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處

五處

五處穴 Wǔ chù(BL5)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醫學入門》作巨處。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布有額神經外側支和額動、靜脈。主治頭痛,目眩,目不明,癲癇等。現代常用於治療癲癇、三叉神經痛、結膜炎等。

簡介


● Wǔchù BL5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巨處
●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 功效:散風泄熱,鎮痙息風,清利頭目

穴名釋義


● 五,第五;處,處所、位置。該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起始第五個穴位處,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

簡便取穴

● 端坐,前髮際正中直上1橫指,再旁開一側額部發角到頭部正中線距離的1/3,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前髮際正中至后髮際正中為12直寸,前兩額發角(頭維)之間為9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簡便取穴中的1橫指(拇指)即“1寸”,可採用指寸定位法中的拇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伸直拇指,拇指指骨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17/93cfe822-74b1-416c-b3d0-da6816fa88d9.jpeg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額肌。
● 淺層有眶上神經和動、靜脈的分支;深層有面神經額支和眶上動、靜脈分支。

主治


● 眼部疾病,例如目眩,目視不明,結膜炎,青光眼。
● 頭部疾病,例如頭痛,三叉神經痛。
● 鼻部疾病,例如鼻塞,鼻衄。
● 其他病症,例如小兒驚風,癇證,癲癇。

操作


治療操作

● 平刺0.5~0.8寸。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

古籍摘要


● 《針灸大成·卷六》: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風熱,目眩,目不明,目上戴不識人。
● 《太平聖惠方》:主目不明,頭眩風悶。

常用配伍


● 配身柱、委中、委陽、崑崙,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
● 配率谷、行間,治頭痛、目眩。
● 配下廉、神庭,治頭風。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