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雙塔鄉的結果 展開

雙塔鄉

甘肅酒泉市瓜州縣雙塔鄉

雙塔鄉是疏勒河移民開發項目以整建制形式,由地方政府參與建設並移交管理的新建移民鄉鎮。於2002年初開工建設,2005年12月項目實施完畢並移交瓜州縣管理。2006年3月正式成立雙塔鄉黨委、政府,轄金河、古城、福泉、月牙墩和新華回族村5個行政村,49個村民小組,共有耕地面積4.5萬畝,人均耕地3.5畝,安置永靖禮縣和政3縣移民2762戶,12988人。

基本概況


雙塔鄉位於瓜州縣東部,南靠長沙嶺,北連布隆吉鄉,東臨農墾公司七道溝分場,西接雙塔水庫,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7公里,行政區域總面積595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持續發展。雙塔鄉接交初期,由於原項目建設存在缺項漏項,全鄉基礎設施不配套,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新墾土地地力差,加之群眾均來自甘肅東南部貧困山區,生活不習慣,也不會耕作灌溉農業。面對這一狀況,雙塔鄉黨政一班人立足鄉情現狀,制定了“一年完善機構、三年打好基礎、五年解決溫飽、十年步入小康”的奮鬥目標,突出抓好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鄉上請來了科技、司法、農業、農機等方面的專家,利用農閑季節,廣泛開展各類培訓,發放各類科技宣傳資料;鄉幹部和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群眾灌溉、耕作和使用各種農業機械、工具。2007年,按照縣上提出的新建移民鄉鎮在結構調整上要“一次性導入新型產業”的指導意見,鄉上在金河村建成600畝的集特色種植、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園區,示範帶動群眾種植高效作物4500畝,佔總面積的16.5%,全鄉農戶僅此一項增收198.9萬元,人均增收196.43元。2008年,按照縣上提出的大力發展“三品二化”農業的總體思路,全鄉農作物糧經比例由07年的86:14調整為今年的78:22。通過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戶的思想觀念已發生了變化,已由過去的單一種植模式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為今後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勞務輸轉收入增加。雙塔群眾有外出務工的習俗,搬遷後部分群眾由於土地產出少收入低,自己出外打工增加收入。根據這一情況,鄉上積極舉辦務工培訓班,教會群眾生產技術、務工技能以及外出務工基本常識、經驗等。鄉上還想方設法協調聯繫務工單位,集體輸出勞務增加收入。2007年鄉上組織成立了勞務產業協會,訂立互助章程。勞務產業協會與外界溝通、聯絡,先後在縣內外聯繫務工基地7個,確保務工人員都能按時拿到務工費。目前全鄉每年向外輸出務工人員在3000人以上,收入達到1000萬元左右,勞務收入已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佔據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

社會事業


積極推進社會事業。由於雙塔鄉是新建移民鄉,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差,加之遷移人口本就是來自貧困山區的貧困群眾,生活極度困難,有相當一部分農戶還掙扎在溫飽線上。為了化解群眾吃不飽、穿不暖以及因災因病致貧的難題,鄉上向民政部門爭取扶貧救助資金,幾年來累計向困難群眾發放救助款物摺合現金28萬元;貧困救助面達到了31%。為扶持移民發展生產,鄉上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和農資供應單位,向農戶發放貸款400多萬元,聯繫購買化肥1600噸,種子35.8噸、農藥2.5噸,解決了發展生產缺物資、缺資金的難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鄉上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建設初級中學1所,小學11所,投資鋪築校園10萬平方米,體育場1萬平方米、硬化地坪4800平方米,配備教師76名,吸收中小學生1436名,努力做到不讓一名小學生輟學。2007年初中畢業會考中,雙塔中學取得了農村初級中學畢業會考第一名的可喜成績。為解決群眾醫療問題,鄉上建立中心衛生院1所,各村設立醫療點7個,2007年全鄉開始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參合農戶67戶,267人。2008年,鄉上爭取縣上支持,對參合農戶住院報銷比例按要求進行了提高。為宣傳先進文化,激發移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鄉上還建立了文化活動室,組建了兩個群眾自樂班,利用農閑和節慶假日,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體育競技、文藝會演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

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鄉黨委政府堅持立足實際,對集鎮建設和住房改造進行全面規劃、精心設計。鄉集鎮結構開闊、布局科學,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5萬元,建成商業門點104套,上宅下店樓房56套,前店後院磚混結構平房48套,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架設供排水管道4.5公里,鋪墊人行道2公里,定植風景樹948株,初具現代農村小集鎮氣息。各村修建商業區7個,改擴建農戶住宅257戶,翻新維修各類渠道55公里,整修鄉、村、組道路7.8公里 改造農電線路4.5公里。
雙塔鄉籌建至今經過6年的發展與建設,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已顯著提高,人居環境已明顯改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已從無到有發生了十分顯著的變化。相信在全鄉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雙塔鄉一定會迎來一個美好燦爛的明天。