人解除痛苦,為祖國爭光”。他從1957年畢業留校,直到1971年,他妻兒的戶口才轉到濟南。
退下來的楊仁中仍堅守在臨床、科研第一線。也身兼數職:工人、衛生員、傳達員、電工、木工、泥瓦工等。有些單位欲以高薪聘他,都被婉拒。他說:“我是中國人,中國養育了我,我將一輩子報效祖國!”。新山大成立后,校領導對楊仁中的業績再次給予肯定。
2001年3月20日,展濤校長一行蒞臨研究所,指示“只能鞏固、發展、提高,不能撤銷,不能失傳;要保護好科研資料,不能丟失;要改善條件,繼續為國爭光。”趙明順副書記多次親臨視察,多次指示:“有困難找黨委,中國語音康復事業要發展、要提高、要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關係黨和國家的榮譽,關係國內外影響,要保管好歷史資料。”近日,李承俊副校長到研究所實地考察和具體了解情況。齊魯醫院周日光書記、魏奉才院長也多次表示一定對中國第一個語音康復基地予以大力支持。(田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