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黑參的結果 展開

黑參

黑參

黑參:一般體長20~30厘米,圓筒狀,兩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擠,排列不規則。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

外形特徵


黑參
黑參
干品圓筒狀略扁,兩端漸細。外皮較厚硬,皮面光滑,黑色或黑褐色,有不規則的大疣起,腹部有砂粒狀的小管足。一般分為兩個等級,每500克含35隻以內的為一等,含70隻以內的為H等。參體粗壯、肉質稍厚實、前後身段粗細不太懸殊的為上品。體條細扁、肉質瘦薄、粗細段相差懸殊、扭曲或折斷的為次品。

植物形態


黑參
黑參
鄂西玄參多年生草本,高達40cm。莖1-2條從條狀根生出,中空,略有四棱形,棱上略有微翅,幼時上部疏生微毛或綿毛,老時脫落,下部節上具鱗片狀葉,上部節上有分枝。葉柄長1-2cm;葉片卵圓形至橢圓形,長4-6cm,基部鈍至近截形,邊緣具鋸齒,花序穗狀,頂生,長4-10cm,由對生作輪狀排列的聚傘花序組成,下部的輪間距達2.5cm;總花梗及花梗均極短,均密生微毛;花萼長約4mm,裂片卵狀圓形,先端鈍;花蔻黃綠色,長約8mm,上唇長於下唇,2裂片倒卵形,邊緣相互重疊,下唇中裂片小於兩側裂片;雄蕊稍短於下唇,退化雄蕊較小,倒卵形;子房長約3mm,花柱長約4mm。蒴果球狀卵形,長約8mm。花期6-7月,果期7-8月。

藥用價值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與主治】益氣養陰,止痛。用於病後體虛,陰虛潮熱,關節疼痛。
【用法與用量】2~3錢。

