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角病變

脊髓前角病變

脊髓前角病變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脊髓前角的神經細胞受損,產生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通常不伴有感覺障礙。本病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尚無明確流行病學資料。脊髓前角病變常由脊髓灰質炎、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急性上行性脊髓炎等引起。主要表現為肌無力、肌萎縮、肌束震顫、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但通常無感覺障礙。治療方法為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預防及處理合併症,康復治療。本病可併發心肌炎、肺炎、關節炎、呼吸衰竭等。不易徹底治癒,但積極治療可緩解癥狀。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或內科

病因


● 脊髓前角病變常由以下幾種疾病引起:
● 脊髓灰質炎
●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
● 急性上行性脊髓炎

癥狀


● 脊髓前角病變可有以下典型表現:
● 前角細胞支配的相應節段的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出現肌無力、肌萎縮、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等,但通常無感覺障礙。
● 慢性進行性病變早期,受累肌肉中可見肌束顫動。這是由於尚未破壞的運動神經元受病變刺激的結果。

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脊髓前角病變

● 需要做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血常規、腦脊液檢查、病毒分離、抗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CT、MRI等確診脊髓前角病變。

肌電圖

● 為神經源性損害。

神經傳導速度測定

● 神經傳導速速減慢。

血常規

● 脊髓灰質炎周圍血白細胞可增高。血清學檢查若能檢測到IgM型病毒特異抗體,或感染早期和3~4周后雙份血清特異抗體效價檢測,後者增高4倍以上,則有臨床意義。

腦脊液檢查

● 腦脊液壓力可增高。

抗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

● 可見陽性。

CT、MRI檢查

● 具有鑒別診斷價值,可排除其他疾病。

醫生是怎麼診斷脊髓前角病變的

●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各項相關檢查可診斷本病。

病史

● 脊髓灰質炎患者可有發熱、上呼吸道炎、肌體疼痛、頭痛等病史,隨後出現肢體癱瘓。

臨床表現

● 肌無力、肌萎縮、肌束震顫、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等,但通常無感覺障礙等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 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影像學等檢查結果可幫助診斷。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顱內腫瘤、腦卒中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肌無力、肌萎縮、肌束震顫、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方針為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預防及處理合併症,並應用康復治療。

藥物治療

● 可使用退熱鎮痛葯、鎮靜葯、肌松葯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可選用促進神經傳導功能藥物,如地巴唑、加蘭他敏、維生素B12、維生素B1等;繼發感染者選用適宜的抗生素治療。

手術治療

● 聲帶麻痹、呼吸肌癱瘓者,需行氣管切開術。通氣受損者,則需機械輔助呼吸。

其他治療

● 如針灸治療、推拿療法、功能鍛煉、理療等。

危害


● 本病可導致運動功能損害、受累肢體畸形,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社交等,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

預后


● 脊髓前角病變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病因、是否有併發症、治療時間等。若治療不及時,病因難以祛除,常可遺留肢體畸形、癱瘓等後遺症。

預防


● 保持愉快心情,適當鍛煉,增強抵抗力。
● 平衡膳食,均衡營養。
● 由脊髓灰質炎引起的脊髓前角病變者,患兒的分泌物、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用具及地面用次氯酸鈉溶液消毒。被褥日光曝晒。密切接觸者應連續觀察20天。
● 積極治療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