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8榴彈炮
M198榴彈炮
M198式榴彈炮是美國於1976年研製定型的一種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由於大量採用輕金屬,使全炮重量比同口徑其它榴彈炮輕近1000千克,具有射程遠,威力大,機動性好,重量輕,可空運的特點,是一種適於直升機吊運且具有較好戰略機動性的火炮。
為了能與華約國部隊的第二梯隊作戰,取代當時已沿用20多年的M114A1式155mm榴彈炮,美陸軍提出發展可用CH—47直升機吊運、具有戰略機動性的新型155mm榴彈炮,並要求其發射火箭增程彈的射程應能達到30000m。
1968年9月開始研製,1969年製造出一門發展型樣炮,稱為XM198式。1970年4月進行樣炮的系統鑒定,同年10月完成設計工作。1972年4~5月交付了10門樣炮,1972年10月至1975年初進行可靠性試驗。試驗期間針對炮尾發生炸裂問題改進了發射裝葯結構,並將原來的楔式炮閂改為螺式炮閂。1975年2月到1976年10月製造出4~9號改進型樣炮,進行第二階段研製與使用試驗。1976年12月正式定型為M198式155mm榴彈炮。1979年2月對19門定型樣炮進行部隊使用試驗。從1968年開始設計到1979年完成最後部隊使用試驗,整個研製周期歷時11年,進行了各種環境試驗、強度試驗、重要部件考核改進試驗以及部隊使用和鑒定試驗等,累計發射了13萬發炮彈。
該型榴彈炮採用傳統結構,由M199式炮身、39倍口徑長身管、M45式后坐裝置、瞄準裝置和M39式炮架組成。
火炮採用M199式炮身。身管自緊鍍鉻,當量全裝葯壽命為1750發。螺式炮閂裝有M53式擊發機構和制式緊塞墊及緊塞環。炮尾裝有一個用三種顏色表示炮管受熱情況的警報器,炮手可根據顏色情況調節發射速度,避免身管過熱。當身管溫度超過350℃時,發出警報,此時應立即停止射擊。雙室炮口制退器重113.4kg,效率為17%,但在炮手工作區域內的超壓雜訊較大,炮手需戴DH—178式頭盔。使用8號裝葯時,需用一根7.5m長的拉火繩遠距離拉發,避免炮手受衝擊波的嚴重影響。行軍時,炮身需向後迴轉180°,固定在大架上,以縮短行軍長度。
M45式反后坐裝置由兩個制退機和一個復進機組成,為液體氣壓式,可變后坐長。復進筒固定在後炮箍上,位於身管上方,由浮動活塞、節制桿、調節器組成。兩個制退筒也固定在後炮箍上,分別位於身管兩側。M39式炮架用鋁合金和A710高強度鋼製成。鋁合金焊接上架,用螺栓固定在下架上部的環形軸承上。大架為鋁合金焊接的箱形結構。牽引環裝在左大架上,行軍狀態時負荷為226.8kg。兩個駐鋤可以拆卸,平時分別安裝在兩個大架側面。下架下方有圓形鋁合金座盤,射擊時用球形座連接在下架下面,行軍時可卸下固定在大架上。
下架前方裝有手動液壓泵,射擊時通過液壓泵抬起炮車,使炮車輪離地180mm,火炮坐落在座盤上。方向機和高低機安裝在上架上,齒弧均是密閉式的。兩個平衡機為氣壓式,位於上架和搖架之間,最大承受壓力為12.4MPa。
瞄準裝置包括放大率4×、視界10°的M137式周視瞄準鏡,放大率8×、視界6°的M138式肘形瞄準鏡和M17、M18式高低象限儀(-270~1433密位)。為了便於夜間作戰使用,所有瞄準裝置中的數字刻度,均用氚光源照明。間接瞄準射擊時,炮手在左邊,用M137式周視瞄準鏡裝定方位角。副炮手在右邊,用M18式象限儀確定射角。直接瞄準射擊時,使用安裝在副炮手位置上的M138式肘形瞄準鏡。
M198榴彈炮發射M107式榴彈、M795式新式榴彈、M549A1式火箭增程彈、M449式殺傷子母彈、M483A1式反裝甲殺傷子母彈、M864式底部排氣子母彈、M712式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M692/M731式反步兵布雷彈、M718/M741式反坦克布雷彈、M454式核炮彈、M825式黃磷發煙彈、M110系列黃磷發煙彈、M116系列發煙彈、M485系列照明彈、M118系列照明彈、M110式芥子化學彈、M121式VX和沙林彈、M631式催淚彈和M687式二元化學彈。還可發射正在研製的M785式核炮彈和M694E1式遙控振動與聲響感測器炮彈。M785式核炮彈採用W82式戰鬥部。
上述彈藥使用M119A1式(7號)、M203式(8號)和M211式小號發射葯裝葯。彈藥配用M78式、M557式和M739式彈頭觸發引信;M514式、M728式和M732式近炸引信;M501式、M520式、M548式、M564式和M577式機械時間瞬發引信以及M565式機械時間引信。
M198榴彈炮
初速563.9米/秒
最大射程22000-30000米
方向射界45度
高低射界-5.5~+72度
理論射速4~6發/分
炮身長39倍
炮全長12396毫米(行軍狀態)
炮全重7076公斤(戰鬥)
編製炮手10人
彈重42.2~46.7公斤
運動方式卡車牽引
配用彈藥常規彈藥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