各家論述


張元素:黑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風葯中多用之。故《活人書》黑參升麻湯,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則知為肅清樞機之劑。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以黑參為聖葯。
《綱目》: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法宜壯水以制火,故黑參與地黃同功。其消瘰癧亦是散火,劉守真言結核是火病。
《本草正》:黑參,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陰,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緩。《本草》言其惟入腎經,而不知其尤走肺臟,故能退無根浮遊之火,散周身痰結熱癰。
《藥品化義》:戴人謂腎本寒,虛則熱。如縱慾耗精,真陰虧損,致虛火上炎,以黑參滋陰抑火。凡頭疼、熱毒耳鳴、咽痛、喉風、瘰癧、傷寒陽毒、心下懊憹,皆無根浮遊之火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腎虛,大有分別,腎之經虛則寒而濕,宜溫補之;腎之臟虛則熱而燥,宜涼補之;獨此涼潤滋腎,功勝知、柏,特為腎臟君葯。
《玉楸葯解》:黑參,清金補水,凡瘡瘍熱痛,胸膈燥渴,溲便紅澀,膀胱癃閉之證俱善。清肺與陳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澤瀉同服。
《本草正義》:黑參,稟至陰之性,專主熱病,味苦則泄降下行,故能治臟腑熱結等證。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於經隧,而消散熱結之癰腫。寒而不峻,潤而不膩,性情與知、柏、生地近似,而較為和緩,流弊差輕。黑參賦稟陰寒,能退邪熱,而究非滋益之品。《別錄》所稱補虛益精等辭,已覺言之過甚,乃《日華》竟稱其補勞損,而景岳直謂其甘能滋陰,瀕湖且謂與地黃同功,俗醫遂用之於陰虛勞怯,則無根之火豈宜迎頭直折,速其熄滅?且當時並不顯見其害,甚且浮遊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嗆等證,亦或少少見瘥,昧者方且歸功於滋陰降火,而不知一線生陽,已漸消滅,從此不可救療矣。此陰柔之害,與肆用知、柏者相等,則滋陰二字誤之也。療胸膈心肺熱邪,清膀胱肝腎熱結。療風熱之咽痛,泄肝陽之目赤,止自汗盜汗,治吐血衄血。
醫學衷中參西錄》:黑參,味甘微苦,性涼多液,原為清補腎經之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爍熱,解毒消火,最宜於肺病結核,肺熱咳嗽。《本經》謂其治產乳余疾,因其性涼而不寒,又善滋陰,且兼有補性,故產後血虛生熱及產後寒溫諸症,熱入陽明者,用之最宜。愚生賓士產後外感實熱,其重者用白虎加人蔘湯,以黑參代方中知母,其輕者用拙擬滋陰清胃湯(黑參兩半,當歸三錢,生杭芍四錢,茅根三錢,甘草錢半)亦可治癒。誠以產後忌用涼葯,而既有外感實熱,又不得不以涼葯清之,惟石膏與黑參,《本經》皆明載治產乳,故敢放膽用之。然石膏又必加人蔘以鋪之,又不敢與知母並用。至滋陰清胃湯中重用黑參,亦必以四物湯中歸、芍輔之,此所謂小心放膽并行不悖也。《本經》又謂黑參能明目,誠以肝竅於目,黑參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視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腎之精華外現者也,以黑參與柏實、枸杞並用,以治肝腎虛而生熱,視物不了了者,恆有捷效也。又外感大熱已退,其人真陰虧損,舌干無津,胃液消耗,口苦懶食者,愚恆用黑參兩許,加潞黨參二、三錢,連服數劑自愈。《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余疾,補腎氣,令人明目。
《別錄》:生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症,定五藏。
《藥性論》:能治暴結熱,主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散瘤癭瘰癧。
《日華子本草》:治頭風熱毒游風,補虛勞損,心驚煩躁,劣乏骨蒸,傳屍邪氣,止健忘,消腫毒。
醫學啟源》:治心懊憹煩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
《品彙精要》:消咽喉之腫,瀉無根之火。
《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
1.
張元素:黑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風葯中多用之。故《活人書》黑參升麻湯,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則知為肅清樞機之劑。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以黑參為聖葯。
2.
《綱目》: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法宜壯水以制火,故黑參與地黃同功。其消瘰癧亦是散火,劉守真言結核是火病。
3.
《本草正》:黑參,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陰,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緩。《本草》言其惟入腎經,而不知其尤走肺臟,故能退無根浮遊之火,散周身痰結熱癰。
4.
《藥品化義》:戴人謂腎本寒,虛則熱。如縱慾耗精,真陰虧損,致虛火上炎,以黑參滋陰抑火。凡頭疼、熱毒、耳鳴、咽痛、喉風、瘰癧、傷寒陽毒、心下懊憹,皆無根浮遊之火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腎虛,大有分別,腎之經虛則寒而濕,宜溫補之;腎之臟虛則熱而燥,宜涼補之;獨此涼潤滋腎,功勝知、柏,特為腎臟君葯。
5.
《玉楸葯解》:黑參,清金補水,凡瘡瘍熱痛,胸膈燥渴,溲便紅澀,膀胱癃閉之證俱善。清肺與陳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澤瀉同服。
6.
《本草正義》:黑參,稟至陰之性,專主熱病,味苦則泄降下行,故能治臟腑熱結等證。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於經隧,而消散熱結之癰腫。寒而不峻,潤而不膩,性情與知、柏、生地近似,而較為和緩,流弊差輕。黑參賦稟陰寒,能退邪熱,而究非滋益之品。《別錄》所稱補虛益精等辭,已覺言之過甚,乃《日華》竟稱其補勞損,而景岳直謂其甘能滋陰,瀕湖且謂與地黃同功,俗醫遂用之於陰虛勞怯,則無根之火豈宜迎頭直折,速其熄滅?且當時並不顯見其害,甚且浮遊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嗆等證,亦或少少見瘥,昧者方且歸功於滋陰降火,而不知一線生陽,已漸消滅,從此不可救療矣。此陰柔之害,與肆用知、柏者相等,則滋陰二字誤之也。療胸膈心肺熱邪,清膀胱肝腎熱結。療風熱之咽痛,泄肝陽之目赤,止自汗盜汗,治吐血衄血。
7.
《醫學衷中參西錄》:黑參,味甘微苦,性涼多液,原為清補腎經之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爍熱,解毒消火,最宜於肺病結核,肺熱咳嗽。《本經》謂其治產乳余疾,因其性涼而不寒,又善滋陰,且兼有補性,故產後血虛生熱及產後寒溫諸症,熱入陽明者,用之最宜。愚生賓士產後外感實熱,其重者用白虎加人蔘湯,以黑參代方中知母,其輕者用拙擬滋陰清胃湯(黑參兩半,當歸三錢,生杭芍四錢,茅根三錢,甘草錢半)亦可治癒。誠以產後忌用涼葯,而既有外感實熱,又不得不以涼葯清之,惟石膏與黑參,《本經》皆明載治產乳,故敢放膽用之。然石膏又必加人蔘以鋪之,又不敢與知母並用。至滋陰清胃湯中重用黑參,亦必以四物湯中歸、芍輔之,此所謂小心放膽并行不悖也。《本經》又謂黑參能明目,誠以肝竅於目,黑參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視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腎之精華外現者也,以黑參與柏實、枸杞並用,以治肝腎虛而生熱,視物不了了者,恆有捷效也。又外感大熱已退,其人真陰虧損,舌干無津,胃液消耗,口苦懶食者,愚恆用黑參兩許,加潞黨參二、三錢,連服數劑自愈。《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余疾,補腎氣,令人明目。
8.
《別錄》:生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症,定五藏。
9.
《藥性論》:能治暴結熱,主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散瘤癭瘰癧。
10.
《日華子本草》:治頭風熱毒游風,補虛勞損,心驚煩躁,劣乏骨蒸,傳屍邪氣,止健忘,消腫毒。
11.
《醫學啟源》:治心懊憹煩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
12.
《品彙精要》:消咽喉之腫,瀉無根之火。
13.
《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