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廟
成吉思汗廟
成吉思汗廟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罕山之巔,成廟由蒙古族耐勒爾設計,1940年5月5日動工修建,1944年10月10日竣工。
該廟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字型;融漢、蒙、藏三個民族建築風格。正殿當中有16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四周繪有反映成吉思汗業績的圖案,中央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銅像;兩偏殿陳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裝,瓷器等複製品,山門到正殿有寬10米、長158米用花崗岩砌成的81級台階。
成吉思汗廟核定為國家3A級旅遊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吉思汗廟照片
1941年(民國三十年)5月5日,工程開工奠基。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10月10日竣工。
文革期間遭破壞,1983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撥款修復,1987年7月完工。
198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重新整修了成吉思汗廟和罕山公園。
2002年9月,香港華人工商促進會將投資2.2億元人民幣對成吉思汗祠廟進行全面擴建。
2006年05月25日,成吉思汗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成吉思汗廟
寺廟東側設蒙古包,蒙古包前有馬廄一處,裡面飼養一匹象徵著成吉思汗遠征英姿的白色駿馬,稱之為“神馬”。西側建有一棟東邊方型、西邊圓型、面積200餘平方米的房屋,恰與山頂廟宇相襯。順台階南下,有高10.8米的大山門,山門由並排三個硃紅色大門構成,距山門兩側30米處設東、西便門。東西偏殿陳列元代服飾、書簡、器皿。三座大殿天花板繪有蒙古古代圖案,大殿和走廊牆壁有成吉思汗箴言字畫與當代畫家思沁繪製的大型壁畫。
雕塑的成吉思汗青銅塑像屹立在大殿中央,北壁和東西兩側是由思沁等畫家創作的大型壁畫。正殿北壁畫了25個人物肖像,均為成吉思汗的文武重臣。東廳壁畫《統一長城南北》,表現了成吉思汗在統一長城南北后,把中原的桑織農工與北方的畜牧業交流融一,從而促進了南北經濟共同發展的業績。西廳壁畫《暢通東西方》 ,表現了成吉思汗在溝通東西方文化、工商業、交通等方面對世界的貢獻。東西走廊共有四幅壁畫,展示了成吉思汗的生平業績。
成吉思汗廟
正殿外面的園頂中央懸掛著一塊蘭色長方形匠額,匾額上用蒙漢兩種文字端端正正的寫著《成吉思汗廟》金黃色的大字。大殿周圍建有一米寬、一點五米高的石塊圍牆。南牆中央修有一座綠色琉璃瓦頂的高大山門、兩扇大門呈硃紅色,門上釘著金黃色蘑菇型大銅釘,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偏殿
成吉思汗廟
成吉思汗箴言長廊
長廊里豎立幾十塊刻有成吉思汗箴言的大理石石碑,碑文內容為蒙漢文對照,書法字體多種。有“知自己之弊病問他人,而知之治國之失誤向賢者而學之”,“不要以金銀珠寶裝飾自身,而要以道德才能充實自己”,“能治家者即能治國,能率領十人作戰者可以委付以千人萬人,他就率領千人萬人作戰”,“只要你們兄弟互相幫助,彼此堅決支援,你們的敵人再強大也戰不勝你們”,“生為金玉之身不為學而治己者,乃枉費一生也;人雖聰明睿智其知識終有枯竭之時,如能勤學不輟尤為聰明”,“讀書的糊塗人終究要超過生來的聰明人”,“居民在平時應像牛犢般的馴順,戰時投入戰鬥應像撲向野禽的餓鷹”,“疾恨他人發家反而沖了自家的財神”,“說萬句空話莫如辦一件正事”等等。
鎮遠神矛蘇勒德
天驕雕塑
“神馬白駿”漢白玉雕塑:這匹受過成吉思汗封禪的並非一般的乘騎,相傳是玉皇大帝天馬神駿的化身,成吉思汗把其視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驍勇直前、吉祥如意的象徵。
天驕金像
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塑像:殿內四個塑像由西向東,分別是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他們都是孛兒貼皇后所生。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興安北大路82號。
外部交通:乘飛機或火車到烏蘭浩特市,再轉乘去景區的汽車即到。
內部交通:成吉思汗廟位於烏蘭浩特市的北山公園內,無論是在汽車站或在火車站均可乘坐1路或2路公交車抵達。
20元(2015年2月)。
位於大興安嶺山脈的中段,科爾沁草原腹地,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裡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僅為4-6℃。最佳出遊時間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