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
抗日戰爭革命烈士
李英儒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關敬陶”,是真有其人的,關敬陶的原型叫王溥。
王溥徠,1908年生於遼寧興城,中學未讀完就棄學從戎,考入了東北軍步兵教導隊,還沒有畢業就被分配任少尉排長。1925年12月,被送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后留校任瀋陽東北陸軍軍官教導隊上尉連長。1930年,王溥考入東北講武堂高等軍學研究班,畢業後繼續留校擔任教官並晉陞上校。
“九一八”后,王溥去北平見張學良請纓抗日,張學良見他抗日心切,就派他到馬占山部隊中任職。王溥離開北平,幾經輾轉,歷盡艱辛,於1931年10月到馬占山部隊任少校副官,其中正逢黑龍江省軍民抗日形勢如火如荼的時機,王溥參加到江橋抗戰等對日作戰中,表現得英勇而機智。
1932年2月,馬占山降日。日偽當局為防止馬占山再度抗日,將原來的抗日軍官分散調離,王溥被調到瀋陽偽滿軍官學校任中校教官。不久,馬占山再組黑龍江抗日政府,但王溥遠離馬占山,只能隱忍潛志,等待時機。1936年王溥隨日偽軍進關,任駐保定日偽警防3縱第6區隊上校隊長。
1936年王溥隨日偽軍進關,他改名王英亞,任河北灤縣偽軍中校督導長。次年,調任保定偽軍三縱隊六區隊任上校區隊長。王溥雖為偽軍官,但他平易近人,愛護士兵,不貪戀金錢,為人樸實。入關后,王溥的職務雖一再升遷,可他對那種任人擺布的傀儡生活卻十分厭惡,精神的痛苦有增無減。每當想到東北的3000萬同胞呻吟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而自己卻在助紂為虐,為侵略者賣命,便感到愧對家鄉父老,寢食不安。“七·七”事變后,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日。這一通電對王溥震動很大,喚起了王溥民族大義和愛國之心,他自愧作為一個中國軍人,怎能拿起敵人的槍殺害自己同胞。
1938年初,王溥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率一部分偽軍首次與八路軍遭遇。八路軍官兵在戰壕里向他們喊話:“偽軍弟兄們,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的共同敵人是日本鬼子!”這些話,像針一樣刺痛著王溥的心:對呀!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領土,作為中國人不打日軍,反而做日軍的幫凶,還算什麼中國人呢?戰鬥中,他的警衛員王家誠拉他要開槍突圍,王溥卻果斷下達了不許開槍的命令。這一異常舉動,立刻引起八路軍領導的注意,於是主動撤圍。
戰鬥結束后,經多方了解,並由我地下黨組織派人與王溥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秘密接觸后,晉察冀軍區決定由敵工部部長厲男化裝親自和王溥會面,講明黨的抗日主張和統戰政策,使王溥懂得了許多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他決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待時機棄暗投明,舉行武裝起義。
王溥為了醞釀起義,做了一番周密的準備。1938年8月中旬,王溥的妻子攜帶子女由北平來保定探親,王溥不露聲色,把家屬安排住在部隊日本顧問家的對面屋。8月31日,日本顧問回北平,為迷惑敵人,他讓家眷隨日本顧問同車回北平。當晚,王溥召開所在區隊副大隊長以上軍官參加的會議,講明抗日救國的道理,當場宣布起義計劃,得到大多數軍官的積極響應。大家討論決定趁天黑下雨,悄悄將各自的隊伍拉出,不打草驚蛇,以免引起上級軍官的注意。午夜時分,王溥下令部隊集合,帶上所有武器彈藥,冒雨向河北唐縣進發。在濛濛細雨中,王溥毅然高舉義旗反戈抗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起義勝利的消息,立即傳到北平,日本顧問向通訊員小黃打聽王溥家屬的住處,想抓其家屬作為人質。小黃裝作不知,並乘日本顧問午睡之機到王家送信。王妻送走小黃,發現住宅周圍已有可疑人活動,就裝扮給女兒治病,坐人力車經醫院去東城區王溥的一個朋友家裡隱藏,半年後由我地下黨護送到王溥的駐地。
王溥在敵人心臟起義,震動了整個華北,對侵略軍是一個沉重打擊,在軍事上改變了當時平漢線北段敵我力量的對比。王溥起義部隊被晉察冀軍區正式命名為晉察冀軍區游擊軍,王溥任司令員。1939年,王溥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百團大戰中,王溥奉命率軍破壞平漢路新樂至望都方順橋段,全長70餘公里的鐵路線。游擊軍在河北曲陽被日軍包圍,經激戰,警衛連只剩下王溥和12名戰士,機槍手不幸犧牲。王溥接過機槍向敵人掃射,王溥的手槍里只剩三發子彈,向敵人射出兩發后,把最後一發留給了自己,壯烈殉國。
王溥是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解放后,王溥烈士的靈柩遷葬於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聶榮臻元帥評價王溥:“英勇作戰,光榮殉國的王溥,曾經敵寇壓迫,在冀東偽警防隊經痛苦,閱盡敵寇黑暗野蠻的奴隸宰割、脅制謀害,視敵寇對我國同胞橫加凌辱淫掠,憤而高舉義旗,反戈抗日,回到祖國戰場上來為保衛邊區而不斷奮鬥,終於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灑在他所熱愛的祖國的山上····”
1924年進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后留校任少校教官。1931年在馬占山部隊任少校副官,參加了江橋抗戰等對日作戰。1936年任河北灤縣偽軍中校督導長。1938年8月率部起義,部隊被晉察冀軍區正式命名為晉察冀軍區游擊軍,後任司令員。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在百團大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2歲。
