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峰

羅漢峰

羅漢峰位於黃山東端,雲谷寺旁,香爐峰與仙都峰之間,為36小峰之一,海拔1157米。峰上多奇松,粗壯高大、蒼朴古偉,狀若羅漢,故名。峰近旁有仙燈洞、丞相源、紅泉溪諸景。相傳,淇雲和尚建“擲缽禪院”后,即想在大殿中塑建十八羅漢,但泥塑工匠因一時找不到臨摹的圖樣而犯愁。但一覺醒來卻發現山峰就酷似羅漢圖,於是就讓泥塑匠人照此形態,在大殿里塑出十八羅漢,有坐有立,有走有卧,有笑有愁,有怒有恨,神態各具,栩栩如生。另有九華山的羅漢峰上現有地藏岩、大悲院、無底洞等諸多勝景。

黃山羅漢峰地理位置


傳言

相傳,淇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天夜晚,
羅漢峰
羅漢峰
他突然夢見仙人指點說:“淇云何愁?你和你身旁的山峰不就是佛國羅漢嗎?”天亮醒來,他面對潭中水面,看到自己方臉大耳,濃眉大眼,禿頂虯須,酷似“羅漢”。再抬頭遠眺,發現一山峰的形狀也與羅漢毫無二致。可惜因歲月滄桑,這十八羅漢並未保存下來。而淇云為山峰所取的“羅漢峰”一名,卻長期流傳了下來。

評價

今人有詩云:“丞相源深碧水潺,一峰橫卧白雲間。群松態古成羅漢,野鶴仙猿共往還。”

九華山羅漢峰地理位置


概況

位於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於組成其山體的花崗岩十分密緻、堅硬,抗風化、流水沖蝕能力強,故形成渾圓頂壯的山峰。前人描述“羅漢峰壯若僧,陰冥則慈雲法雨,若人鬼鳥獸之起於旁也。”峰西有羅漢墩,是山脊行展開的一大片空曠地,遺有古廟基。

歷史傳說

俗說五百羅漢曾在此聚會,故名羅漢噸。相傳金地藏卓錫九華后,常居此為沙門僧眾講經說法,留有聖跡。南宋陳岩寫詩讚道:“閱盡人間萬劫塵,平生結習一無存。居山更向山頭坐兀兀真成不動尊。”羅漢墩周圍有地藏井、地藏岩、鑽山神鼠、古佛洞、大悲院、無底洞等勝景。

勝景

地藏井位於羅漢墩西。相傳金地藏曾在此地禪修,苦於沒有飲用水,就在山上尋水源,見一地表濕潤,便挖出一口活泉,故名地藏井。古人譽為“佛水”、“仙水”,可以治病消災,延年益壽。當然這是善良的願望。不過這口井水的確清冽甘甜,經化驗檢測,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優質礦泉水。大家可以嘗嘗鮮。
地藏岩位於羅漢墩北。這是一大片平曠的岩面。傳說當年金地藏在此坐禪,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個窩槽,恰好能容納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稱“地藏靠”。十分神奇。可親身體驗一下“內不覺已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的境界,願地藏菩薩給你帶來靈氣、福氣、運氣、和財氣。在地藏岩向西盼望聳立的插宵峰、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盡收眼底。
大悲院位於羅漢墩南,沿石板道下行約1公里即至。此地高台平曠,面積約3000平方米。明代有高僧人在此建撲雲庵、觀音堂茅蓬、一棵松茅蓬、大悲院等寺廟,曾是香火興旺的道場。后毀,尚留有多座廟基。在大悲院下方0.5公里處地存有3座2米高的古僧墓塔林。
近年有遼寧僧人明仁在古寺遺址重建大悲院,一幢呈“7”形的6開間民居式殿宇和數間寮房掩映在綠樹叢中,香煙繚繞。明仁和尚又在大悲院東北0.5公里處台地建有6座已故僧人塔林,用花崗岩石雕琢而成,每座塔的造型都別具一格。因僧屬密宗一系,故稱“密宗塔林”。塔林蒼松環衛、陽氣充足,遠眺青山歷歷,視野開闊,是風水佳境。
倚欄石刻位於羅漢墩東南岩壁。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為“春來莫忘重到此,倚欄側目聽松風。”款識:廬陽(合肥)人。隸書,筆力遒勁,是一幀品味較高的石刻作品。我們身置雲涌松濤之中,體會“聽松風”3字,當別有一番韻味。
鑽山神鼠位於羅漢墩北“百步雲梯”上方。尖頭、小眼睛、頭頂長著一溜絨毛(青草)體態憨厚、穩鍵,正在朝拜西方如來佛。也許這隻鑽山大老鼠,原來十分兇殘,為害天下,後來經地藏菩薩教化開悟,改惡從善而有了佛性。
無底洞位於大悲院西,深60米,寬處4米,窄處僅1米,呈丫葫蘆形。洞中有洞,洞洞連貫。入內巉岩倒掛,亂石交疊,壁隙縱橫,一片陰森。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視碧空,有“坐井觀天”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