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

方惠珍、盛璐德創作的課文

《小徠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社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4課 以及2017版二年級上冊第1課的課文,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由陶嵐琴朗讀(部編版的課文錄音朗讀者改為陳亮、梓君、左小群)。曾被改編成同名動畫片。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作品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作品影響


選入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選入蘇教版小學一年級
選入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
選入小學語文魯教版第二冊
選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2017秋季修訂版)

教學設計


【教材簡說】
教材插圖根據課文的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事先組織學生觀察蝌蚪和青蛙。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1、或多媒體課件,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徠一、談話激趣引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揭示新課,板課題:小蝌蚪找媽媽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自讀課文
1、標出不認識的字。
2、讀准字音。
四、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五、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指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理解“甩著”。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比較后,說說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分角色讀。
⑵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⑴ 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為什麼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⑶ 分角色讀。
六、小結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二、圖文結合,理解內容
1、自讀第4、5自然段。
討論交流: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是什麼樣的?
2、小蝌蚪又有什麼變化?
3、課件出示青蛙媽媽的話,結合課後“讀讀說說”的練習,用“已經”說話。
4、齊讀課文最後一段。畫出小蝌蚪最後變化的詞句。
教師板書:尾巴消失 捉害蟲。
5、小結: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也是青蛙生長變化的過程。
三、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複習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字卡,檢查識字情況。
1、出示“我會寫”的字,學生讀一讀。
2、觀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該怎麼寫?
3、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輔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評議書寫情況。
五、演一演
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課本劇《小蝌蚪找媽媽》。評出表演得好的小組予以獎勵。
六、拓展學習(作業)
1、課後進一步了解有關青蛙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保護青蛙的小衛士。
2、通過查找資料或網路資源,了解一種動物從小到大的變化過程,以後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