“九一八”事變后,王溥投奔馬占山率領的東北軍抗日部隊,任馬占山的少校副官。1932年,因時局所迫,馬占山為保存抗日實力而暫降日軍。成為日偽軍官的王溥,精神上很痛苦,感覺自己在助紂為虐,終日寢食難安。1937年七七事變后,王溥調保定,任偽警防隊三縱隊第六區隊上校區隊長。職務雖一再升遷,但王溥精神的痛苦卻有增無減。
1938年初,王溥率一部偽軍同八路軍首次遭遇,八路軍戰士在戰壕里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日本鬼子”。這些話,刺痛了王溥的心,他下達了不許開槍的命令。這一異常的舉動,立刻引起八路軍的注意,多方了解之後,中共地下黨組織派員和王溥開始秘密接觸。過了一段時間,晉察冀軍區敵工部部長厲男受軍區聶榮臻司令員的委派,多次與他見面,介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這使王溥看到了曙光,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他決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待時機棄暗投明,舉行武裝起義。
1938年8月23日,在區隊中起監督作用的日軍顧問。到北平開會。王溥抓住這個機會召開緊急會議,部署起義計劃。經過反覆分析,大家認為,天黑下雨,敵守我攻,恐傷亡過大,對起義不利,不如趁日軍疏於防守之機,把隊伍悄悄拉出城去,這才是上策。經過權衡利弊,意見趨於統一,於是,當天午夜零點十分,王溥下達命令,全隊集合,帶上所有的武器彈藥,冒著濛濛細雨向唐縣北店頭進發,毅然高舉義旗反戈抗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王溥率領的武裝起義震動了整個華北,對日本侵略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軍事上改變了當時平漢線北段敵我力量的對比,給予敵人以嚴重的威脅。
1938年8月31日,起義軍被晉察冀軍區正式命名為晉察冀抗日游擊軍,隸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三分區領導,司令員李允聲、副司令員王溥、政治部主任厲男,下設三個支隊,每個支隊下設三個大隊,每個大隊三個區隊,每個區隊四個班。游擊軍成立后,分別駐守在唐縣北店頭附近的東楊庄、封庄、魏庄,把守進入太行山根據地的三個隘口。
1939年1月6日,游擊軍集結在河北省唐縣管家佐村一線進行整訓,司令部在北齊家佐。此時晉察冀軍區三分區游擊一支隊隊長趙國太率六個連隊八百餘人,分散補入游擊軍,使游擊軍中的黨員成份有了增加,政治力量有了加強。合編后王溥任司令員、趙國太任政委。1939年7月,王溥由歷男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王溥經常下到連隊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威信很高。他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日軍燒殺掠奪的罪惡事實,使指戰員更加堅定了抗日的決心。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在這次戰役中游擊軍在一、二階段主要擔任破壞平漢線新樂站至望都方順橋路段的鐵路和橋樑任務,王溥率部活動在全長七十公里的鐵路沿線上,軍民協同共炸毀四座五十米以上的鐵路橋樑,收割電線數千斤,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百團大戰”給敵人以很大的打擊,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群眾擁軍熱情進一步高漲。日本帝國主義當局不禁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決定對華北解放區進行“更大規模的報復戰”。11月9日開始,日軍調集三萬餘人,對北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11月16日,游擊軍主力在曲陽縣張家峪遭敵合擊。王溥意識到,必須迅速突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由政委率領一部指戰員衝出合擊重圍,王溥則親率一部阻擊敵人,他和掩護分隊的同志們和敵人奮戰了兩個多小時,後來他與十二名警衛人員,被敵人的火力壓在一塊高地上。在敵人的炮擊中王溥中彈負傷,他再次命令警衛員火速突圍,同時把手槍中的三發子彈射向敵人二發,剩下的留給了自己。
王溥是晉察冀游擊軍的創始人,他的犧牲是游擊軍的一個重大損失。1940年12月2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在題為《徹底粉碎敵寇“掃蕩”永遠保衛晉察冀邊區》報告中說:“英勇作戰光榮殉國的司令員王溥,曾經受敵寇壓迫,在冀東偽警防隊飽經痛苦,閱盡敵寇黑暗野蠻的奴役、宰割與謀害,親見敵寇對我祖國同胞橫加凌辱、淫掠與屠戮,憤而高舉義旗,反戈抗日,回到祖國的戰場上來,為保衛民族,保衛邊區,而不斷奮鬥,終於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灑在他所熱愛的祖國的山川上。”晉察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王平說:“他在光芒萬丈的抗日鬥爭史上,寫下了不平凡的一頁……我們將用勝利的高歌來慰悼他不朽的英靈。”
新中國成立后,王溥的遺骸遷葬到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被人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