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桐

桔梗目海桐花科的植物

台灣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 Hayata)別名聚花海桐、七星樹,為海桐科小喬木。原產為台灣。台灣海桐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很強,是工礦區優良的庭院美化植物。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2-12米,新枝被銹色柔毛,幼葉兩面被柔毛,后脫落。葉革質,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4-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急尖或鈍圓,基部窄楔形,下延,側脈7-10對,下面網脈明顯,葉柄長0.5-1.2厘米。圓錐花序頂生,總梗密被銹褐色柔毛,果扁球形,果皮薄,種子10-20粒,長約3毫米,淡褐色,著生於果瓣內壁中部以下,花期5-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分佈範圍


台灣海桐
台灣海桐
原產於台灣,越南也有分佈。海南、廣東、廣西等地有引種。

生長環境


台灣海桐
台灣海桐
華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能忍耐短期0℃左右的低溫。喜陽光,宜露地栽植於空曠地處,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質土和粘土中均能生長,比較喜酸,較耐水濕,稍耐旱。抗空氣污染能力很強,極耐修剪。

繁殖方法


台灣海桐
台灣海桐
播種繁殖,生長較好的台灣海桐8年左右可以結實,且結實量大,種子易得。11月種子成熟,采成熟種子用草木灰拌搓脫粒。種子較細小。出種率25%,種子千粒重11g,播種時於沙床或沙托內,加蓋薄膜,注意保持沙床濕潤。1年生杯苗一般可達20cm高,此時可移至大田培養。幼苗期需較蔭濕環境,注意加強水分管理,遮蔭,並及時除雜草。大苗對環境適應性極強,充足的水肥和精細的管護可提前1-2年出圃。

栽培技術


台灣海桐性強健,生長速度快。室外栽培,散生種植或做路邊行道樹成行種植均可。盆栽宜根據苗木大小,選用稍大花盆,並應每年換盆一次。
台灣海桐從苗期階段應加強修剪,不要讓它長成叢生灌木狀。植株基部應保持20cm左右的低矮主幹,作行道樹栽植主幹高不應該超過1m,讓側枝從主幹頂端生出;夏季應對側枝全面摘心,促使其萌發更多的新側枝,同時剪除跟蘗條。每年秋後應進行一次短截,將樹冠剪成圓球形或各種形狀,用這種方式培育出的“海桐球”,觀賞價值高。

主要價值


台灣海桐有很高觀賞價值,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很強,是工礦區優良的庭院美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